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作品数:2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农业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玛纳斯》
  • 10篇史诗
  • 6篇柯尔克孜
  • 5篇柯尔克孜族
  • 3篇文学
  • 3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3篇一带一路
  • 2篇诗学
  • 2篇文本
  • 2篇文明
  • 2篇民族文学
  • 2篇口头
  • 2篇口头诗学
  • 2篇艾特玛托夫
  • 2篇传承
  • 1篇动人
  • 1篇多民族文学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功能

机构

  • 20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20篇阿地里·居玛...
  • 1篇聂楠

传媒

  • 3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民间文化论坛
  • 2篇中国非物质文...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国民族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新疆艺术(汉...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艺苑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史诗之光—...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悲剧的力量:《玛纳斯》史诗的传承动力被引量:4
2022年
《玛纳斯》史诗在中国乃至中亚各国都有流传,史诗同源异流,同一部史诗存在异文的情况,即在内容、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史诗高度赞美和尊崇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悲剧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现实主义悲剧意识,而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史诗传唱歌手玛纳斯奇的口头演述得以充分展示的。《玛纳斯》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悲剧性特征的史诗,其悲剧性特征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与研究。因此,结合相关理论及民族文学传统对《玛纳斯》史诗的悲剧性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推动现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叶尔扎提·阿地里
关键词:《玛纳斯》悲剧艾特玛托夫
《玛纳斯》史诗的早期演述:以厄尔奇乌鲁为中心
2020年
探寻《玛纳斯》史诗的早期演述者是史诗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且其热度持续不减,相关讨论亦可谓见仁见智。文章根据柯尔克孜族民间传说和《玛纳斯》的文本内容,阐释了该史诗“第一位演唱者”——主人公英雄玛纳斯的四十勇士之一厄尔奇乌鲁的演述活动;并在与荷马史诗比较的基础上,对《玛纳斯》的早期演述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关键词:《玛纳斯》
20世纪中国新疆阿合奇县玛纳斯奇群体的田野调查分析报告被引量:7
2006年
新疆阿合奇县是我国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玛纳斯》的重要流传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蕴藏,自古以来这里就成为柯尔克孜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宝库,20世纪内涌现出了世界闻名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以及其他数十位《玛纳斯》史诗歌手。对这样一个特殊地区开展全面的田野调查,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和总结《玛纳斯》传承、发展规律,进而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关键词:《玛纳斯》田野调查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播路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克拉玛依木偶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新疆克拉玛依周边地区传播。1993年,传承人姚连成自发创办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团逐步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公益文化演出团体。在不断地传承与累积中,克拉玛依木偶戏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入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手机、数字化新媒体以其低门槛和开放性的优势迅速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瑰宝,延续这一重要的非遗艺术的生命力。论文在梳理克拉玛依木偶戏的传播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其在当前的传播策略。
聂楠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一带一路"与《玛纳斯》--史诗的传播路径与研究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回顾与展望:世界《玛纳斯》学160年被引量:2
2020年
《玛纳斯》史诗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160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人文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玛纳斯》学”。无论是在讨论丝绸之路沿线地理范畴内的文化时还是在“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中,《玛纳斯》史诗都占据重要的位置。总结和梳理国际“《玛纳斯》学”学术史对于我国的史诗研究学界始终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关键词:《玛纳斯》史诗
《玛纳斯》史诗中的神与鬼怪被引量:1
2023年
《玛纳斯》传承千年,被称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人民遭受苦难濒临灭绝,英雄奋起抗争、保家卫民、追求正义,以及战争、复仇等题材是这部史诗的核心内容和叙事题材。史诗中英雄结义、婚姻以及日常生活中表现亲情、友情、爱情、忠贞的内容同样令人动容,感人至深。此外,史诗中蕴含着柯尔克孜族关于自然、人类、动物及天地万物、神幻动物、植物、神灵鬼怪的神话、传说、故事。而这些无一例外地都与英雄人物的人生轨迹、英雄行为、征战婚姻等情节密切关联,成为有效推动史诗内容向纵深发展的叙事元素,在史诗内容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诗中除了塑造人性和神性相结合的英雄人物形象之外,史诗歌手们结合民族神话、历史故事创编打造出来的神幻人物,或是直接从神话移植并进行艺术加工的神或鬼怪形象,呈现出充满幻想色彩的、鲜活的古老诗性智慧。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神话鬼怪
“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史诗传统及其互动交流被引量:7
2017年
《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推向深入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的讨论,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关键词:《玛纳斯》史诗传统
从民间走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巅峰——《玛纳斯》史诗在中国的命运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仅从我国第一部史书《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计算,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已经超过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几经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但凭借着民族固有的坚强不...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关键词:《玛纳斯》柯尔克孜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论中亚史诗的源流及传播特点
2023年
中亚史诗源远流长,数量众多,文类齐全,其内容、文类、形式、结构、传承、流变等都具有多样态、多元化的特征,不仅为国际史诗学理论的深度拓展提供了众多的典型案例,也为我国史诗多形态、多视角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中亚史诗是中亚各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是欧亚大陆史诗文化圈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葩丽扎提·阿地里
关键词:史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