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飞鹤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中心静脉压
  • 2篇心静脉压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手术
  • 2篇苏醒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压
  • 2篇胃肠手术
  • 2篇麻醉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压
  • 2篇控制性降压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1篇动力学监测
  • 1篇血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监...

机构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5篇郭飞鹤
  • 4篇胡春华
  • 2篇卓明

传媒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降压方式应用于肝切除术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及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术中采取控制性降压[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为8.00-10.67kPa、CVP为0.490-0.980kPa],B组采取控制性低CVP(控制CVP为0.098-0.392kPa、MAP≥10.67kPa),C组采取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控制CVP 0.098-0.392kPa、MAP为8.00-10.67kPa),D组为对照组(维持CVP为0.490-0.980kPa、MAP≥10.67kPa)。比较4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术前,术后1、3d肝功能相关指标(血清胆红素、血浆清蛋白、凝血酶原)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尿素氮(BUN)水平、肌酐(Cr)]的变化。结果 A、B、C 3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低于D组,术后Hb、HCT显著高于D组(均P〈0.05);C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A、B组,术后Hb、HCT均高于A、B组(均P〈0.05)。4组患者术前,术后1、3d,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CVP及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 3种降压方式均可降低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肝门阻断时间,但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效果更为显著,且对术后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临床应用安全。
卓明胡春华於贤军郭飞鹤龙鼎德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出血量
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对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肝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控制术中收缩压于90~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CVP于1~4 cm H2O(1 cm H2O=0.098 k Pa);对照组仅采取控制性降压。比较2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等相关指标,术后1 d、3 d检测其肝肾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肝门阻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Hb)值、血细胞压积(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 d、3 d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术后1 d、3 d肝肾相关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科显著减少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减少肝门阻断时间,且对术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卓明胡春华郭飞鹤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40~60岁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异丙酚组(P组)、七氟烷组(S组)、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及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P组与PD组静脉泵注异丙酚4~6 mg.kg-1.h-1,S组与SD组吸入七氟烷0.6%~1.5%,PD组与S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P组与S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定以相同方法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熵指数(反应熵与状态熵,RE、SE)的变化。观察停用异丙酚或七氟烷后各组反应熵(RE)从60上升到70、80、90各点所需时间。采用短期辅导记忆浓缩测试(SOMCT)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血压:与PD组、SD组比较,P组、S组在插管后SBP、DBP明显降低(均P<0.05);与S组、SD组比较,P组、PD组SBP、DBP在切皮及切皮后30min均明显升高(均P<0.05)。HR:与术前比较,PD组与SD组HR在插管后、切皮、切皮后30 min、术毕时明显下降(均P<0.05)。熵指数(RE):停止异丙酚或七氟烷后,P组、S组及SD组RE从60恢复到70、80、90所需时间均低于PD组(均P<0.05)。认知功能:各组在拔管后10、20 min认知功能较术前有所下降(均P<0.05);拔管后30 min已基本恢复。结论全身麻醉中辅以右美托咪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没有影响;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复合使用时有可能导致苏醒延迟,但与七氟烷复合使用时不影响苏醒,而且术中血压更容易控制。
郭飞鹤胡春华
关键词:全身麻醉异丙酚七氟烷术后认知功能苏醒
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胃肠手术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肠手术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80例40~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
郭飞鹤
关键词:临床麻醉腹腔镜胃肠手术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
文献传递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提供了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每搏量变异(SVV)、脉压变异(PVV)、心输出量(CO)、全心射血分数(GEF)、心脏功能指数(CFI)、体循环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PiCCO 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前负荷、后负荷、心脏收缩能力、肺水状况进行较全面的监测,与目前其他同类监测技术相关性好[1]。PiCCO 操作过程简便,只需置入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特制的动脉热稀释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0 d,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手术及重症监护室中使用。本文就 PiCCO 目前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郭飞鹤胡春华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