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梓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柠檬酸清洁生产工艺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分析了柠檬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从清洁生产角度阐述了几种改进工艺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柠檬酸清洁生产工艺———液膜提取法。
- 郭昌梓张建民
- 关键词:柠檬酸清洁生产液膜
- 一种氧化沟工艺的模拟方法
- 一种氧化沟工艺的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和模拟反应器,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通过污水泵和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和模拟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模拟反应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阀门和排水管连接,模拟反应器的回流污泥出口通...
- 郭昌梓陈雪梅
- 文献传递
- 不同曝气剪切条件下活性污泥絮体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轮流搅拌-曝气SBR系统模拟两种不同曝气方式(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研究其形成的污泥絮体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尺度大、沉降性能好,两者的SVI平均值分别为133mL/g和202mL/g,平均粒径分别为74.26μm和53.46μm,而且分点曝气中拥有更多的大颗粒絮体;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稳定性优于分段曝气,在连续曝气条件下,两种污泥絮体均受到剪切破碎,不仅初始粒子被剥离,而且絮体也被打碎变小,但分段曝气被破碎的程度更大;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所形成的污泥絮体的EPS含量分别为31.21mg/gVSS和21.6mg/gVSS,且前者EPS中的多糖、蛋白质和DNA组分均比后者多,两者EPS的主要组分以蛋白质为主.两种污泥经连续曝气3h后,EPS皆增大,且多糖含量增加较多;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形成的污泥比阻分别为5.21×1012 m/kg和7.94×1012 m/kg,前者污泥的脱水性能较好.经连续曝气3h后,两种污泥的比阻明显增大,脱水性能变差.
- 郭昌梓王凯苏朋娟刘富宇王旭彭党聪金鹏康
- 关键词:活性污泥絮体
- 小排量皮革涂饰废水处理工艺与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09年
- 提出了小排量皮革涂饰废水之“两级混凝+过滤”处理工艺,并对处理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当进水CODcr4000~5000m∥L,色度1200~1500,pH=10~12时,处理后出水CODcr为400~600mg/L,色度70以下,pH=8~9,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作进一步处理。
- 孙根行李哲郭昌梓闫东风李敏
- 关键词:混凝
- 生物选择器的体积比对氧化沟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前置生物选择器的Carrousel氧化沟系统研究生物选择器对氧化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选择器的体积比对COD的去除和硝化反应影响不明显,但对反硝化反应和总磷的去除有一定影响;当体积比<4.86%时,随着体积比的增大,总氮去除率呈上升趋势,而总磷去除率则逐渐增大。继续增大体积比,总磷变化不明显而总氮去除率下降。生物选择器能显著提高污泥沉降性能,SVI维持在63~139 mL/g。
- 郭昌梓程飞孙根行陈雪梅
- 关键词:生物选择器体积比氧化沟脱氮除磷污泥沉降性能
- 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
- 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沉淀池C、D,它们通过导流管E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污水进水口通过阀门1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污水进水口通过阀门2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清水出水口通过阀门7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
- 郭昌梓孙根行程飞
- 文献传递
- 氧化沟不同分区脱氮除磷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混合反应器模拟氧化沟运行方式,探讨氧化沟不同好氧缺氧分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点曝气氧化沟系统中氧传质推动力大,溶氧效率高,在相同的供氧条件下,其一个循环的好氧区比分段曝气系统好氧区长,但是分点曝气系统有机物耗氧多,DO浪费大,而分段曝气溶氧效率低,但DO的有效利用率(用于脱氮除磷)高,二者硝化能力相当,NH4+-N去除率分别为96.68%和97.03%,硝化菌活性分别为4.65、4.66 mg.g-1.h-1。在好氧区和缺氧区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分区越多,有机物被好氧异养菌利用的越多,脱氮除磷效果越差。分区减少,可以有效地增加反硝化菌对碳源的利用,对提高脱氮效果更有利。在同样的供氧条件下,分段曝气单个A/O分区长,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利用多,脱氮除磷效果优于分点曝气,在满足硝化的前提下,缺氧区和好氧区比例越大,碳源被利用的越完全,对脱氮除磷越有利,DO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此时越接近于前置缺氧-好氧(A/O)工艺。
- 郭昌梓陈雪梅王琦
- 关键词:氧化沟脱氮除磷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被引量:31
- 2008年
- 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特殊性,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缩短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实验内容、实验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为改进《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一些经验。
- 郭昌梓孙根行
-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
- 单级和多级A/O工艺中氮的去除效果及N_2O的产生特性被引量:8
- 2017年
- 利用SBR反应器模拟单级和多级A/O工艺,在进水水质、水力停留时间(HRT)、泥龄(SRT)、温度、缺氧好氧时间比(A/O比)均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了两种脱氮系统中氮的去除效果及N_2O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对于与城市污水水质相当的进水水质,单级A/O工艺和多级A/O工艺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二者无明显区别,但是前者对TN的去除效率高于后者,二者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2.1%和52.2%.在氮素的转化过程中,典型周期内(3 h)单级A/O工艺和多级A/O工艺中N_2O的产生量分别为16.95 mg和3.59 mg,其转化率(即N_2O的产量与TN的去除量之比)分别为11.47%和4.11%,且N_2O的产生和释放主要发生在好氧段(硝化阶段),缺氧段(反硝化阶段)基本无N_2O释放.单级A/O工艺比多级A/O工艺更有利于硝化细菌(AOB、NOB)的生长,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两工艺中AOB的优势菌种皆为Nitrosomonas,但前者的相对丰度高于后者;单级A/O工艺中NOB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也明显多于多级A/O工艺.在实际运行中采用合适的A/O分区或供氧方式既可以较好地去除污水中氮素污染,又可以减少N_2O的释放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 郭昌梓张凤燕刘富宇朱超裴立影
- 关键词:多级A/O
- 印染废水处理中试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以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基础,利用改性钢铁酸洗废液前端混凝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钢铁酸洗废液处理印染废水的产业化推广的可行性,评价了中试系统的出水水质,分析了不同操作条件对中试系统的的影响。研究表明,中试系统平均出水水质为COD<100mg·L-1,色度<50倍,ρ(SS)<70mg·L-1,钢铁酸洗废液投加量为3g·L-1时,药剂费为0.2元·t-1废水。中试结果证明钢铁酸洗废液处理印染废水不仅能解决钢铁企业酸洗废液的处理问题,而且能大大降低印染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是十分值得产业化推广的。
- 孙根行闫东峰邹君臣郭昌梓
- 关键词:钢铁酸洗废液印染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