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
- 作品数:43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血管新生、抗血管新生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研究
- 成志勇高连彬卢明辉彭亚玲段玮琪韩昆鹏赵国梁陈浩李云鹏刘玉梅梁丽青梁文同颜晓燕万建设王素云
- 该研究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转染技术、流式细胞术、PCR、蛋白印迹等多种方法,检测了上述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及血管抑制因子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促血管新生因子如VEGF、Angs、Cox-2、MMP...
- 关键词: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骨髓瘤细胞抗血管新生治疗
- 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甘草黄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和黑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制作MPTP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1次/d ig给予40 mg·kg-1左旋多巴,1次/d,连续7次)和10,20,30 mg·kg-1甘草黄酮处理组(ig给予不同浓度的甘草黄酮,1次/d连续7次)。采用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DA能神经元数量、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腹侧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PD典型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约62%和76%;同时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数量大幅升高(P<0.01)。经过甘草黄酮处理后,小鼠行为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丢失和OX-6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均较模型组改善,尤以30 mg·kg-1甘草黄酮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1甘草黄酮组小鼠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仅下降约36%和42%;而与模型组相比,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数量下降明显(P<0.01)。与左旋多巴组相比,30 mg·kg-1甘草黄酮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多(P<0.01),同时OX-6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DA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黑质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陈浩师亮王燕宏景玮张宇新李新毅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甘草黄酮酪氨酸羟化酶
- Kleine-Levin综合征应用PET-MRI检查1例
- 2017年
- Kleine-Levin综合征(Kleine-Levin syndrome,KLS)是一种罕见的以反复发作性过度睡眠为特征的疾病,可伴有病理性贪食或情绪、行为异常,又称为周期性过度睡眠或嗜睡-贪食综合征。
- 师艳霞陈浩王荔王燕宏景玮李新毅
- 关键词:KLEINE-LEVIN综合征
- 一种用于窝沟封闭剂的给料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窝沟封闭剂的给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包括:所述材料容纳管一端为给料口,另一端全开且外缘突出,第一塞体与材料容纳管内壁紧密贴合,能够在材料容纳管内移动,按压板、杆体和第一塞体依次固定连接,针头可拆...
- 侯如霞王翔宇宋慧敏刘君瑜李俊明刘佳佳杨婷婷史晓彤张宁茹媛孟陈浩冯国琴
- 青蒿琥酯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抗肿瘤机制
- 王素云刘志妙成志勇陈浩郝洪岭邓凯潘崚
- 采用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caspase-7mRNA表达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髓瘤肿瘤治疗青蒿琥酯
- Ang-1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2例MM患者、24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以及RPMI8226细胞株中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分析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在MM患者与对照组、MM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探讨Ang-1表达与MM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M组Ang-1表达阳性率、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ng-1表达阳性率在初治组和复发/难治M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难治MM组的Ang-1表达水平高于初治组(P<0.05);Tie-2 mRNA仅在12例MM患者中检出,对照组未检出.MM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25.21±0.80)明显高于对照组(5.23±0.20)(P<0.01);Ang-1阳性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32.98±1.70)高于Ang-1阴性患者(16.55±1.30)(P<0.05);Ang-1表达阳性率在Ⅱ期和Ⅲ期MM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对60.9%,P>0.05),但Ⅲ期MM患者Ang-1蛋白的表达水平(0.40±0.07)明显高于Ⅱ期患者(0.22±0.04)(P<0.05);初治患者中,治疗无效组Ang-1表达阳性率(70.0%)明显高于有效组(19.1%)(P<0.01).结论 Ang-1在MM患者中高表达;Ang-1表达与MM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有关.
- 陈浩师亮杨晓阳郭晓玲潘峻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小鼠胚胎呼吸内胚层相关第二生心区的发育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分隔过程中,前肠呼吸内胚层与咽前第二生心区细胞发育的形态学关系及机制。方法胚龄9~13d小鼠胚胎标本各6例,连续石蜡切片,用抗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A2(Foxa2)、抗胰岛因子1(ISL-1)、抗patched1(Ptc1)、抗patched 2(Ptc2)、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胚龄9~9.5d,前肠腹侧壁ISL-1阳性内胚层局部增厚,呼吸内胚层开始发育,ISL-1阳性间充质细胞紧随其后开始出现在呼吸内胚层周围的基质中。胚龄10~11.5d,呼吸内胚层向动脉囊方向生长延伸向喉-气管沟演变,ISL-1阳性咽前间充质细胞围绕呼吸内胚层呈对称的特征性锥体形结构分布,锥体顶端突入动脉囊腔向主-肺动脉隔发育。在喉-气管沟发育过程中,总能观察到1条实心内胚层细胞索位于其腹侧顶端,Ptc1和Ptc2主要局限于发育中的喉-气管沟及实心细胞索表达,喉-气管沟及实心细胞索的内胚层则位于锥体结构的中心。胚龄12~13d,在流出道水平前肠分隔形成气管,内胚层细胞索逐渐消失,气管上皮逐渐失去Ptc1和Ptc2表达,气管腹侧的ISL-1阳性间充质细胞密度明显减低,并逐渐停止向流出道添加,动脉囊分隔完成。结论呼吸内胚层的分化发育与咽前ISL-1阳性第二生心区细胞的发育聚集密切耦联。音猬因子(SHH)信号系统在呼吸内胚层发育过程中活跃程度较高,发育中的呼吸内胚层可能作为组织中心,通过SHH信号通路诱导ISL-1阳性细胞的聚集,并通过内胚层生长延伸造成的机械牵拉力驱动ISL-1阳性细胞迁移,参与流出道正常形态发生。
- 师亮李慧超陈浩杨艳萍景雅
- 关键词:流出道前肠免疫荧光小鼠
- 微小RNA-7/124/155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帕金森病(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与正常的老化或其他疾病表现类似,容易漏诊和误诊,严重影响该病的诊治,加重患病人群的生活负担。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通过结合信使RNA进行转录后调节,具有高度保守、短小、简单易获取等特点,并且可以在外周体液中稳定存在,已经被作为多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表明,miRNA在P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miR-7/124/155这三种研究相对成熟的miRNA在PD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阐明PD的发病机制、指导P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陈婷陈浩闫卫红朱萌阳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MRI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价值
-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节前部分的正常表现,探讨MRI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价值。
方法:采用GE公司1.5T扫描仪对7例临床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TIR及3D-FIESTA-c。所有患...
- 陈浩
- 关键词:核磁共振臂丛神经节前损伤
- 文献传递
- 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常规心电图机胸导联存在安放繁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心电图仪和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
- 师亮陈浩景雅李玉峰张升校樊凯马小雯张雨薇郑朝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