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法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束支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病
  • 2篇药物疗法
  • 2篇逸搏
  • 2篇束支阻滞
  • 2篇左束支
  • 2篇疗法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心脏
  • 2篇瓣膜
  • 2篇瓣膜病
  • 1篇导联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 1篇电图
  • 1篇心病

机构

  • 11篇日照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顾法林
  • 4篇崔维刚
  • 3篇吴茂源
  • 3篇郑加平
  • 3篇高悦顺
  • 2篇高华安
  • 2篇李绪刚
  • 1篇陈希平
  • 1篇郭宏
  • 1篇李太华
  • 1篇王丰松
  • 1篇林维秀
  • 1篇刘芬
  • 1篇刘芬
  • 1篇杨翠萍

传媒

  • 5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新一代ACEI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目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观察其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降压疗效可靠,对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总结报道如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38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和尿常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糖等检查,按WHO标准确珍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48±7.6岁,病程1~22年,平均11.6±8.2年。分肾功能正常组(Ⅰ组)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组(Ⅱ组)。
吴茂源顾法林李太华
关键词:苯那普利高血压肾功能降压药药物疗法
等频心房分离伴并行交界性心动过速
1997年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59岁。反复发作咳嗽、胸闷,气短6年,超声心动图及X线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略)。附图为心电监护图,第一条为异位心动过速,窦性激动被完全抑制,不能辨认出异位节律点发生于心脏的哪一部分,频率90次/min,QRS波形与室上性下传相同。第二条与第三条为2小时后连续记录:P波成对出现,形态相似,前面的P波稍低小,与第五条窦P完全相同。P-P间期1.06s。
顾法林潘广芬吴茂远郑加平
关键词:心房分离交界性心动过速窦性激动QRS波形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房室交界区
心房扑动伴弥漫性心房肌传导阻滞
1997年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56岁。1996年5月6日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衰Ⅲ°入院。入院前患者长期间断地自服地高辛,近半月来心慌气短加重,进食少。图A为入院后常规记录:P波消失,代之以f波或F波不易辨认遂作食管导联(Eso),可确认为心房扑动波,频率为260次/min,F-F周期为0.
顾法林潘广芬吴茂远郑加平
关键词:心房扑动心房肌F波P波间期F波食管导联
右旋心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被引量:3
200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因游走性关节痛5年,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呼吸困难3年,加重半月入院。1月前在外院描记心电图A、B。超声心动图提示右位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体检:血压100/65mmHg,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4~5肋间,可闻及低调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不传导,且有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心率136/min,律齐。描记心电图B、C。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内,心尖指向右前方,各心腔间的左右位置基本正常,未形成镜像反位,左房明显扩大,右房室腔扩大,左室大小正常: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回声增强,舒张期前叶呈圆拱状,开口减少变形,瓣口面积0.8cm^2。
杨翠萍顾法林
关键词:右旋心右位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1998年
目前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已成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二尖瓣闭式分离术(CMV)后再狭窄病人行PBMV报道较少。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58例MS病人进行了PBMV治疗,其中15例为CMV后再狭窄者,现就其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 本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31~55岁,平均42±7岁。病程8~26年,平均12±8年。
吴茂源顾法林李绪刚崔维刚尤润生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闭式分离术成形术CMVPBMV
表现为急性高钙血症的巨大甲状旁腺腺瘤1例报告
1995年
患者,女,48岁,因心慌胸闷、乏力半个月入院,近日进行性加重,心电图明显异常;口渴、多饮、多尿,尿量每日3000~4000ml;厌食、恶心、呕吐、便秘,3~7天导泻大便(?)次;体检:Bp18/12kPa,神志清,精神萎靡,语言、行动迟缓,颈前区中线右侧触及5×4cm包块,质硬,轻压痛,随吞咽活动,两肺正常,
刘芬顾法林高华安王丰松林维秀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高钙血症甲状腺包块低钾血症精神症状肾损害
三分支阻滞伴左后分支显性及/或隐匿性维金斯基现象
1996年
维金斯基现象发生在束支内者十分少见,在三分支传导阻滞伴发左后分支显性及/或隐匿性维金斯现象更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胸闷。
顾法林潘广芬高悦顺崔维刚
关键词:三分支阻滞隐匿性传导显性强刺激逸搏
右室起搏后出现巨大深倒T波1例
1996年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65岁。8年前因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VVI起搏器。现突然发生“阿——斯”综合征,当即记录心电图(见附图),图示窦P75次/min,室性自身逸搏心律频度约27次/min,QR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提示异位逸搏灶在右室内。P与QRS是阻滞性分离状态,判为Ⅲ°房室传导阻滞,仔细观察在Ⅱ和Ⅲ导联上尚可见微小的起搏电脉冲信号(St),频率为70次/min。
顾法林高悦顺潘广芬
关键词:T波右室起搏逸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除极
风湿性及非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并脑栓塞的对比被引量:3
1995年
为寻找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及非风湿性心脏病两类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心房纤颤(AF)致栓塞的危险性,对138例慢性AF并脑栓之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风心病AF组88例,非风心AF组50例,脑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3.86%,6.0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F并脑栓塞的发病除与左房直径大小有关外,风心组尚与心功能有关,非风心组与AF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陈希平崔维刚顾法林郭宏高华安高悦顺刘芬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脑栓塞心房纤颤
间歇性B型间隔支传导阻滞
1999年
间隔支传导阻滞亦称前向性传导延缓。心电图诊断标准文献已作了较多的报道,其中主要有2种不同类型的心电图表现。A型间隔支阻滞报道较多,B型间隔支阻滞报道较少。现结合1例加以讨论。 患者男,52岁。因阵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5个月,近2个月加重入院治疗。患者胸痛多发生在白天,
顾法林潘广芬吴茂远郑加平
关键词:左束支S波心电图表现QRS环异常Q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