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殿
- 作品数:2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从元代墓葬出土青花瓷看元代士民的青花瓷品味
- 2016年
- 元墓出土青花瓷器的器形、纹饰、画工精良程度反映出元代士民酒俗文化和实用文化占主导地位,元代士民的青花瓷品位受其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
- 陈殿
- 关键词:元墓青花瓷元代品味
- 明清之际混水技法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混水技法是明清青花瓷绘制技法中最重要的技法,混水技法的发展演变规律也是陶瓷史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出混水技法发展规律,对青花瓷的断代会有更科学的依据。
- 陈殿
- 关键词:明清
- 古代礼仪乐舞的“阶步乐”被引量:1
- 2009年
- 阶步乐是我国古代礼乐仪式中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是用于舞蹈表演前后舞队出入表演场地时的行步节奏之乐,是礼乐的人格修养及行为规范功能的体现。阶步乐名称见于南北朝时期,但这种形式的音乐实践却源于西周、汉魏的礼制。本文考察分析了阶步乐的性质、功用以及历史源流,并辨正了古今的若干相关误解。
- 陈殿
- 明清之际西洋画法对景德镇青花画法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西洋画法在明末被引进中国,景德镇青花画工为表现光影转变的西洋画法而创新出一些画法。因为康熙和雍正的喜好,国画和官民窑青花瓷上大量使用西洋画法;由于乾隆的反感和指示,高光画法被从国画和青花瓷上除去。
- 陈殿
- 关键词:明清之际
- 古籍版画图像校勘——以古陶瓷图像为中心
- 2023年
- 古籍版画插图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差错,并流弊四方。本文以《天工开物》《景德镇陶录》和《历代名瓷图谱》等三本书中古陶瓷相关图像为例,找出其中的错误与误差,并以此总结古籍版画图像校勘的规律和方法。
- 陈殿
- 关键词:古籍版画图像校勘古陶瓷
- 明清青花山石画法演变
- 2019年
- 明清时期是青花画法从学习国画到形成独特青花本体语言的时期,本文以出土或出水及传世青花瓷资料为基础,选取典型青花山石的笔法与构图等画法,总结明清青花山石的画法演变规律,以期对青花考古鉴赏与创作有参考价值。
- 陈殿
- 关键词:青花
- 景德镇元明清青花瓷绘法的创新
- 2015年
- 青花在唐代创烧,元代开始兴盛,明代时期,其绘法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尤其是新创混水技法,使青花瓷开始有了自己的绘饰语言和表现方式,脱离了中国画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发展;到清代,青花瓷绘法已发展相当完善。本文将梳理出景德镇元明清各朝青花瓷的创新绘法,总结出这些青花瓷绘法创新的脉络。
- 陈殿
- 关键词:青花瓷明清中国画
- 青花瓷山形纹饰画法分期研究
- 2022年
- 青花瓷器上山形纹饰的画法不同时代特色不同。本文对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上山形纹饰的笔法、构图等加以梳理并做分期研究,尝试以画法为中心,探索青花瓷分期断代的新路径。
- 陈殿陈立
- 关键词:青花瓷画画法
- 青花绘制技法分期与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青花绘制技法从唐到清已发展完善。本文将各朝青花绘制技法分期,研究其发展的内因和外在表现,并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
- 陈殿
- 关键词:青花
- 定窑遗址出土制瓷原料的科学分析
- 2025年
- 首次通过窑址发掘出土的制瓷原料,复原了定窑不同时代的胎釉配方。对2009年定窑作坊遗址考古发掘所出五代至宋金时期二十余种制瓷原料开展了ED-XRF成分分析和XRD结构分析等光谱学分析。ED-XRF成分分析显示,这些原料可能包括单一原料和混合原料两种。其中单一原料包括岩石、粘土以及草木灰。混合原料则包括胎料和釉料两种。XRD结构分析表明用于定窑白瓷生产高岭土类原料是含有蒙脱石和方解石的伴生石英的长石类矿物原料。高铁粘土类原料由于铁含量特别高,应当是用于配黑釉的粘土。钙质原料的分析与康葆强等学者对定窑配釉用的灰料可能使用了40%的白灰和60%的松木灰配制的结论相同。同时,还发现了釉灰,即草木煅烧石灰石后形成的混合灰料。在分析定窑白瓷釉时,认为五代的白瓷釉可能使用了釉灰配制,因此定窑釉灰的使用可能推早到五代,这是目前发现使用釉灰配釉最早的实例。对制胎原料XRD晶相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石英和高岭石占主要比重外,还含有长石、蒙脱石、方解石等岩石类矿物。从对单一原料的X射线衍射的分析结果看,石英是粘土以及岩石这类单一原料中都含有的一类矿物,因此可能石英并非必须要添加的胎体原料。石英和高岭石是粘土原料中的主要成分,因此制胎原料应该主要以岩石类原料和粘土作为主要配料。定窑细白瓷胎料可能使用了粘土类原料配合第一类岩石类原料的配方,其配比在金代时大约为1∶1左右,北宋时期可能约为7∶3(粘土∶岩石),五代时大概为6∶4左右。对制釉原料分析结果表明,定窑配釉原料是岩石类原料与釉灰配合形成的,五代、北宋时岩石和灰的比例约为9∶1,金代时石:灰达到了9.5∶0.5。这使得我们对定窑鼎盛时期的白瓷胎釉配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为开展定窑的复烧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 陈殿崔剑锋秦大树黄信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