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
-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强社区冠心病管理是防治心脏性猝死的关键被引量:2
- 2012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造成的一个持续发展的疾病过程,重治不重防、不重视病后管理,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突发死亡及致残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在社区层面如何加强冠心病管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预防猝死。
- 陈狄金辉
- 关键词:社区管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
- 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调查,通过Jamar握力计进行握力测量。之后每三年进行一次随访,本研究分析随访事件截至2017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握力每下降5 kg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并将握力及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标化,比较它们每标准差变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平均随访(7.8±2.7)年,1417例(8.5%)男性发生MACE,1251例(5.4%)女性发生MACE。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表明,握力每下降5 kg,MACE风险增加14%(HR=1.14,95%CI:1.11~1.17,P<0.00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HR=1.12,95%CI:1.08~1.16,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6%(HR=1.16,95%CI:1.08~1.24,P<0.001),以上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相似。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提示,握力(HR=1.28,95%CI:1.21~1.36,P<0.001)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强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HR=1.25,95%CI:1.20~1.29,P<0.001)、体重指数(HR=1.08,95%CI:1.04~1.13,P<0.001)和腰臀比(HR=1.09,95%CI:1.05~1.13,P<0.001)]以及新兴指标身体形态指数(HR=1.10,95%CI:1.06~1.14,P<0.001)。结论:我国成人握力较低与MACE风险增加有关;相较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握力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较强。
- 邓卿刘炜达韩国亮游凯金辉刘国钦胡泊王杨
- 关键词:握力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人体测量学指标风险比
- 北京市西城区35~70岁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10个居委会中35~70岁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该地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抽样调查2230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完成调查1958人,数据完整的1889人。其中高血压902例,患病率为47.8%(年龄别标化率为40.1%),男性居民中高血压368人(现患率53.0%),女性居民中高血压患者534人(44.7%),两者之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7.5%、38.5%、24.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有线性增长趋势(P〈0.01)。在各年龄组中,从35~44岁年龄组到45~54岁年龄组升高幅度最大(21.6%)。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女性的1.33倍(95%CI:1.08~1.64)。收缩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增高,两者具有线性关系(P〈0.01)。肥胖者是体重正常者发病风险的2.81倍(95%CI:2.00~3.97)。提示高血压已成为影响该地区35~70岁居民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中年人特别是男性以及肥胖者更应当关注血压变化。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高血压防治工作,重视危险因素干预,以遏制高血压流行的快速增长趋势。
- 李东刘冰张耀华张军田纪文金辉马毓敏李卫孙毅王杨
- 关键词:高血压
-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城乡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情况。方法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中国队列数据,选取其中基线年龄、性别资料齐全且至少完成1次随访的参与者,收集一般人口学、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防治情况等信息。采用PURE全球研究统一的标准化病例报告表进行随访采集心血管疾病及死亡事件,以评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城乡社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共纳入东中西部12个省份115个城乡社区的47262名参与者,年龄(51.1±9.6)岁,女性27529例(58.2%)。在11.9(9.5,12.6)年的随访期中,共记录了2686例死亡事件及5873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1.90(95%CI:11.60~12.21)/1000人年]。不同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出明显差异(P趋势<0.001)。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最高[13.99(95%CI:13.33~14.65)/1000人年],东部地区次之[11.92(95%CI:11.52~12.33)/1000人年],中部地区最低[8.87(95%CI:8.25~9.50)/1000人年];而心血管疾病1年病死率呈现出从东到西依次递增的趋势[东部:10.20%(95%CI:6.95~14.73);中部:13.50%(95%CI:9.90~18.14);西部:18.62%(95%CI:14.95~22.94);P趋势<0.001]。农村地区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东中西部地区均高于城市地区(东部P<0.001,中部P=0.01,西部P<0.001),1年病死率在东部(P<0.001)及西部(P=0.02)均高于城市地区。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其中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 李小萌李梦雅韩国亮游凯金辉向全永李杨
- 关键词:发病率病死率城乡社区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肝肾功能、血脂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Scr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ALT、AST、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以及内皮功能,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朱雪莲鲁利民朱锦萍金辉孟静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内皮功能
- LRP5基因A1330V、Q89R位点多态性、突变与绝经后T2DM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A1330V、Q89R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门诊81例绝经后T2DM患者,根据是否伴OP分为T2DM伴OP组39例,T2DM组42例,单纯OP组40例,同期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LRP5基因A1330V、Q89R位点多态性。结果T2DM伴OP组HbAIC、FINS高于对照组,腰L2-4 BMD、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T2DM组HbAIC、FIN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伴OP组、T2DM组和OP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AA型、AV型、VV型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RP5基因Q89R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伴OP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AA型、AV型、VV型HbAIC、腰L2-4BMD、股骨颈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AV型、VV型TRACP-5b、BALP、FIN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P5基因可能是绝经后女性T2DM和OP的易感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突变对绝经后女性T2DM和OP的发生有影响。
- 何跃辉陈狄高谦施平华金辉冯艳苹尤丛蕾汤莉娜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西替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健康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只进行1次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56.25%),显效9例(28.12%),有效3例(9.38%),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8例(25.00%),显效12例(37.50%),有效5例(15.62%),无效7例(21.88%),总有效率78.12%。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和Ig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血清IFN-γ水平明显上升,IL-4和IgE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三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疗法通过提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纠正患者Thl、Th2淋巴细胞的平衡失调;降低IgE水平,达到减少细胞递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的目的 ,从而实现对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较好的方法。
- 李坚将刘辉陈狄李晶王超金辉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刺络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