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丹
-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2003年6月—2009年11月对1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并在术前、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采用佰仁思牛心包单瓣置换105例(54.8%)。超声心动图显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为(47.5±10.4)mm,术后减小为(40.3±9.3)mm(P<0.05);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为(11.5±5.0)mmHg,术后为(9.4±2.3)mmHg(P>0.1),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流速为(1.7±0.2)m/s,术后为(1.6±0.5)m/s(P>0.1);术前主动脉瓣舒张期压差为(78.2±9.5)mmHg,术后为(44.7±11.3)mmHg(P<0.05),术前主动脉瓣舒张期流速为(4.8±1.6)m/s,术后为(3.7±0.9)m/s(P>0.1)。结论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 黄园琴饶丹陶凉
-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成形术心脏结构
- 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心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sCAM)——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sP-选择素(sP-selectin)和sE-选择素(sE-se...
- 饶丹陈晓英薛慧姜红曾秋棠
-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
- 文献传递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胃内pH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胃内pH变化影响。方法:2010年6~12月229例CPB下行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美拉唑组117例术前1周予奥美拉唑片20 mg,po qd,术中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 iv,术后静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iv qd,共3 d;埃索美拉唑组112例术前1周予埃索美拉唑片40 mg,po qd,术中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 iv,术后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iv qd,共3 d。分别于术后4h,及术后第1、第2天测胃黏膜pH(pHi)。结果:奥美拉唑组术后4 h、术后第1、第2天pHi分别为(5.81±0.54),(5.98±0.26)和(5.13±0.37);埃索美拉唑组分别为(6.21±0.62),(6.38±0.55)和(6.60±0.37)。两组p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有效地控制胃内酸度,预防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
- 黄园琴饶丹胡大清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
- 降糖治疗方案在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糖治疗方案在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降糖方案将其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沙格列汀不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实施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空腹为(5.57±0.48)mmol/L、低于对照组(5.94±0.67)mmol/L(P<0.05);实验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5%)(x^2=5.38,P<0.05)。结论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微量泵持续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胡国智饶丹
- 关键词:心脏瓣膜冠脉搭桥手术
- 胰岛素泵在并发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的操作、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手术的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23例,多次皮下胰岛素组(MSII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糖、血脂变化、切口的感染率和总住院天数。结果 CSII组和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3.22±1.31),(7.00±4.07)d,发生低血糖分别有1和3例(P<0.05),胰岛素的用量分别为(40.82±16.79)和(40±15.23)U.d-1,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2.86±12.76)和(29.18±20.94)d(P>0.05),切口感染均有1例。结论采用CSII法能更快、更好地控制并发T2DM的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血糖。
- 黄园琴饶丹龙艳丽
- 关键词:胰岛素泵围手术期
- 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与冠心病被引量:18
- 2005年
- 冠心病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等,它们介导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间的起始黏附,促进血液循环中白细胞、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引起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饶丹姜红曾秋棠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细胞分泌血小板黏附
- 心肌病患者心肌中相关病毒的测定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ID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与心肌中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B19,PB19)、腺病毒和肠病毒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比较30例炎症性心肌病、36例IDCM、13例HCM及36例对照组患者心内膜活检标本中PB19、腺病毒及肠病毒的检出率,并用荧光素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PB19拷贝数。结果:3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者中有4例PB19阳性(13.3%)、1例腺病毒阳性(3.3%)、10例肠病毒阳性(33.3%);36例IDCM中有3例PB19阳性(8.3%)、1例腺病毒阳性(2.8%)、7例肠病毒阳性(19.4%);13例HCM中有2例PB19阳性(15.4%)、1例肠病毒阳性(7.69%)、腺病毒阴性。而对照组未检出病毒序列。PB19量从70拷贝/μg至3900拷贝/μg,炎症性心肌病PB19DNA拷贝数高于IDCM组和HCM组。结论:PB19和肠病毒一样是炎症性心肌病、IDCM病因之一,可能与HCM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而腺病毒为非主要致病病毒;炎症性心肌病的高拷贝PB19DNA提示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 姜红杜明饶丹王敏郭和平葛均波
- 关键词:心肌病实时PCR
- 双C方案在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T2DM患者分为双C治疗组(双C组,n=20)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n=30),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的控制值、血糖的波动幅度、胰岛素的用量、血糖达标的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总住院时间。结果双C组和MSII组血糖的波动幅度分别为(5.76±1.42)、(7.91±1.68)mmol/L(P〈0.05),胰岛素的用量分别为(38.82±16.97)、(49.00±15.32)U/d(P=0.032),血糖的达标时间分别为(3.52±1.13)、(6.00±4.27)d(P=0.002),发生低血糖分别为4例和1例(P=0.025),切口感染均为1例(P=0.948),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3.68±13.67)、(30.12±2.94)d(P=0.084)。结论采用双c方案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更加全面和有效。
- 黄园琴饶丹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
- 黏附分子E-选择素A128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外显子4,128编码处碱基A/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关系,探讨通过黏附分子E-selectin基因型筛选CHD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入选145例CHD患者,其中7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2例为稳定型冠心病(SCHD),并入选144例为对照组。所有CHD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E-选择素基因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和SCHD患者的E-选择素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C+AC基因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5.843倍(OR=5.843,95%C I:3.066-11.133)。结论E-选择素基因A/C多态性与CHD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 饶丹姜红曾秋棠郭和平王敏李明慧葛均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 陈晓英饶丹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