马婷婷
- 作品数:49 被引量:211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学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国内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近20年来相关文献关于国内研究在临床试验方法学的现状,并指出了国内研究的不足。结果表明为了证实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有必要采用国际公认的具有高质量论证强度的研究方法,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质量,并且选择敏感、特异的疗效评价指标。
- 马婷婷李瑛田小平梁繁荣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疗法随机对照研究
-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检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研究文献,分析发现应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报道寥寥可数,且使用方法混乱、不统一,大多数研究报道未清楚说明具体的针刺方法、所选电针刺激参数、电极连接方法,甚至有少数研究报道没有提到所使用的电针仪名称、厂家,这使得研究证据强度不够,导致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未被国际广泛认可。加强电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中的规范化使用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 田小平李瑛马婷婷梁繁荣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电针
- 近十年灸感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灸法与针法一样,当刺激穴位时,会发生感传现象,称之为“灸感”。灸感与灸效关系密切,开展灸感客观化评价是评价灸效的基础。本文将从灸感量表及灸感客观化评价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本文对近年灸感量表的研制及灸感客观化评价方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各量表及评价方法的特点,为临床的选择及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
- 陈瑞雪龚蕊郑锐马婷婷吴节
- 关键词:灸法
- 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收录针灸文献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收录的针灸文献资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8年CDSR收录的针灸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按照时间、生产者、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四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2篇文献,经逐篇查阅,最终纳入针灸相关的系统评价67篇。在CDSR中,国内外针灸文献数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国内增长幅度较国外大。针灸治疗疾病谱日益广泛,但以神经系统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居多;31篇全文中,有确切证据支持针灸治疗有效的文献8篇(占25.8%),当前证据尚不行能充分确定针灸疗效的文献22篇(占71.0%),仅1篇为当前证据不支持针灸治疗有效。
- 刘迈兰马婷婷唐勇梁繁荣
- 关键词:针灸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正确的选取疗效评价指标对针灸临床试验的疗效是否科学、全面至关重要。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试验的评价指标中,各类量表,特别是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是测量和评价该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对国外相关临床研究中常用的量表进...
- 马婷婷田小平余姝媛李瑛梁繁荣
- 关键词: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
-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针刺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控被引量:4
- 2021年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亚健康逐渐成为了干扰现代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传统医学早就提出“治未病”理论,其中,针刺疗法以疗效显著、简便易施、副反应小等优势得到大众认可。针刺疗法通过调和阴阳、镇静安神等方面,对亚健康造成的将病未病状态进行了适度调控,有效地预防了亚健康状态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危害。
- 邹昆马婷婷
- 关键词:治未病针刺亚健康调和阴阳镇静安神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学现状与思考
- 研究国内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宄现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近20年来相关文献关于国内研究在临床试验方法学的现状,并指出了国内研究的不足。结果表明为了证实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有必要采用...
- 马婷婷李瑛田小平梁繁荣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疗法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方案的循证研究
- 目的:按照循证医学原理对现有医学证据进行检索和评价,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20年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现有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古代文献和医家临床经验.结果:拟定P...
- 马婷婷吴曦梁繁荣
- 关键词:针刺中风后抑郁症循证医学
-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 2014年
- 通过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和中医基础理论整体性思路相结合之后,使传统医学的研究更加标准化与现代化,从而加快发展中医研究的进程.
- 李金华马婷婷李晓亮耿丹
-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药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现代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相关病症用穴特点被引量:22
- 2015年
- 检索古代和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取穴,分析腧穴使用规律,为临床制定亚健康的针灸处方提供一定的参考。古代文献检索以"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为主,现代文献检索范围为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运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古代和现代的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的配穴进行规律探索,分析腧穴使用频率、关联规则配伍、经络使用规律及特定穴使用规律。发现古代治疗亚健康针灸取穴位于前5位的为神门、照海、太白、大陵、太溪;最常见腧穴配伍为章门、太白与照海;使用最多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最常使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最常选用的腧穴部位为下肢部。现代针灸治疗亚健康最常使用的前5个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百会、肾俞、关元;最常见配伍为合谷、太冲;最常使用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督脉;最常使用的特定穴为背俞穴;最常选用的腧穴多位于下肢部。综合分析古代和现代相关文献,循经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特定穴较多使用背俞穴、五输穴、募穴,选穴部位多选用下肢部腧穴。
- 蔡力妍吴节马婷婷杨丽洁
- 关键词:亚健康数据挖掘关联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