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红
- 作品数:51 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美国斯坦利医学研究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三硝基苯磺酸所致狭窄对大鼠结肠运动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所致狭窄对大鼠结肠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TNBS造模组、TNBS+思密达组、思密达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2%TNBS灌肠、2%TNBS灌肠+思密达灌胃、思密达灌胃及正常饲养。8d后处死并用时空图记录各组大鼠离体结肠的运动模式。结果:TNBS组远端结肠出现明显狭窄,长距离收缩运动(LDC)无法下传至远端结肠,狭窄部远端结肠出现独立于近端结肠运动模式的节律性运动模式,提示全结肠运动协调性丧失;狭窄部位以上近端结肠观察到LDC、节律性运动复合波(RPMCs)、微小波和分节运动等模式;TNBS+思密达组远端结肠未出现明显狭窄,全结肠协调性完整。结论:TNBS可致结肠神经源性损害、影响全结肠协调性,思密达可防止TNBS造成的结肠狭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维护全结肠协调性。
- 杨自仙王鹏宇陈继红张蛟邓宇晴俞媛洁郑也张倩谭诗云罗和生Jan D Huizinga
- 关键词:三硝基苯磺酸思密达
- 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病例的临床、内镜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共35例患者诊断为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其中腹痛者15例、呕吐者2例、呕血或黑便者12例、黄疸患者6例,腹痛患者4例有反复发作史、黑便患者2例。所有病例中并发十二指肠憩室炎5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总管结石6例、肠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35例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分别位于十二指肠球部9例、降部22例、水平部4例,其中单发25例、多发10例。经由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憩室13例、胃镜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7例,双气囊小肠镜2例、腹部CT检查4例。结论十二指肠憩室症状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上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胰腺炎患者,需考虑此病因,可行相关检查明确,治疗上除内科保守外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或者手术治疗。
- 谭韡周巍罗和生陈继红赵亮
-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GIST中EGFR和VEGF的染色和表达情况,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结果EGFR和VEGF在GIS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和40.2%。EGFR在直径较大(τ=0.533,P〈0.01)、高风险分级(τ=0.663,P〈0.01)和预后较差(X^2=18.902,P〈0.01,Log—rank检验)的GIST患者中染色强度加深;VEGF在〈50岁(X^2=14.10,P〈0.01)、小肠(X^2=9.88,P〈0.01)、直径较大肿瘤(H=22.556,P〈0.01)、高风险分级(H=20.908,P〈0.01)和预后差(X^2=42.378,P〈0.01,Log—rank检验)的GIST患者中表达升高。结论EGFR的染色强度和VEG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GIST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陈继红魏少忠陈健罗和生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胃肠间质瘤预后
-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的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e,DBE)的诊断价值及小肠间质瘤内镜下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0.50±10.21)岁],以黑便、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为主要特征,多伴有贫血、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15.00%(6/40)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前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病灶。95.00%(38/40)小肠间质瘤病灶经小肠镜发现,5.00%(2/40)首次检查漏诊。小肠间质瘤内镜下表现为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的半球形或球形黏膜下隆起,黏膜完整或出现浅表糜烂,肠腔狭窄或部分狭窄。手术后评估极低危险度6例,低危险度15例,中等危险度13例,高危险度6例。结论 DBE是一种安全、准确诊断小肠间质瘤的检查方法,但无法确诊并准确评估其侵袭危险程度和临床预后。如何结合其他诊断信息争取早期发现并准确评估其临床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 俞媛洁赵亮陈继红沈倩妮谭诗云罗和生
-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小肠间质瘤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国内外期刊网数据库,纳入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3 496例病例组和2 487例对照组。Meta分析显示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2.65,95%CI(2.05,3.43)];Hp感染与RAP患儿年龄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0.71,95%CI(0.52,0.97)];与RAP患儿的性别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关联性则无统计学意义,其OR合并分别是1.05,1.18,95%CI分别是(0.84,1.32),(0.73,1.90);Hp根治与RAP患儿腹痛缓解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16.65,95%CI(10.01,27.69)]。结论:Hp感染是小儿再发性腹痛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容易因Hp感染导致腹痛。Hp根除治疗可以显著缓解部分再发性腹痛患儿的腹痛症状。
- 龚豪黄丽郁想想罗和生陈继红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再发性腹痛儿童META分析
- 5-羟色胺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被引量:29
- 2016年
- 正常的肠道动力对生命至关重要。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慢性便秘等,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日趋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胃肠道5-羟色胺(5-HT)(血清素)由肠神经系统和肠黏膜嗜铬细胞参与合成与分泌,参与胃肠道多种功能调控。5-HT信号通路异常参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主要围绕5-HT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俞媛洁陈继红
- 关键词: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
- 消化道各段对食物的反应被引量:2
- 2015年
- 胃肠道对食物的摄取是一个复杂且精密控制的过程,推进性运动、消化食物成分、吸收营养及排出食物残渣等过程呈现优化安排。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控制机制包括头期、胃期、肠期,在此期间,多种特殊感受器能够检测到几乎所有主要的营养物质。
- 栗宏斐陈继红谭诗云罗和生Jan D.Huizinga
- 关键词:营养物质感受器
- Valsalva试验对食管胃屏障压的影响
- 2003年
- 陈继红罗和生沈志祥赵玉荣叶惠凤邹莉萍
- 关键词:食管健康志愿者括约肌GERDVALSALVA
- 家兔结肠袋状收缩研究进展
- 2015年
- 本文系统性回顾分析家兔结肠袋状收缩的研究历程,包括家兔结肠袋解剖、组织学特点及其功能相关性;结肠袋状收缩特征及其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支配特点;与人类结肠的相似之处及对人结肠动力研究的意义。
- 杨自仙陈继红谭诗云罗和生Jan D Huizinga
- 关键词:家兔结肠袋肠神经系统
- 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比较结肠宁和柳氮磺吡啶通过改良保留灌肠给药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6例给予结肠宁5.0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44例以柳氮磺吡啶片1.0 g粉碎后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1次/d。2组均用药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时大便次数、血便情况,并于4周后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7%和66%(P<0.05),治疗4周后分别为91%和73%,4周后内镜缓解率为89%和68%(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3%(P<0.05)。结论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缓解率高,短期内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
- 王翠云陈继红夏斌李瑾丁一娟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宁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