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秀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癌误诊为阿米巴肝脓肿1例
- 2003年
- 女。38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发热半月来诊。既往有胆囊炎及慢性腹泻史,无肝炎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在当地卫生所按急性胆囊炎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疗效不佳来我院。查体:T38.7℃,BP 140/80mmHg,神志清,精神差,营养欠佳,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 郭忠秀王传海董和新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误诊阿米巴肝脓肿病例分析症状观察
- 心率减速力、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因AF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AF患者70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45例,复发组25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DC值、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及hsCRP并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对DC值、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hsCRP及两两联合、三者联合进行受试ROC曲线绘制,评价三者对AF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DC值(5.78±0.99)ms、hsCRP(1.85±0.77)mg/L高于未复发组(4.93±0.95)ms、(1.39±0.61)mg/L,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0.095±0.013)mV小于未复发组(0.110±0.017)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C(OR=3.99,95%CI:1.36~11.68,P=0.012)、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OR=0.000,95%CI:0.000~0.000,P=0.013)、hsCRP(OR=5.15,95%CI:1.11~23.78,P=0.036)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C值、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hsCRP预测AF术后复发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741、0.667,三者联合预测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837,高于各自值及两两联合(P<0.05)。结论 DC、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及hsCRP与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对预测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宋玮周发展闫文菊郭忠秀丰伟张焕轶
- 关键词:F波振幅超敏C反应蛋白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 ,比较厄贝沙坦组与马来酸氨氯地平组在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变化 ,及治疗组内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厄贝沙坦组在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高血压组在治疗后微量蛋白的下降要比非高血压组明显。结论 :厄贝沙坦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尤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是有益的。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有利于对DN患者的早期诊断。
- 郭忠秀李力
- 关键词: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微量蛋白尿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2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24个月,观察2组治疗1年后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33.4%);阿托伐他汀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再发房颤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水平均比未再发房颤患者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提示炎症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 郭忠秀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阿托伐他汀
- 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泰安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植入具有抗心房颤动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PAF的20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采用两组分阶段对照的方法,治疗组打开抗心房颤动起搏功能,对照组未打开抗心房颤动起搏功能,在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起搏参数、心房颤动发作情况、临床表现、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生活质量评分等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房颤动负荷[(33±8)%vs.(61±12)%],心房颤动发作次数[(21±5)次/月vs.(66±11)次/月],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57±6)%vs.(41±6)%],自动模式转换(AMS)次数[(8±2)次/月vs.(13±3)次/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房颤动负荷[(20±9)%vs.(54±7)%],心房颤动发作次数[(19±5)次/月vs.(32±8)次/月],窦性心律持续时间[(71±5)%vs.(45±6)%],AMS次数[(6±1)次/月vs.(10±5)次/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SF-36量表总评分增加至(105.3±6.28)分,与对照组[(96.8±6.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中左心室射血分数有轻度改善,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为(52.9±3.7)%,对照组为(49.4±4.2)%,心功能有所好转,其余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PAF的发生,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闫文菊郭忠秀张普尹鲁骅张焕轶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功能
- 心率减速力联合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联合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AF在我院住院并行首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56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36例,复发组20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DC值及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并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对DC值、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及二者联合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评价二者联合对AF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DC值(5.89±1.00)ms高于未复发组(4.88±0.99)ms、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0.094±0.014)m V小于未复发组(0.109±0.018)m 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DC较术前明显下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C值大、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小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C值、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预测AF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48,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二者联合预测AF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837,高于各自值(P<0.05)。结论 DC联合体表心电图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 宋玮闫文菊张焕轶郭忠秀周发展
- 关键词:F波振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1例报告
- 2003年
- 杨正武宋绪亭邓莉郭忠秀张俏梅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血清生化检查CT
- 原发性肝癌误诊为阿米巴肝脓肿1例报告
- 2002年
- 患者女,38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发热半月于2001年10月23日就诊。既往有胆囊炎及慢性腹泻史,无肝炎及密切接触史。在当地卫生所按急性胆囊炎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疗效不佳。查体:T38.7℃,Bp14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营养欠佳。
- 郭忠秀王传海董和新杨正武
- 关键词:肝癌阿米巴肝脓肿肝脏肿瘤阿米巴病原发性AFP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