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岭

作品数:2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声乐
  • 9篇乐教
  • 7篇教学
  • 5篇声乐教学
  • 5篇唱法
  • 4篇学术
  • 4篇演唱
  • 4篇音乐
  • 4篇声乐教育
  • 4篇声乐教育家
  • 3篇中国声乐
  • 3篇留美生
  • 3篇美声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2篇学术贡献
  • 2篇艺术
  • 2篇声乐理论
  • 2篇声乐艺术
  • 2篇美声唱法

机构

  • 21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陈岭
  • 4篇陈希
  • 1篇熊培
  • 1篇孙静梅
  • 1篇蒋惠琴
  • 1篇孙逊

传媒

  • 5篇戏剧之家
  • 5篇山东艺术
  • 3篇歌剧
  • 3篇人民音乐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艺海
  • 1篇音乐大观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黄河之声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尚能——一位集演唱、教学、创作、学术科研于一身的中国第一代声乐教育家被引量:1
2014年
应尚能(1902—1973),中国第一代声乐家、声乐教育家,演唱功底深厚,教学认真、严谨,而且创作了大量大声乐作品,其代表作如《吊吴淞》、《拉纤行》等,这些作品曾在音乐会上得到广泛演唱,并被艺术院校用作教材至今。专著《乐学纲要》、《以字行腔》等亦是先生严谨治学,为建立和发展壮大中国的声乐艺术呕心沥血,潜心学术科研而取得的丰厚成果。
周喆姸陈岭
关键词:声乐教育家演唱教学学术
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声乐留美生群体在美声中国化方面的贡献
2022年
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着的中国声乐学派构建是中国声乐走向世界的目标和方向,这一构想从理论到实践都根植于美声的中国化。美声中国化的历程不只是歌唱技巧的互相借鉴,更是艺术审美、语言、歌唱风格等各个方面的融合。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国的一代代声乐家一直切身躬行,从声乐教学到演唱理论再到舞台表演,甚至音乐创作,教材编撰。他们以各种形式推动着美声中国化的进程,而民国时期中国声乐留美生群体的声乐家们在这一实践中多有筚路蓝缕之功,他们为美声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晗彪陈岭
关键词:民国时期
歌唱中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
2014年
强调培养正确良好的歌唱思维就是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的过程,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对歌唱艺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歌唱中面临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选择、获取、吸收新知识和总结新经验的思想方法。情感思维是一种情感化的思维方式,是情感思维化和理性情感的辩证统一,探索情感的多彩世界,恰恰显示出思维的强大威力。
陈希陈岭
关键词:思维
声乐教育家仲伟的演唱、教学及学术成就述略
2017年
仲伟是一位在革命的熔炉里成长起来的留苏歌唱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她一生虽历尽坎坷,但仍矢志不渝地坚持学习与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后,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声乐人才,并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举办过数次独唱和师生音乐会,同时在声乐学术上,亦是硕果累累。
陈岭熊培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教学学术研究
歌剧的产生与古典意大利歌曲的联系
2007年
  音乐的主要作用应当是加强歌词的表现力-这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新观点,此说渊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此书中,他提出:"曲调与节奏必须服从于歌词的内容"的命题.……
陈岭
关键词:奥菲欧西洋音乐西方音乐剧种歌剧声乐曲
声乐家应尚能学术贡献研究
2021年
应尚能先生是民国时期较早留学美国学习声乐的留学生,留学归国后主要服务于中国的声乐教育事业,他潜心治学,不仅在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上成果卓著,同时在音乐作品创作和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其撰写的理论文章著述以及编撰的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对我国早期音乐的发展乃至对今天我国的声乐学术理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多个角度探讨其在学术上的贡献。
陈岭崔世杰
关键词:声乐艺术音乐教育
试论20世纪中国声乐留学生群体(1900-1959)研究的价值、意义及实质被引量:1
2016年
1900-1959年,中国的声乐留学生群体是西方声乐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他们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声乐事业的扎实根基,是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声乐从起步、提高到走向繁荣的经过和历程,为中国声乐的交流传播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目前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尚处空白,个别有分量的零星研究也只局限于数量甚少的著名人物,而其他一些人物,虽然已有或多或少的研究或访谈类文章,但都欠缺深入研究与探讨,较多的还停留在报道介绍和一般评论的层次。为此,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今人以启示,以期弥补现今研究空白之遗憾,也是我们对这个群体研究的意义所在。
陈岭孙逊
论李维渤教授对我国声乐理论的贡献——为纪念李维渤教授诞辰85周年而作兼对其两本声乐理论译著的述评被引量:1
2009年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李维渤教授(1924-2007)离开我们已两年了,对于他的离去,我们无不为之感到痛惜。他不仅在声乐教学上硕果累累,而且一生还致力于声乐理论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他把西方最前沿的声乐理论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翻译介绍给我们国内声乐界,为我国的声乐理论建设贡献弥巨。在其众多的声乐理论译著中,以歌唱机理与技巧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威廉·文纳所著(Wimam Vennard,1909~1971)的《歌唱——机理与技巧》和弗·兰皮尔蒂(Lamperti·Francesco,1813—1892)等所著由译者李维渤教授命名的《嗓音遗训》最具有其代表性,
陈岭孙静梅
关键词:声乐理论译著声乐教学
古典意大利歌曲与人文主义精神
2008年
18世纪的古典意大利歌曲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这些意大利歌曲中的绝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和风貌,它们不仅旋律优美、短小精致,而且这些声乐作品的歌词同旋律都结合得异常美妙。其歌词非常鲜明地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世俗的而不是那目光所投向的彼岸世界的斑斓色彩,抒写出摆脱了禁欲主义的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愫,既典雅、优美、流畅、风趣,又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
陈岭
关键词: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禁欲主义声乐作品巴洛克时期美声唱法
黄友葵“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学主张被引量:1
2015年
黄友葵(1908-1990),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生于湖南湘潭,1930年获得公费赴美国学习工艺美术的机会,后改学声乐。1933年回国,任职于东吴大学。1936年,在意大利指挥家梅·百器的推荐下,参与到上海雅乐社举办的海顿清唱剧《创世纪》演出中,担任女高音,演出后受到一致好评,被梅·百器盛赞为第一女高音。但由于战争的到来,使得黄友葵告别了她深爱的舞台,来到了幕后,将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声乐教学。她用自己的一生思考着如何才能做到"西洋唱法民族化",在教学中她接触并学习了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在吸取借鉴西洋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黄友葵形成了自己对于"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学主张。
陈希陈岭
关键词:黄友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