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利培酮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利培酮治疗
  • 2篇量表
  • 2篇精神病
  • 2篇副反应
  • 2篇副反应量表
  • 1篇行为症状
  • 1篇血症
  • 1篇症状
  • 1篇致精神障碍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喹硫平
  • 1篇疗效
  • 1篇泌乳素
  • 1篇精神病学
  • 1篇精神行为症状
  • 1篇甲基苯丙胺

机构

  • 4篇中国江苏省无...
  • 1篇无锡市精神卫...

作者

  • 5篇邹凯
  • 4篇刘晓伟
  • 3篇范洁
  • 3篇袁菁
  • 2篇刘亮
  • 2篇奚娟
  • 1篇周兆新
  • 1篇季庆
  • 1篇赵彦
  • 1篇徐清

传媒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帕利哌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估帕利哌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52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均服用帕利哌酮治疗3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 =2.04 ~2.40,P<0.05);治疗2、3周末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治疗前更为显著(t=5.91~18.05,P<0.01).治疗3周末总有效率为96.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帕利哌酮能快速有效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
季庆刘晓伟邹凯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简明精神病量表副反应量表
甲磺酸双氢麦角碱治疗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及对P300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治疗利培酮所致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对治疗组在治疗前记录P300,在治疗8周后进行P300随访。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PR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4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11,P>0.05)。治疗组P300在Cz点波幅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00,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可降低利培酮所致男性高泌乳素并能改善认知功能。
邹凯刘晓伟袁菁刘亮范洁奚娟方馨怡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12周。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估治疗效果,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并分别于0,1,2,4,6,8,10,12周评定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PI分值明显下降(t=2.02~4.39,P<0.05),但是ADAS-Cog升高(t=2.15和2.73,P<0.05)。喹硫平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改变不明显(t=1.10,P>0.05),而利培酮组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t=3.97,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其中1例出现意识障碍。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均能改善BPSD,但喹硫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利培酮。
袁菁邹凯蒋兴衍徐清夏鸣华赵彦
关键词:痴呆行为症状喹硫平利培酮
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WCST卡片总数(t=3.93,P=0.000)、持续错误(t=2.09,P=0.039)、随机错误(t=3.78,P=0.000)、WMS-RC总分(t=2.37,P=0.020)、记忆商数(t=4.20,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在上述WCST、MS数字广度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WCST卡片总数、持续错误、随机错误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而WMS-RC总分、记忆商数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刘晓伟刘亮邹凯范洁
关键词: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疗效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各30例,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周末分别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 6周末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PANSS分值均显著下降(t=9.96,10.14;P<0.05),6周末氨磺必利组有效率86.67%,利培酮组有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末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均出现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t=8.79,9.12;P<0.05)。氨磺必利组有10例出现静坐不能,6例出现震颤,7例出现肌强直;利培酮组有4例出现静坐不能,6例出现震颤6例,4例出现肌强直。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疗效相当,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但在治疗过程要注意锥体外系副反应和泌乳素水平升高等情况。
邹凯刘晓伟袁菁范洁奚娟周兆新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副反应量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