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岩宝

作品数:92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专利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机械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纳米
  • 6篇等离子体
  • 6篇压裂
  • 6篇磨损
  • 6篇摩擦学
  • 6篇机器人
  • 6篇分子沉积膜
  • 6篇传感
  • 5篇电极
  • 5篇原位生长
  • 5篇送丝
  • 5篇密封
  • 4篇等离子
  • 4篇送丝机
  • 4篇送丝机构
  • 4篇碳纳米材料
  • 4篇钻井
  • 4篇膜层
  • 4篇井下
  • 4篇静摩擦

机构

  • 9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特种设备...
  • 3篇沈阳特种设备...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装备再制造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广州机械科学...
  • 1篇昆山巨林科教...
  • 1篇北京石油机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1篇郭岩宝
  • 44篇王德国
  • 27篇王德国
  • 21篇刘书海
  • 10篇张政
  • 9篇谭海
  • 7篇周永杰
  • 7篇刘奔
  • 7篇肖华平
  • 6篇杨柳
  • 5篇何仁洋
  • 4篇张嗣伟
  • 4篇孟涛
  • 4篇陈瑜
  • 3篇高瀚
  • 3篇王文明
  • 2篇张仕民
  • 2篇朱霄霄
  • 2篇王涛
  • 2篇刘晔

传媒

  • 5篇石油机械
  • 5篇石油矿场机械
  • 4篇石油科学通报
  • 3篇润滑与密封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压力容器
  • 2篇机床与液压
  • 2篇教育进展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工业仪表与自...
  • 1篇化工机械
  • 1篇自动化与仪表
  • 1篇表面技术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09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低温冷却施压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冷却施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冷却棒(7)、样品室(6)和下冷却棒(13),样品室(6)套设于上冷却棒(7)的下端和下冷却棒(13)的上端外,上冷却棒(7)连接有能够给上冷却棒(7)降温的上冷却室(1...
肖华平刘书海郭岩宝王德国陈瑜
高频感应熔覆NiTiFe合金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增强金属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高频感应熔覆技术,在HT300基底表面制备出NiTiFe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NiTiFe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元素组成、硬度、相组成和与基底的结合情况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对其摩擦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无裂缝和空隙,成型质量良好,平均厚度达到0.7 mm,与HT300基底实现了冶金结合;涂层中主要包含Fe2Ti、Fe6.94Ti0.36和Ni3Fe三种相,Fe元素的加入使涂层的晶格发生畸变,硬度提高,平均硬度达到997.36HV,约为HT300基底平均硬度值的5倍。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发现,试验前期,NiTiFe合金涂层与对摩副之间的摩擦因数较低,维持在0.2左右,对摩副的失效导致摩擦副之间的接触形式发生改变,摩擦因数产生阶跃;随着载荷的增加,涂层上呈现的磨痕宽度在不断增加,对摩副由于磨损造成的材料去除后暴露出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大。摩擦磨损试验后,NiTiFe合金涂层摩擦表面光滑平整,仅出现了轻微的磨粒磨损,磨损体积远小于对摩副,表现出优良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董建伟郭岩宝王德国张政
关键词:高频感应熔覆NITI合金摩擦学性能
基于VMD-SVM的管道漏磁检测信号特征辨识被引量:1
2022年
传统管道漏磁检测信号处理出现混叠、过包络发散、低频异变等问题,导致缺陷信号特征量提取与识别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变分模态分析-支持向量机(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s, VMD-SVM)算法完成管道漏磁信号特征辨识。采用四阶VMD处理管道漏磁信号,解决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的过包络引发的信号发散问题,也解决了小波分解(Wavelet Transform, WT)的低频信号异变问题。同时,以峭度最大原则选择最佳的模态分量(IMFm),提取模态分量的特征量,建立样本集。最后,采用SVM算法对信号特征量进行辨识分类,优选核函数,提高辨识精度。利用现场采集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VMD-SVM算法抗干扰性强、识别精度高。
张敏王德国郭岩宝张咪张政
关键词:漏磁检测
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针对长输油气管道焊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焊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根据野外施工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确定了焊接机器人结构,主要包括行走机构、焊炬调节机构和送丝系统三部分,并对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机械模型建立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可以完成对应壁厚钢管的焊接,且焊接质量良好。
周伦尹铁张锋张毅郭岩宝
关键词:油气管道运动学仿真
依托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的综合能力—以机械专业为例
2018年
机械专业是一个重能力、重实践的专业,它不仅要求毕业生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更要求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文章从机械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状况出发,阐述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本科生科研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意见。总之,建立健全本科生科研机制,从而依托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郭岩宝王德国刘镇远刘书海
关键词:本科生机械专业
模拟微观驱油界面原位观测试验装置
一种模拟微观驱油界面原位观测试验装置:包括:基座,流道试样运动组件,流道试样组件,驱油组件,显微镜运动组件,显微镜组件及控制采集组件;流道试样运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第一滚珠丝杠及第一丝杠螺母;流道试样组件包括:支撑平台...
郭岩宝杨柳刘书海王德国周永杰
逆向教学设计法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以智能仪器仪表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科研、创新和动手能力作为出发点,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教学以工程中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摒弃传统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把逆向教学设计法应用到项目式的教学当中去,从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展有趣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出发,来构建一种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流程。实践证明,在智能仪器仪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逆向教学设计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素质工程教育的开展。
郭岩宝刘晔赵弘
关键词:工程教育项目式教学
一种连续油管在深海简单钢悬链线立管中的力学传递特性实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油管在深海简单钢悬链线立管中的力学特性分析的实验装置,具体地说是用来分析连续油管在简单深海钢悬链线立管中的力学特性的一种实验装置。由两个固定装置将模拟立管18两端固定,通过调节管端角度调节固定装置8的角...
王文明陈迎春周铭强郭岩宝熊明皓杨德福张行张康张仕民
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的纳米摩擦学行为
2009年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含有Cu2+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聚丙烯酸(PAA)分子沉积膜,然后将不同层数的分子沉积膜浸入到刚刚配制的硫化钠水溶液中.CuS纳米颗粒在分子沉积膜中原位生成,从而制备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利用紫外-可见光谱、XP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进行表征,并利用AFM研究了膜的纳米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和较高的耐磨寿命.
郭岩宝王德国张嗣伟
关键词:分子沉积膜原位纳米摩擦学
小径管振动疲劳评价研究
2024年
小径管广泛应用于化工场站、航天、核电等领域,主要分布在复杂管道系统的末端,连接仪表、阀门、法兰等。小径管的疲劳失效会导致管内高危气体泄漏、装置停车,对压力管道系统的运行安全造成威胁。由于小径管的悬臂结构导致其异常振动疲劳失效占比高,分析解决小径管的振动疲劳问题尤为关键。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针对管道振动疲劳评价的研究成果,为小径管的振动疲劳防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赵鑫赵鑫王涛王俊强
关键词:小径管振动安全评价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