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祚
- 作品数:75 被引量:1,01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西藏新疆地区静息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西藏新疆地区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西藏新疆地区3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7510人,有效数据5477人。利用该资料分析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之增加(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居住海拔后P<0.05),心率最高三分位数组到最低三分位数组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6.0%,19.4%和19.9%;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3.0%和5.2%。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居住海拔后发现TC(β=0.003,P<0.05)、TG(β=0.005,P<0.05)和血糖水平(β=0.009,P<0.05)和心率成正相关。本研究并未发现心率和居住海拔之间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心率和血脂、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心率和居住海拔之间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无交互作用。
- 王增武陈祚王馨张林峰郝光董莹聂静雨王佳丽郑聪毅邵澜田野
- 关键词:心率血脂血糖
- 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治疗状况与血脂控制达标率——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了解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状况及膳食对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食物频数法,于2000年5至8月,对12个省市25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136例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信访调查,其中应答1746例,占81.7%.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结果应答者中,控制膳食者占68.3%(1192/1746).其中有75%(894/1192)达到<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膳食合理标准.控制膳食者达标率为28.8%(343/1192),不控制膳食者达标率为13. 6%(1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应用调脂药物等混杂因素后,控制膳食组达标率是不控制膳食组的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2.7,95%可信区间为1.4~5.2).结论目前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控制状况不理想,与膳食治疗不足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应作为临床治疗措施积极予以强化.
- 王振杰田秀芝李贤陈祚赵连成周北凡武阳丰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调查协作组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药物治疗达标率血脂控制多中心膳食状况
- 我国行政管理者高血压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者管理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12~2015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针对15岁以上人群进行高血压患病现状调查,其中行政管理者定义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有24 209人。
- 李苏宁陈祚王增武王馨张林峰董莹郑聪毅王佳丽亢玉婷田野邵澜朱曼璐
- 关键词: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
- 吸烟与抵抗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吸烟与抵抗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区1258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9例,女性819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收集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人群血浆抵抗素水平。结果男性不吸烟者、戒烟者、吸烟者血浆中的抵抗素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78ng/ml、2.60ng/ml和2.25ng/ml(P=0.0034)。女性不吸烟者、戒烟者、吸烟者血浆中的抵抗素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98ng/ml、2.96ng/ml和2.56ng/ml(P=0.0035)。吸烟者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显著低于不吸烟者。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饮酒、饮茶、体力活动、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仍存在显著的关联,然而如在模型中进一步控制BMI或腰围则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的关联显著减弱,不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主要与吸烟者的体重较低有关。
- 张林峰李莹赵连成顼志敏陈祚史平任福秀郭敏田野李瑶邹晓璇朱曼璐武阳丰
- 关键词:吸烟抵抗素流行病学
-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不同发病期患者的亚组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不同发病期患者服用血脂康胶囊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结果。方法对2135例心肌梗死发病期在28d至3个月和2735例发病期在3—60个月服用血脂康胶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康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病期在28d至3个月的患者中,冠心病事件减少56.7%(P〈0.0001);总死亡事件减少48.6%(P=0.0002);发病期在3—60个月之间的患者中,冠心病事件减少35.3%(P=0.0008),总死亡事件减少20.0%(P=0.1181)。结论血脂康在发病期28d至3个月的患者中的疗效好于在发病期3—60个月之间的患者。心肌梗死后患者尽早服用血脂康胶囊可获得更大的预防效果。
- 杜保民陆宗良陈祚武阳丰赵卫东黄体刚代表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脂康胶囊
- 我国山东和湖南省职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分析
- 目的:描述我国山东和湖南职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状况.方法: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职业人群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于2012年~2015年...
- 郭瑞王增武张林峰陈祚王馨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
- 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长期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队列人群2004年和2007—2008年调查资料,纳入参加两次调查的不同地区10组城乡社区人群,共4 495名,2004年时调查对象年龄为41~66岁。水果、蔬菜摄入量采用简易食物频数调查问卷获得。计算个体两次调查血清TC、TG、HDL-C、LDL-C变化百分比(ΔTC%、ΔTG%、ΔHDL-C%、ΔLDL-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2004年不同水果及蔬菜摄入组与两次调查间各项血脂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水果摄入〈250、250~499、≥500 g/周组人数分别占24.0%、21.8%、54.2%;蔬菜摄入〈500、≥500 g/d组人数分别占76.7%、23.3%。以水果摄入量〈250 g/周组为参照,250~499 g/周和≥500 g/周组ΔTC%的β(95%CI)值分别为-1.54(-2.71,-0.37)和-1.77(-2.79,-0.76),ΔLDL-C%的β(95%CI)值分别为-2.43(-4.39,-0.48)和-2.89(-4.59,-1.19);以蔬菜摄入量〈500 g/d组为参照,≥500 g/d组ΔTC%的β(95%CI)值为-1.01(-1.95,-0.06),ΔLDL-C%的β(95%CI)值为-1.83(-3.41,-0.24)。不同水果、蔬菜摄入量与ΔTG%、ΔHDL-C%无关(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清TC和LDL-C水平长期变化均呈负关联,未发现与TG。
- 李潇李莹李建新陈祚陈纪春赵连成武阳丰顾东风
- 关键词:水果队列研究血脂变化
- 我国部分省份职业人群高血压现患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我国山东、湖南等8个省份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为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病奠定基础。方法:在8个省份共选取21个职业场所,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在职人员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人口学特征及疾病史,并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或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采用PS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7 517名在职人员,男性占63.3%,平均年龄(40.4±9.0)岁。男性和女性平均SBP分别为(129.6±16.2)mmHg和(120.3±16.2)mmHg,平均DBP分别为(81.5±11.2)mmHg和(74.0±10.4)mmHg。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6.7%,标化患病率为25.2%,正常高值血压的标化率为44.2%。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男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30.3%vs 14.9%,P<0.001)。高血压患病率与职业类型相关(P<0.001),工人的患病率最高,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8.4%。东部省份高血压标化患病率较高为31.7%,教育程度高者患病率较低,研究生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0.9%。结论:我国职业人群为理想血压者不足三分之一,高血压患病率与职业类型和教育水平有关。
- 郭瑞王增武王馨张林峰陈祚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高润霖
- 关键词:高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
- 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情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与SARS病情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3年北京市1291例SARS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既往无基础疾病、有其他基础疾病和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3组SARS患者重症患者所占比例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 SARS患者总的重症构成比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是34.86%和13.71%。既往无基础病、有其他基础病和有心脑血管病的SARS患者重症构成比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8.10%、43.70%、58.18%和9.83%、18.52%、27.27%。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年龄和职业后,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发生重症SARS和MODS的危险分别是无基础病者的1.819倍和1.974倍(OR=1.819,95%可信区间=1.276-2.592;OR=1.974,95%可信区间=1.273-3.06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是SARS患者病情演化成发生重症和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 胡盛寿杨跃进朱曼璐陈祚邹治鹏何建国武阳丰韩德民
- 关键词:急性呼吸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控制状况变化趋势2000年与2004—2006年达标率比较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控制达标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00年和2006年进行两次全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调查,分别调查2136例和539例接受调脂治疗的高胆固醇患者。患者均来自我国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调脂治疗≥2个月(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依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评价患者调脂治疗的达标情况。结果第1次和第2次所调查的患者基本特征相似,平均年龄分别为60.9岁和60.0岁,男性分别占47.2%和49.3%,两次调查患者均以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为主(62.5%对66.8%),调脂治疗以使用他汀类药物为主。第2次调查达标率明显高于第1次,总达标率分别为39.9%和26.5%(P<0.01)。其中,单纯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达标率分别为40.2%和28.8%,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别为39.7%和25.O%,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分别为45.9%和31.7%,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分别为26.7%和16.6%,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分别为42.2%和30.1%,控制饮食者分别为38.5%和28.3%。结论近5年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的达标率显著提高,但仍不理想。进一步提高达标率尚需多方努力。
- 赵连成梁立荣陈祚田秀芝武阳丰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降血脂药物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