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学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谈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的“两课”教学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了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如何提高"两课"教学水平的一些看法,认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两课"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
- 陆文学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 郑观应慈善公益思想的当代启示
- 2011年
- 郑观应的慈善公益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与同时代其他慈善家的思想一起汇合成了近代中国慈善公益思想的宝库。郑观应的慈善公益思想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职能,以履行国家之善;在发挥政府社会职能的同时,中国要大力培育民间慈善组织,以推行社会之善;同时要在学习西方慈善文化的基础上重构适合中国本土的现代慈善文化,以促使人心向善。唯如此中国社会才能真正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 胡剑宾肖飞陆文学
-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的建设——从一项调查报告谈起
- 2004年
-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绝不是仅仅通过强制教育就能解决,本文认为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得以改观的根本前提。只有在社会大环境有了根本性转变的前提下,大学生的 诚信问题才能得以真正改变。制度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 陆文学
-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社会大环境
- 何以“中华未能?”——论中西文化交映下的郑观应慈善公益思想被引量:1
- 2012年
- 今日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历史问题的延续,当今中国慈善公益状况固然比晚清郑观应所看到的状况大有好转,但性质上的根本改变似乎并没有发生。就郑观应而言,我们仍然能从他的慈善公益思想中体察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他所强调的政府与富人应当承担责任的理论值得今人学习,其思想富有现实意义。郑观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 陆文学
- 关键词:国家富强盛世危言
- 清代宁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变化被引量:9
- 2005年
- 清代宁夏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和明朝相比,人口分布从点状分布逐渐变成了片状分布。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稳定使人口增加,而人口增加又导致对荒地的垦殖,人口逐渐扩散。清代宁夏民族构成及分布变化和1862年西北回民起义又有很大关系。
- 陆文学
- 关键词:人口分布民族分布人口迁移
- 旧题中开出的新意:孙中山民族主义概念新解——以对孙中山1924年三民主义演讲的阐发为例
- 2011年
- 在孙中山晚年的三民主义演讲里,就民族主义而言,一些论点往往与国民党宣言、党章等正式场合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矛盾。如果我们能正视孙中山的实际心理历程,就可以发现真实的孙中山思想;而对这些新思想赋予现代意义,则能够对中国的民族问题解决带来启发。
- 陆文学
- 关键词:民族公民社会
- 韦伯价值中立说与政治理论课教育
- 2013年
- 对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不可以用工具理性来对待它,只能通过说理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说理是唯一的也是最文明的手段。韦伯价值中立思想里合理的内容需要重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准则完全不同,必须清楚"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在既要求真又要求善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分清二者的关系,政治理论课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思想清明、信仰坚定的教育工作者。
- 陆文学
- 关键词: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斯·韦伯
- 变中的不变:论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被引量:7
- 2009年
- 从民国肇始到1924年孙中山做最重要的三民主义演讲的十多年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如何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这个问题上,孙中山的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同化思想并没有放弃。不论是在其宣扬"五族共和"之时,还是参考"熔炉"理论之后,抑或接受苏俄民族主义理论(即在中国国内实行民族自决)之际,他都表达了民族同化思想的理念。只不过在政治妥协情形下,这种理念有时并不明显。
- 陆文学
-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民族同化
- 妇女乃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郑观应女性观辨析
- 2009年
- 作为近代中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极富启示意义,尤其是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盛世危言》一书,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它的价值。郑观应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全面,涉及诸多领域。从中国女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郑观应对涉及女性的精辟论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先驱。
- 陆文学
- 关键词:女教女学女性观
- “熔炉”思想与孙中山1919年之后的民族主义新论述考释被引量:1
- 2012年
- 从1919年开始,孙中山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美国"熔炉"理论成为他民族主义新论述的思想源泉。在处理中国国内民族关系上面,孙中山以他所理解的"熔炉"理论为武器,全盘否定他曾经宣扬过的"五族共和",主张国内各民族以汉族为中心进行"调洽"、同化,构成中华民族这一新民族。他认为辛亥革命只完成了民族光复这个消极民族主义目标,积极的民族主义则是要效仿美利坚模式,将中国国内各民族"合为一炉而冶之",同化"成一大中华民族"。
- 陆文学
- 关键词:中华民族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