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镜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6篇肿瘤
  • 3篇阴性
  • 3篇阴性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三阴
  • 3篇三阴性乳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病理
  • 2篇亚甲蓝
  • 2篇预后
  • 2篇乳腺癌前哨淋...
  • 2篇乳腺癌前哨淋...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11篇邱镜丹
  • 6篇王建东
  • 4篇寇德强
  • 3篇马振海
  • 3篇赵永福
  • 3篇徐虎
  • 3篇张昉
  • 2篇李荣
  • 1篇王全胜
  • 1篇尹航
  • 1篇迟崇巍
  • 1篇王崇伟
  • 1篇田捷
  • 1篇高灵灵
  • 1篇马金辉
  • 1篇千年松
  • 1篇董学峰
  • 1篇刘梅
  • 1篇孙林德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单独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接受手术的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3~67岁,中位年龄5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7),分别以ICG和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实施SLN活检。手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测,证实存在SLN转移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SLN阴性者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ICG法检出率为94.3%,成功检出SLN 111个,平均每例检出3.2个SLN,准确率94.3%,灵敏度100%,假阴性率0%;亚甲蓝法检出率为91.9%,成功检出SLN 78个,平均每例检出2.1个SLN,准确率89.2%,灵敏度92.9%,假阴性率为7.7%。两组平均检出个数和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CG法进行SLN活检成功率高,假阴性率低,临床效果优于亚甲蓝法,有望单独应用于乳腺癌SLN活检。
寇德强邱镜丹王全胜王建东
关键词:乳腺肿瘤吲哚花青绿亚甲蓝
培美曲塞联合唑来膦酸对三阴性乳腺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研究目的:研究培美曲塞、唑来膦酸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明确Mina53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唑来膦酸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协...
邱镜丹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培美曲塞唑来膦酸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分析、总结三阴性乳腺癌的各项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及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
邱镜丹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分析远处转移
文献传递
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
2015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乳腺专病中心2014年全年收治的1 01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分别编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术后癌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其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1组(cyclin D1阴性)、2组(cyclin D1≥1%且〈25%),3组(cyclin D1≥25%且〈50%)、4组(cyclin D1≥50%且〈75%)及5组(cyclin D1≥75%),利用抽签的方法从每组分别抽取90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析各组受试对象的腋窝淋巴结状态。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是否具有差异,率的多重比较采用χ~2分割法。结果 1~5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0%、43.3%、35.6%、42.2%、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3,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cyclin D1表达水平≥75%组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χ~2=12.857、9.899、17.431、10.841,P均〈0.004)。结论 当患者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超过参考值75%时,可以作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张昉王建东徐虎寇德强邱镜丹
关键词:乳腺肿瘤细胞周期蛋白D1淋巴转移
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邱镜丹马振海马金辉尹航董学峰王崇伟赵永福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Mina53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Mina53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基因,是对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起关键作用的原癌基因C-myc下游的一个直接靶基因。Mina53对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Mina53基因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Mina53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肿瘤的本质,为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新靶点。
邱镜丹李荣王建东
关键词:MINA53基因肿瘤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39例乳腺癌患者,在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NS)的引导下,使用ICG联合亚甲蓝实施SLNB。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者,即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阴性者免于ALND。结果:联合法实施SLNB检出率95%,成功检出SLN125个,平均检出3.2个SLN,准确率95.0%,灵敏度100%,假阴性率0%;蓝染法检出率87.2%,成功检出SLN71个,平均检出1.8个SLN,准确率89.7%,灵敏度93.7%,假阴性率为6.3%;统计结果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G联合亚甲蓝实施乳腺癌SLNB成功率高,假阴性率低,临床效果不亚于亚甲蓝,是实施SLNB的新方法。
寇德强迟崇巍徐虎张昉邱镜丹田捷王建东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吲哚菁绿亚甲蓝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以微创、美观的独特优势成为现代外科学发展的趋势,其"最小的创伤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的微创理念深入人心。腔镜甲状腺外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将来此技术会得到更加广泛、深入、完善的发展。现将其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邱镜丹赵永福马振海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检查
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作为第三代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是目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标准方案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破坏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很多临床前试验证实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ZOL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此外,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唑来膦酸具有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提高患者预后的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邱镜丹李荣王建东
关键词:乳腺癌唑来膦酸骨转移抗肿瘤药物
马鞍疝1例
2011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3月,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天"于2011年5月23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左腹股沟区一鸡蛋黄大小肿物,未进入阴囊,轻度坠胀感,站立及行走时明显,平卧位时可消失,无发热,无腹痛、腹胀,3个月来肿物逐渐增大,现约鸡蛋大小:1天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一鸡蛋黄大小肿物,未进入阴囊,无明显不适症状,平卧后可消失:既往高血压、冠心病、阻塞性肺气肿、脑血栓病史.
邱镜丹马振海赵永福
关键词:腹股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