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明森
作品数:
9
被引量:114
H指数:6
供职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蔡学林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
吴德超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
魏显贵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
刘援朝
成都理工大学
石绍清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1篇
科技成果
领域
9篇
天文地球
主题
4篇
推覆
3篇
推覆构造
2篇
地质
2篇
盆地
2篇
褶皱
1篇
地壳
1篇
地壳变形
1篇
地台
1篇
地质调查
1篇
地质生态
1篇
地质演化
1篇
断裂带
1篇
扬子地块
1篇
扬子地台
1篇
造山带
1篇
造山过程
1篇
三明治
1篇
山带
1篇
生态地层
1篇
四川盆地
机构
9篇
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9篇
邓明森
4篇
蔡学林
3篇
吴德超
3篇
魏显贵
2篇
吴山
2篇
苟宗海
2篇
石绍清
2篇
邓江红
2篇
赵兵
2篇
胡新伟
2篇
刘援朝
1篇
刘登忠
1篇
曹家敏
1篇
何政伟
1篇
何大伦
1篇
周游
1篇
杜思清
1篇
任杰
1篇
李永昭
传媒
4篇
矿物岩石
1篇
成都理工学院...
1篇
四川地质学报
1篇
成都地质学院...
1篇
第四届全国构...
年份
1篇
2003
1篇
1999
2篇
1998
1篇
1997
2篇
1995
1篇
1993
1篇
1989
共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分析
被引量:12
1993年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蔡学林
邓明森
魏显贵
关键词:
褶皱构造
四川省1:50000 三江、万家坪幅区域地质调查
吴山
赵兵
苟宗海
邓江红
任杰
胡新伟
邓明森
李永昭
该项目以活动构造观强调古构造研究中复形、复位,拓展了区域地质分析思路。提出龙门山大型飞来峰概念,明确指出龙门山在喜山晚期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及其对龙门山造山带形成的重要作用;首次利用生态地层学新理论和新方法进行了古生物群落的...
关键词: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生态地层
地质生态
四川米仓山地区扬子地台结晶基底的时代归属
被引量:11
1995年
主要叙述了米仓山地区太古代地体的构造岩石单元的划分,各单元的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原岩恢复,变质作用,变质相以及主要单元的同位素年龄,证明后河群属太古代地体.
何大伦
刘登忠
邓明森
周游
关键词:
太古代
扬子地台
结晶基底
武当山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鳞片叠覆模式
被引量:21
1995年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石绍清
蔡学林
吴德超
邓明森
关键词:
推覆构造
推覆体
上扬子地块地壳变形问题
作者参加了四川黑水至湖南雪峰山区带地学大断面地质研究和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了上扬子地块地壳变形问题,获得如下几点新的认识: 1.作者运用褶皱主波长理论和接触应变作用理论,分析和研究了上扬子区区域褶皱构造...
蔡学林
邓明森
关键词:
扬子地块
地壳变形
断裂带
文献传递
中国陆内造山带造山过程地球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论证了我国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造山过程岩石圈浅层变形构造样式、盆山变形构造时空耦合关系、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动力学模式等。提出中国西部造山带造山过程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中国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对比研究,首次建立起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形成时空耦合关系的三类四型动力学模式:单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双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剪切造山反转成盆和伸展造山断陷成盆模式。
蔡学林
魏显贵
刘援朝
吴德超
邓明森
石绍清
曹家敏
关键词:
陆内造山带
造山过程
米仓山叠加型推覆构造几何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37
1998年
不同期次不同体系的推覆构造在同一地区相叠加而形成的复式推覆构造叫叠加型推覆构造,汉南-米仓山推覆构造便是典型一例。印支-燕山期,受秦岭巨型推覆构造控制,本区形成东西向的推覆构造,喜马拉雅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影响下,本区又发育北东向推覆构造,从而形成一大型推覆构造带。本文重点论述了米仓山地区叠加型推覆构造几何结构及构造演化。
吴德超
魏显贵
杜思清
刘援朝
邓明森
何政伟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被引量:21
1999年
龙门山中- 南段前陆盆地变形区、后山褶皱推覆带和滑覆飞来峰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它是在古生代扬子板块西缘稳定大陆边缘陆棚沉积建造的基础上经历印支运动以来多次变形改造的结果。
吴山
赵兵
苟宗海
邓明森
邓江红
胡新伟
关键词:
龙门山
地质演化
前陆盆地
推覆构造
米仓山区盖层褶皱构造变形分析
被引量:22
1997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研究,首次提出米仓山区构造模式是在印支期到喜马拉雅期秦岭造山、四川成盆的山-盆耦合作用动力学和区内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分层结构的地质背景下,经历主波长-接触应变褶皱之后,通过断展褶皱作用以先成褶皱包络面和盖层底部角度不整合面为褶皱变形面形成的一个巨型不协调背斜构造。充实并运用主波长理论公式估算了褶皱作用期间的有关参数。建立了区域构造两类四型五阶段演化模式。
邓明森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