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09年
- 目的获得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外部形态的资料,并与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的触角感受器进行比较,为蟑螂的防治提供新的基础资料。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法。结果观察结果表明,大蠊属昆虫的触角均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澳洲大蠊同时还有腔锥形感器。结论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种类较为丰富。
- 洪芳陈婉肖波蒋国芳
-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
-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被引量:3
- 2020年
- 近年来我国两栖动物受胁迫物种增多,并且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两栖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迫在眉睫。为阐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8年4、6和8月,运用样线法调查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利用状况,以期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提出针对性建议。该研究共观测到两栖动物8种,隶属于1目4科,其中包括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及5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为保护区优势种(共计3432只,占总个体数的64.93%)。两栖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多样性在调查月份间无显著差异。而栖息地类型对两栖动物数量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影响。两栖动物对栖息地的偏好及自身生态位宽度是影响该地区两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 台德运刘研陈婉陈婉
- 关键词: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 蝗总科7种昆虫下颚须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蝗总科3科5属7种蝗虫下颚须共存在6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以及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是7种蝗虫所共有的。柱形感受器I型为剑角蝗科的僧帽佛蝗(Phlaeoba infumata)和长角佛蝗(P.antennate)所特有,而柱形感受器II型则是斑翅蝗科的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所特有的。因此感受器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也许能成为鉴别蝗总科不同科和属的有用特征。蝗虫下颚须上不同感受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为蝗虫取食、接受内外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洪芳陈婉肖波蒋国芳
- 关键词:蝗总科感受器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