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更多>>
梦境中的搏杀——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最危险的游戏》 被引量:2 2011年 笔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解读理查德.柯内尔的短篇小说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间的象征含义并探讨他们的冲突与联系。雷斯弗德、惠特尼和扎罗夫分别对应精神分析的三个概念:自我,超我和本我。冷酷凶残的扎罗夫按"本我"的快乐原则行事,理性善良的惠特尼信奉"超我"的至善的原则,二者思想的激烈冲突使代表"本我"的雷斯弗德左右为难、备受煎熬,而小说正是通过揭示主人公雷斯弗德内心的矛盾、困惑与痛苦。 郑军关键词:精神分析批评 本我 自我 超我 听说为主,精练句型,限制母语——听说教学法起源及特点探讨 2012年 本文首先对外语听说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进行梳理阐述;其次对听说法听说领先、句型精练、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表现出的优缺点做以扼要述评;最后对听说法的教学应用提出了因材施教、与语法翻译法相结合的建议。 郑军关键词:听说教学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家园渴望”与“杂糅写作”——解析麦·金斯顿小说中美国华裔身份属性的塑造手法 2015年 麦·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身份属性(身份认同)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主题。美国华裔身处中西两种文化冲突中,处境两难,身份尴尬。他们常常对自己的中美双重身份属性感到迷茫困惑。金斯顿通过深刻剖析美国华裔的"家园渴望"情结并创造性地采用文化杂糅的写作手法,对中国神话传说和西方经典作品进行改写重构,塑造出一种既包容中国性又不排斥美国价值观的美国华裔新属性。 郑军关键词:美国华裔 家园 杂糅 忧郁的天使:对《天使望故乡》中本·甘特的人物分析 2018年 本·甘特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天使望故乡》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本性格敏感具有哲学家的忧郁气质。他对家人充满关爱,尤其是对最小的弟弟尤金呵护备至。他志存高远,不愿碌碌一生,但其理想与志向不为家人和朋友所理解。他苦求人生意义而不得,在迷茫怅惘中郁郁而终。然而,本·甘特的探索精神却极大鼓舞了主人公尤金继续探求人生真谛的信念与决心。同时,作者通过对本的人物刻画与描写也深化了小说在迷茫中探索的主题思想。 郑军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迷茫 艺术、体育类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2012年 针对艺术、体育类大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细化分级(或称分层)、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考核中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等三项改革意见,并分别进行了阐述。 郑军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听说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降低听说焦虑的作用 被引量:2 2012年 焦虑是影响英语听说的一个主要非智力因素,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听说教学中单一枯燥、机械重复的弱点,降低听说焦虑,有利于学生放松情绪,减少教师干预产生的负面效果,达到提高学生听说水平的目的。 郑军关键词:多媒体 大学英语 多重性格的“慷慨者”:解读《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中的卢克 被引量:3 2016年 卢克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中的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刻画得个性鲜明、真实可信。卢克待人真诚热情,但内心却具有多重性格,表面上开朗健谈,乐观阳光,实际上却孤独落寞,苦闷迷茫。天生口吃的自卑感让他渴望获得周围人的尊重,虽然他的慷慨大度有时显得虚假做作,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家人的真情发自内心。 郑军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多重性格 迷茫的亲情——评成长小说《天使望故乡》 被引量:2 2011年 成长小说《天使望故乡》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名作。小说主人公尤金.甘特从小生长在缺乏亲情温暖的家庭中,一直渴望自由,向往外面的世界。在此以"迷茫的亲情"为切入点,通过对尤金父母、哥姐的人物剖析,认为尤金对亲情的迷茫、怅惘正是促使他背井离乡的原因。 郑军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成长小说 迷茫 出走 流浪的心,漂泊的魂——解读《天使望故乡》中的流浪情结 被引量:2 2012年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代表作,小说的情感主基调是漂泊与流浪。书中人物从主人公尤金的祖父到父亲、哥哥及尤金本人,对浪迹天涯都有种难以遏制的渴望。本文拟通过剖析尤金及其父兄的流浪情结,来解读其中对人生归属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郑军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流浪情结 精神流浪 英汉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被引量:3 2012年 译文的归化、异化问题一直是翻译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中英文学作品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并非对立,而是互补;译者应综合考虑文化因素,归化和异化同时并举,有所侧重,又有机互补。 郑军关键词:归化 异化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