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庆华

作品数:72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药理
  • 10篇教学
  • 9篇药理学
  • 8篇药学
  • 8篇竹节参
  • 8篇课程
  • 7篇理学
  • 7篇高职
  • 6篇皂苷
  • 6篇他汀
  • 5篇药物
  • 5篇药学专业
  • 5篇用药
  • 5篇职高
  • 5篇细胞
  • 5篇活性
  • 5篇高职高专
  • 5篇高专
  • 5篇伐他汀
  • 4篇性关节炎

机构

  • 65篇重庆医药高等...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石柱土家族自...
  • 3篇广州市药品检...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昌吉职业技术...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 1篇天津医学高等...
  • 1篇江苏医药职业...

作者

  • 69篇邓庆华
  • 30篇蒋红艳
  • 29篇苏湲淇
  • 24篇刘晓颖
  • 24篇郑小红
  • 21篇夏瀛
  • 14篇胡清伟
  • 12篇顾群
  • 8篇杨元娟
  • 8篇唐倩
  • 6篇周岐新
  • 6篇杨延音
  • 4篇杨治国
  • 4篇龙波
  • 4篇邓建华
  • 4篇邵强
  • 3篇王丽
  • 3篇张钦源
  • 3篇张伟
  • 2篇刘娟

传媒

  • 8篇中国药房
  • 6篇重庆医学
  • 5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中药材
  • 4篇中国药业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科学咨询
  • 1篇山东化工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成药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教育界(高等...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教育信息化论...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氢洛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衍生物脱氢洛伐他汀降脂作用及抗炎作用。   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氢洛伐他汀,于第8周末和第12周末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邓庆华
关键词:洛伐他汀降脂小鼠脾淋巴细胞佐剂性关节炎慢性炎症反应低血清
一种用于土壤样品制备的行星式球磨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样品制备的行星式球磨机,包括行星转盘、多个球磨罐和多个罐托,罐托包括基座、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弹性张紧机构、锁带、锁扣组件和锁紧机构。该用于土壤样品制备的行星式球磨机摒弃了传统设备中使用螺栓压杆机...
程家蓉牛晓东邓庆华蒋文邓小红
靶向LAT1的依达拉奉氨基酸衍生物的开发与评价
2025年
目的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8种新型依达拉奉(EDA)氨基酸衍生物,旨在利用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LAT1)的转运机制,实现EDA的脑靶向递送,进而增强其在急性脑卒中(AIS)治疗中的效能。方法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具有潜在脑靶向能力的EDA衍生物候选物,重点聚焦于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与EDA的结合。采用酰基化和缩合反应策略合成了上述衍生物,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外,通过细胞实验评估了所合成衍生物的生物相容性,包括对人肝正常细胞、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了5种EDA氨基酸衍生物,其中苯丙氨酸-EDA通过了核磁共振光谱的详细结构鉴定,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对LAT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9.5 kcal/mol))。生物安全性实验表明,这些衍生物在不同浓度下对三种细胞系均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未观察到显著的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潜在脑靶向能力的EDA氨基酸衍生物,其中部分衍生物展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合成效率,为AIS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递送策略。未来研究将侧重于这些衍生物的体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评价,以期推动其临床转化。
陈敏伍雯赵彩萍冉茂婷张雪梅邓庆华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依达拉奉生物相容性
竹节参总皂苷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竹节参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为临床用药剂量选择和剂型开发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最大耐受量,初步判断竹节参总皂苷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或安全范围。将健康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天1次连续灌胃5天;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组分别给予竹节参总皂苷的3个剂量(500mg/kg/d、1500mg/kg/d、4500mg/kg/d);观察小鼠外观、行为、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体重变化、死亡情况等。5天后对所有小鼠进行大体解剖,检查小鼠脏器病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无中毒症状和异常活动反应,体重、进食量、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各脏器指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鼠对竹节参总皂苷最大耐受量大于4500mg/kg/d,竹节参皂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杨延音邓庆华
关键词: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小鼠
脱氢洛伐他汀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脱氢洛伐他汀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观察脱氢洛伐他汀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等试验,首次揭示脱氢洛伐他汀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脱氢...
邓庆华杨元娟杨治国唐倩夏瀛胡清伟
文献传递
竹节参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竹节参作了多方面的药理学研究,如炎症及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等方面的药理活性.炎症是很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土家族珍稀药材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为五...
邓庆华
关键词:竹节参中药药理抗炎作用疗效评价
低温复合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低温复合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Ⅱ及其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对低温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与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低温丙泊酚组(B组)和低温水合氯醛组(C组),B、C两组低温干预30min,各组进行心脏灌注,断头取脑,制备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标本,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Ⅱ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3组Caspase-3、Beclin-1和LC3-Ⅱ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B、C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C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明显。结论低温状态下海马神经元仍有一定的自噬与凋亡现象,而丙泊酚则可减少这种损害,具有较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何亚刘晓颖邓庆华郑小红蒋红艳苏湲淇彭兰
关键词:异丙酚海马神经元
竹节参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竹节参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为竹节参的开发利用和开发高效、低毒、多靶点的抗糖尿病新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有关竹节参的成分、降糖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结果:竹节参降糖作用成分主要为竹节参皂苷。降糖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相关胰岛素抵抗;抑制a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活性,延迟饮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肠道吸收,改善糖脂代谢并减轻肥胖。结论:竹节参药理作用广泛,但文献对竹节参降糖作用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和全面,且临床有效性评价较少,后续应更系统、深入、全面的进行竹节参体内、外降糖作用和临床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杨延音邓庆华曹光秀郑小红邓建华
关键词:竹节参降糖作用
基于MOOC和雨课堂的药理学“两线三段”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探析被引量:4
2023年
以镇痛药为例,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国家精品课程药理学MOOC资源,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药理学课程“两线三段”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线”指线上线下结合,“三段”指从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3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探析基于MOOC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提升药理学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谭娇邓庆华苏湲淇曹光秀刘小东王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药理学
洛伐他汀联合顺铂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2020年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单用或与化疗药物顺铂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索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洛伐他汀、洛伐他汀联合顺铂处理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金氏公式计算联合应用效果;平板克隆形成试验评价药物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远期效应;划痕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金氏公式计算结果显示洛伐他汀可协同增强顺铂的抗肿瘤作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结果表明洛伐他汀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划痕试验提示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发现洛伐他汀能明显减少穿膜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检测发现洛伐他汀可引起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洛伐他汀可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顺铂联用可增强顺铂体外抗肿瘤效果,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郑小红郑小红杨延音邓庆华杨延音
关键词:洛伐他汀肝癌克隆形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