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斌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儿
  • 2篇麻醉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心血管不良反...
  • 1篇星状神经节
  • 1篇星状神经节阻...
  • 1篇修补术
  • 1篇修补术后
  • 1篇血清
  • 1篇血压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性因子表达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愈合
  • 1篇置换术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仪
  • 1篇神经节

机构

  • 8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郭斌
  • 3篇秦寿泽
  • 2篇张风敏
  • 2篇赵士强
  • 2篇先锋
  • 1篇马建亭
  • 1篇任天红
  • 1篇刘志霞
  • 1篇李克伟
  • 1篇李志华
  • 1篇吴艳芬
  • 1篇柳顺锁
  • 1篇吕新志
  • 1篇董利斌
  • 1篇侯小燕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高血压患者胃肠镜检查的体会
2007年
董利斌赵士强郭斌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胃肠镜检查靶控输注丙泊酚反射性痉挛
莱菔硫烷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对帕金森(PD)病大鼠模型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同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EGCG。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内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记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及纹状体中络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试验组大鼠脑内中脑和纹状体中TH蛋白表达都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莱菔硫烷药物干预后TH蛋白在中脑和纹状体比试验组明显增高(P<0.05),但是较对照组仍有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大鼠在给予鱼藤酮背部皮下注射后导致大鼠脑内纹状体中脂质代谢产物MD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莱菔硫烷药物干预组大鼠脑内纹状体中MDA明显减少(P<0.05),但较对照组仍明显增加(P<0.05)。同时我们发现鱼藤酮背部皮下注射可以导致实验组大鼠脑内纹状体中GSH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莱菔硫烷药物干预后大鼠脑内纹状体中GSH含量较实验组明显增加(P<0.05),但较对照组仍明显减少(P<0.05)。结论氧化应激在PD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治疗能有效减轻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同时改善PD样症状,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先锋郭斌秦寿泽吴艳芬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莱菔硫烷酪氨酸羟化酶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芩苷组与模型组,每组又细分为1 h、4 h与8 h三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并计算各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NF-κB水平,酶联吸附法检测IL-1β、IL-8及TNF-α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泡结构损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同一时间点黄芩苷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肺泡结构较为完整。与模型组相比,同一时间点黄芩苷组大鼠肺湿/干比重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肺部炎症反应,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组织损伤程度。
郭斌王绮沈永清许文华刘伟宗义君叶建亚
关键词:黄芩苷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白介素1Β白介素8
甲状腺手术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颈丛阻滞的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颈丛阻滞是颈部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以颈4横突作为穿刺标志,但由于进针方向和体表标志的差异,可导致定位不准确,阻滞不完全,还可使颈动脉窦迷走神经部分或完全被阻滞,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腰丛及外周神经阻滞可精确定位,阻滞效果可靠。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颈丛阻滞效果有待探讨。
赵士强张风敏马建亭侯小燕吕新志郭斌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心血管不良反应外周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作用。方法:50例全麻下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25例。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和麻醉后30min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镇静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及手术后2h、4h、6h、9h、12h、15h、18h和24h疼痛等级。结果:麻醉后30min时右美托咪啶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术后6~24h的疼痛等级降低;麻醉后30min时躁动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增高。结论:右美托咪啶对小儿的镇痛、镇静及抗焦虑作用效果显著。
秦寿泽先锋郭斌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抗焦虑
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小儿全身麻醉清醒拔管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喉罩拔除时机的指导作用及对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150例,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将全部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脑电双频指数为60~65时拔除喉罩)和观察组(75例,脑电双频指数为75~80时拔除喉罩)。术中对两组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 O_2)及收缩压(SBP)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满意度。结果: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前Sp O_2、SBP水平和拔管后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的Sp O_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的呛咳、屏气、Sp O_2<93%以及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75~80时拔除喉罩较脑电双频指数60~65时拔除喉罩的效果更佳,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拔管期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郭晓圆李克伟刘连涛郭斌秦寿泽
关键词:全身麻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对上肢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闭合型桡骨横断骨折患者60例,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n=30),即SGB组和对照组。SGB组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2日开始至第14日,应用0.33%罗哌卡因6 ml行SGB治疗,隔日1次,共6次。于术后第14至第42日每隔2日1次,共8次。对照组术后除用骨肽、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外,不进行SGB治疗。于术后第7日监测SGB组患者SGB后10、20、30、40、50、60 min时患侧桡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及双前臂皮肤温差,以及对照组同时点数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4、28、42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分级评分;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14、28、42日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浓度的变化。结果SGB治疗后,SGB组各时点患侧桡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各时点患、健侧皮肤温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线片示第14日时两组间骨折愈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8日时,SGB组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2日时,SBG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28 d时(P<0.01)。术后第14、28、42日时,两组患者的TGF-β_1浓度均高于术后第1日(基础值)(P<0.01),其中28d时高于14及42 d时,而SGB组各时点的TGF-β_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GB治疗可促进上肢桡骨骨折愈合。
张风敏李志华郭斌柳顺锁刘志霞任天红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X线片
4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特点与方法分析
2021年
针对4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特点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观察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针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的为29.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并发症也少,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实施。
郭斌郭晓圆孙秀云周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麻醉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