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勇斌

作品数:120 被引量:4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肠癌
  • 55篇直肠
  • 49篇直肠癌
  • 39篇结直肠
  • 37篇肿瘤
  • 37篇结直肠癌
  • 23篇细胞
  • 16篇胃癌
  • 16篇肠肿瘤
  • 13篇血管
  • 12篇基因
  • 11篇直肠肿瘤
  • 11篇手术
  • 11篇内皮
  • 9篇结肠
  • 8篇腹膜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6篇诊治
  • 6篇免疫

机构

  • 108篇武汉大学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汉川市人民医...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麻城市人民医...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枣阳市第一人...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黄冈市中心医...
  • 1篇嘉鱼县人民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0篇郑勇斌
  • 56篇童仕伦
  • 20篇杨超
  • 18篇宋丹
  • 17篇曹峰瑜
  • 14篇肖旷
  • 13篇陈道达
  • 12篇何小波
  • 12篇郝志楠
  • 12篇罗海平
  • 12篇施强
  • 11篇赫杰
  • 10篇许天文
  • 9篇刘克杰
  • 8篇谭海燕
  • 8篇马书进
  • 8篇黄晓东
  • 8篇连彦军
  • 7篇甘宏发
  • 6篇孙伟

传媒

  • 2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5篇腹部外科
  • 10篇临床外科杂志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医学综述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中国实验室外...
  • 2篇医学新知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度学习技术在胃癌诊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2023年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深度学习技术也迅猛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模拟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现数据间深层次规律,在医疗卫生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胃癌在我国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医学界的诊疗难点。深度学习技术在胃癌诊疗领域的应用有望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病人疗效及预后预测精度,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供新的诊疗思路。该文旨在介绍深度学习技术近年来在胃癌诊疗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曾俊杰郑勇斌李凯
关键词:胃癌人工智能
直肠癌淋巴管嵌合体密度与直肠癌转移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管嵌合体密度(lymphatic mosaic density,LMD)与直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将48份直肠癌组织切片标本进行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直肠癌淋巴管嵌合体(lymphatic mosaic,LM)的组织学形态,并计数单位面积下直肠癌LM阳性表达数,将其与直肠癌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MD与病人性别及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LMD与病人年龄(r=0.520,P<0.05)、Dukes分期(r=0.799,P<0.01)和远处转移(r=0.621,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临床上,LMD对直肠癌的预后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判断及指导意义。
肖喆童仕伦郑勇斌曹玉刚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转移
RNA修饰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表观遗传因素是介导CR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基于组蛋白/DNA甲基化修饰等开发的靶点治疗CRC的临床转化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RNA修饰成为表观遗传领域新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随着大样本多组学联合分析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发现多个RNA修饰相关蛋白在CRC中表现出较好的独立预后价值,并且RNA修饰密切参与CRC的恶性进展、化疗抵抗以及抗肿瘤免疫调节。本文将对RNA修饰在CRC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旨在了解RNA修饰在CRC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CRC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马明真郑勇斌
关键词:结直肠癌表观遗传
鸟苷酸结合蛋白5在结直肠癌中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2024年
目的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5(GBP5)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15对CRC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组织中GBP5表达水平。使用慢病毒转染获得敲低和过表达GBP5的细胞,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验证GBP5在CRC细胞中的作用。采取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GBP5抑制CRC细胞恶性进展的潜在机制。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GBP5在部分CR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正常组织(1#:0.09±0.01比1.00±0.40,t=3.992;2#:0.29±0.20比1.00±0.23,t=3.882;3#:0.12±0.02)比(1.00±0.44,t=3.493;15#:0.11±0.04比1.00±0.18,t=8.265,均P<0.05);GBP5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更高(Log rank P<0.05)。LV-sh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49.9±7.5)%比(82.8±9.6)%,t=4.673,P<0.05;(38.9±2.7)%比(49.1±1.8)%,t=5.441,P<0.05];LV-sh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高于对照组[(437.33±24.58)个比(737.00±124.94)个,t=4.076,P<0.05;(103.00±7.94)个比(172.00±6.92)个,t=11.34,P<0.05;(329.33±103.25)个比(898.33±133.38)个,t=5.843,P<0.05];LV-shGBP5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4.98±0.07)%比(2.11±0.11)%,t=39.23,P<0.05]。LV-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67.4±9.8)%比(27.6±12.3)%,t=4.377,P<0.05;(54.9±1.7)%比(49.3±2.7)%,t=3.100,P<0.05];LV-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和侵袭和迁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1299.67±173.28)个比(991.00±6.56)个,t=3.083,P<0.05;(113.67±19.86)个比(57.33±16.62)个,t=3.768,P<0.05;(279.66±15.57)个比(132.67±63.31)个,t=3.905,P<0.05];LV-GBP5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3.70±0.15)%比(4.65±0.25)%,t=5.689,P<0.05]。结论GBP5在CRC中表达降低,过表达GBP5可抑制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
马明真王晨红陶功财刘丽翠李响赵青川郑勇斌宋丹
关键词:结直肠癌增殖凋亡
PI3K突变与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
曹峰瑜童仕伦郑勇斌罗海平施强李胜波
胃镜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效应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由于胃动力因素、精神因素等综合影响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003~2010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41例PGS患者,常规行胃镜联合综合性非手术方法治疗PGS,不仅能明确诊断且能加速非手术方法的治愈时间,报道如下。
刘军郑勇斌谭海燕
关键词:PGS腹部手术后术后胃瘫综合征胃壁胃动力
前列腺素I2合成酶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并促进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脂代谢基因在结直肠癌(CRC)淋巴结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CRC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公共数据库筛选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的脂代谢基因,即前列腺素I2合成酶(PTGIS)。在收集的70例CRC组织中验证PTGIS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接下来使用小干扰RNA(siRNA)在CRC细胞系中沉默PTGIS,将细胞分为转染组(siPTGIS)和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沉默效率。采用细胞计数盒(CCK-8)、单克隆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分析沉默PTGIS对CRC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PTGIS沉默对CR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采用尼罗绿染色和甘油三酯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脂质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沉默PTGIS的CRC细胞与THP-1共培养24 h后巨噬细胞表型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验证PTGIS与M1型巨噬细胞表达丰度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IHC)显示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PTGIS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CRC组织(25.74±1.36比5.10±0.57,t=13.96,P<0.01);PTGIS沉默后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HCT8:CCK-8:0.64±0.01比1.06±0.01,t=22.31,P<0.01;EdU:35.20±0.92比64.70±1.62,t=15.75,P<0.01;单克隆实验:761.00±46.36比1672.00±166.70,t=5.26,P<0.01;Transwell迁移:53.00±1.73比92.67±1.20,t=18.82,P<0.01;Transwell侵袭:27.67±1.20比65.00±2.08,t=15.53,P<0.01);转染组中脂滴数目和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滴:0.39±0.01比1.24±0.07,t=10.41,P<0.01;甘油三酯:74.50±1.50比142.50±1.50,t=32.06,P<0.01);转染组的CRC细胞与THP-1共培养后M1型巨噬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1.86±0.06比1.00±0.00,t=13.97,P<0.01);PTGIS低表达CRC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表达高于PTGIS高表达CRC组织(1.17±0.01比0.66±0.02,t=23.12,P<0.01)。结论沉默PTGIS抑制CRC细胞转移并促进巨
程华郑勇斌
关键词:结直肠癌
LY294002和PD98059对结直肠癌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LY294002和PD98059对结直肠癌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结直肠癌LOVO细胞培养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肿瘤相关内皮细胞,设置LY294002组和PD98059组,分别用含LY294002(10μmol/L)和PD98059(10μmol/L)的完全培养液处理肿瘤相关血管内皮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及含0. 10%DMSO完全培养液培养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不同组别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第1天至第5天,空白组细胞数目呈"S"型曲线增长;随时间的延长,LY294002及PD98059对肿瘤相关内皮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趋于明显,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LY294002组、PD98059组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13. 2±2. 8)%、(15. 1±3. 4)%比(3. 3±1. 7)%](P <0. 05),LY294002组和PD98059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72)。结论 LY294002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PD98059抑制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均能抑制结直肠癌相关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结直肠癌相关内皮细胞的凋亡。
李盛波郑勇斌
关键词:内皮细胞
胃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热点和争议被引量:6
2019年
D2根治术已成为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胃上部淋巴结转移途径复杂、与毗邻的重要脏器关系密切,同时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对于该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方式存在着争议,特别是围绕脾门淋巴结清扫相关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热点。
郑勇斌
关键词:胃癌
术后肠粘连与肿瘤生长转移的相关性及PDLLA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和肿瘤生长、转移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可降解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PDLLA)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肿瘤移植组(A组)和非肿瘤移植组(B组)。A、B两组又分为肠粘连模型、PDLLA治疗和假手术组,分别行手术,术后4周用半定量方法对肠粘连形成和肿瘤生长、转移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术后4周肿瘤移植组各亚组的肿瘤生长、转移和肠粘连评分均大于非肿瘤移植组(P<0.05),肠粘连模型组的肿瘤生长、转移和肠粘连评分均高于PDLLA干预组(P<0.05)。术后肠粘连的形成及严重程度与肿瘤生长、转移呈正相关 (P<0.05);PDLLA干预和术后肠粘连、肿瘤生长和转移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PDLLA 在减少术后肠粘连形成的同时有可能同时减少与肠粘连相关的肿瘤生长和转移。
郑勇斌赫杰谭海燕马书进
关键词:肿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