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36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1篇心肌
  • 11篇梗死
  • 9篇血管
  • 9篇介入
  • 8篇心肌梗死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再灌注
  • 6篇再狭窄
  • 6篇注射
  • 5篇心肌梗死患者
  • 5篇血管成形
  • 5篇血管成形术
  • 5篇丙二醛
  • 5篇病患
  • 4篇丹红
  • 4篇丹红注射液
  • 4篇动脉造影
  • 4篇血管内照射

机构

  • 32篇石家庄市第一...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中医...

作者

  • 36篇陈浩
  • 16篇王生池
  • 7篇楚若鹏
  • 7篇马小宁
  • 6篇康志敏
  • 6篇冯彦平
  • 5篇李虹
  • 5篇肖传实
  • 5篇许香梅
  • 5篇魏小刚
  • 5篇穆东
  • 4篇孟文格
  • 4篇王永贤
  • 4篇王晓燕
  • 4篇郑丽娟
  • 3篇陈小贺
  • 3篇吕新湖
  • 3篇董慧咏
  • 3篇刘军利
  • 3篇李光

传媒

  • 11篇河北医药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药材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2
  • 8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5
  • 1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输注冰盐水诱导全身亚低温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早期颈动脉输注冰盐水诱导全身亚低温对心脏骤停(CA)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1月选择ICU 96例C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早期诱导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复苏后常规亚低温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心脏骤停后0、4、24、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达亚低温目标温度时间和30 d转归情况。结果试验组达目标温度时间以及心肺复苏后各时间点的S-100β蛋白浓度、30 d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早期颈动脉输注冰盐水诱导全身亚低温治疗可快速降低大脑局部及中心体温,降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增加康复率。S-100β蛋白作为早期脑损害评估的敏感指标可用于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监测。
康志敏马小宁陈浩王生池
关键词:心肺复苏颈动脉冰盐水亚低温S-100Β蛋白
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耳折程度与GRACE评分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耳折程度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0例。根据耳折评分分为轻微组(0、1分)、中等组(2分)、严重组(3分)、极严重组(4分)。同时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耳折程度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极严重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NSTE-ACS患者随耳折程度加重,GRACE评分越高,从早期血管重建术中获益越大。
陈浩王永贤刘军利李光王维刚郑丽娟魏慧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术
雷帕霉素对高脂血症兔髂动脉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雷帕霉素对髂动脉损伤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探讨雷帕霉素防止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单纯损伤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高剂量雷帕霉素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6周后,行右侧髂动脉内膜损伤术复制成再狭窄模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雷帕霉素,4周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和体重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表示内膜增殖程度的指标如内膜厚度(IT)、内膜厚度/中膜厚度(IT/ MT)、内膜面积(IA)、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A/ MA)和管腔面积(L A)均显著减少(P<0 .0 5 ) ,且随注射剂量的增大,上述指标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雷帕霉素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损伤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最大且体重下降明显(P<0 .0 5 )。结论:雷帕霉素可防止再狭窄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注射剂量与新生内膜增殖程度有相关性。
李虹肖传实陈浩
关键词:再狭窄内膜增生雷帕霉素
卒中昏迷患者血糖达标水平的比较
2010年
目的探讨卒中昏迷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12h内取肘静脉血测血糖,将随机血糖>10.0mmol/L的卒中昏迷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Ⅰ组(37例)和治疗Ⅱ组(38例)。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Ⅰ组每小时测1次血糖,治疗组Ⅱ组每2小时测1次血糖,观察疗效。结果与治疗Ⅱ组相比,治疗Ⅰ组平均血糖值低于治疗Ⅱ组(P<0.01);血糖达标率高于治疗Ⅱ组(P<0.01),低血糖率低于治疗Ⅱ组(P<0.01)。神经功能预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血糖是卒中昏迷后应激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当控制血糖可改善卒中昏迷患者的预后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赵立轩孟文格陈浩楚若鹏冯彦平王生池
关键词:卒中血糖胰岛素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丙二醛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时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患者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及两组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患者血清丙二醛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孟文格陈小贺陈浩陈欣华赵颖新刘玉英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丙二醛
^(32)磷血管内照射、舒降之和波立维联用预防血管再狭窄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白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3 2 磷血管内照射、波立维和舒降之联用对损伤部位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复制新西兰白兔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增殖细胞核抗原和α肌动蛋白水平,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组较单纯组各时间点管腔面积明显增大,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P <0 .0 5 ) ;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2、增殖细胞核抗原和α肌动蛋白表达依次明显降低,联合组表达最低(P <0 .0 5 )。结论 3 2 磷血管内照射、波立维和舒降之联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陈浩李虹肖传实
关键词:再狭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炎性标志物和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h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B型尿钠肽(BNP)的表达,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炎性反应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发病2h以内的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规定)>6.1mmol/L为高血糖,<6.1mmol/L为血糖正常将患者分为2组:血糖升高的心肌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正常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空腹(停止进食至少8h)并在未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的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并留取静脉血2ml,离心分离出血清,将处理好的样品-80℃下保存,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1β、TNF-α、BNP水平。结果血糖升高组的血清hs-CRP水平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TNF-α、IL-1β水平则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患者的心功能较血糖正常患者的心功能差。
赵立轩陈浩楚若鹏冯彦平王生池
关键词:空腹血糖白介素-1ΒB型尿钠肽
血管内照射与药物联用对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照射、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分析这几种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采用雄性新西兰白兔,给予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喂养6周后,行髂动脉内膜损伤术复制成再狭窄模型。然后随机分成4组:单纯损伤组、照射组、药物组、联合组。术后2,4,8周3个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阳性细胞,即增殖细胞;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其他3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①表示内膜增殖程度的指标如:内膜厚度(IT)、内膜/中膜厚度(IT/MT)、内膜面积(IA)、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A/MA)和管腔面积(LA)均显著减少(P<0·05);②血管壁增殖细胞PCNA及NF-κB、ICAM-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与其他3组相比:①表示内膜增殖程度的指标IT、IT/MT、IA、IA/MA、LA均显著减少(P<0·05);②血管壁增殖细胞PCNA及NF-κB、ICAM-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防止再狭窄的形成;②血管内照射可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③联合应用血管内照射和斯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进行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李虹肖传实陈浩
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n=89)和常规血糖控制组(常规组,n=80),强化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0~6.0mmol/L,常规组为8.0~10.0mmol/L。比较2组近期预后。结果常规血糖控制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与强化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管理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标血糖在8.0~10.0mmol/L为宜。
赵立轩陈浩楚若鹏冯彦平王生池
关键词:血糖应激性高血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和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久而久之演变成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COPD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对其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氧疗、气管扩张、抗炎等方面。
马小宁康志敏陈浩董慧咏王生池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