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东风

作品数:80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课题大连市医学卫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血管
  • 25篇动脉
  • 25篇动脉瘤
  • 20篇手术
  • 15篇颅内
  • 11篇外科
  • 10篇栓塞
  • 9篇血管造影
  • 9篇造影
  • 9篇出血
  • 8篇神经外科
  • 8篇介入
  • 7篇手术治疗
  • 6篇动静脉
  • 6篇引流
  • 6篇外科手术
  • 6篇显微手术
  • 6篇脑膜
  • 5篇显微手术治疗
  • 4篇动脉狭窄

机构

  • 61篇大连大学附属...
  • 14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成都真实维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怀化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79篇邓东风
  • 31篇张绪新
  • 28篇李彦钊
  • 17篇任刚
  • 17篇高宝山
  • 16篇潘庆刚
  • 13篇周敬斌
  • 12篇海舰
  • 11篇张继志
  • 11篇王飞
  • 10篇王木春
  • 10篇孙丕通
  • 9篇陈左权
  • 9篇顾斌贤
  • 8篇沈峰
  • 8篇刘宁涛
  • 7篇常庆勇
  • 7篇曲凯
  • 5篇金点石
  • 5篇梁燕

传媒

  • 8篇中华神经创伤...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脑科疾病...
  • 4篇中国医药
  • 4篇中外医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破裂脑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MMP、TIMP基因表达的研究
金点石邓东风高宝山常庆勇周敬斌谷新医丛建军张继志黄坤曲凯任刚李亮张学基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且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的首位原因。尽管目前有很多先进治疗手段,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仍达到50%。临床上众多颅内动脉瘤患者通常...
关键词:
关键词:脑动脉瘤基因表达预后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在老年患者面肌痉挛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05年至2012年351例因面肌痉挛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MVD的患者,将其中44例年龄大于等于65岁为老年组,余307例年龄小于65岁为年轻组。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年轻组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老年组与年轻组患者在男女比例、病变部位、住院时间、责任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总体治愈率为97.7%,年轻组为97.1%;并发症如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听力下降和面肌麻痹在老年组有1例(占2.27%,1/44),年轻组为5例(占1.63%,5/307),无死亡病例。结论MVD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面肌痉挛患者较之年轻患者没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只要其一般健康情况能够耐受全身麻醉,可考虑行MVD。
王凯张继志邓东风李亮王洪国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老年患者
三叉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及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复合体的解剖结构,总结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技术要点,为三叉神经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资料。结果尸头解剖:在20侧中7侧三叉神经有血管接触或压迫,其中小脑上动脉4侧(20.0%)、小脑前下动脉1侧(5.0%)及岩静脉1侧(5.0%);手术资料: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小脑角区,主要有小脑上动脉135例(67.5%),小脑前下动脉18例(9.0%),岩静脉11例(5.5%)等。结论三叉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尤其桥小脑角区的充分暴露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张涛高宝山邓东风段云平常庆勇张继志曲凯王木春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
颅内微动脉瘤在CT血管造影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2013年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颅内微动脉瘤(≤3mm)因动脉瘤体积较小,加上出血急性期血管痉挛,漏诊率高。因此,早期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是诊断微动脉瘤的传统方法,其一直被作为颅内微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近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血管造影(CTA)和3D-DSA逐渐成为了微动脉瘤诊断的常用方法。
郑斌苗卫明李一强邓东风任刚
关键词: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微动脉瘤影像学表现3D-DSA
罕见尖刀刺入致颅脑贯通伤一例被引量:6
2006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以“刀砍伤后意识不清3h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在饮酒时被人用尖刀刺入头部,即刻意识不清,呕吐数次。两侧鼻孔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体检: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瞳孔直径4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孔有血性液体流出。尖刀由左侧额骨刺入,颅外仅见刀柄。
王飞海舰刘宁涛潘庆刚邓东风
关键词:刺入贯通伤颅脑意识不清瞳孔直径刀砍伤
支架结合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急性期使用支架的安全性。资料与方法29例患者,32个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Orbit圈,分析栓塞效果。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20例。择期栓塞患者术前3天予以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有患者术后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5天抗凝治疗。术后复查21例。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除1例巨大动脉瘤为次全栓塞外,其他均致密栓塞。其中1枚支架覆盖2个动脉瘤并栓塞3例,支架辅助栓塞巨大宽颈动脉瘤3例,支架置入行二期动脉瘤颈残留弹簧圈再栓塞2例,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后3年复发再以支架辅助栓塞1例。急症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狭窄堵塞。复查21例中,除1例次全栓塞的巨大动脉瘤出现动脉瘤腔部分显影外,其余20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支架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有助于提高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急性期可以使用支架,但在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的前提下,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邓东风李茂全陈左权顾斌贤潘庆刚海舰王飞
关键词:弹簧圈复杂动脉瘤
大脑一侧近全半球超巨型动静脉血管畸形开颅全切除手术
目的介绍大脑一侧近全半球超巨型动静脉血管畸形全切除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19岁男性患者,午餐中突发头痛难忍,喷射性呕吐渐意识不清,二便失禁,四肢抽搐,右侧瞳孔散大,在外院抢救二天后转入我院。查: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直径3m...
孙丕通邓东风常庆勇曲凯高宝山
文献传递
基于微流控平台的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中miRNA-874表达的研究
2020年
目的通过微流控检测平台,研究miRNA-874(miR-874)表达在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s)生长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高通量、多样本、低成本的微流控技术,对GSCs和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miR-874转染,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874和mRNA表达等一系列细胞分子生物实验,研究miRNA-874对GSCs生长和凋亡的作用。结果miR-874在GSCs中的表达显著降低,约为NSCs中表达量的2%~40%(P<0.05)。利用树状分子将miR-874转染入GSCs中后,GSCs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凋亡细胞的数量显著上升,提示miR-874对GSCs具有杀伤作用。结论miR-874在GSCs中表达显著降低,在GSCs中过表达miR-874会导致显著的细胞生长抑制和死亡,有助于开发基于miRNA的新型脑癌药物和疗法。
李彦钊张绪新孙晶郎明非任刚邓东风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应用保护伞后新发缺血性脑损害的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应用保护伞后新发缺血性脑损害的情况。方法共纳入60例颈动脉狭窄(狭窄率为50%~95%)患者,均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分为保护伞组(30例)和非保护伞组(30例)。手术前后24h内行DWI检查,计数术后新发脑缺血病灶的数量、大小和部位。结果①术后24h内行DWI检查,共18例患者出现高密度缺血病灶,其中保护伞组6例(20%),非保护伞组12例(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共出现高密度缺血病灶41个,其中保护伞组14个,非保护伞组27个;病灶主要位于支架同侧,两组病灶部位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直径≤3 mm的病灶共33个,其中保护伞组13个,非保护伞组20个;直径>3mm的病灶共8个,其中保护伞组1个,非保护伞组7个,两组病灶大小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使用保护伞可减少新发缺血病灶的发生,尤其是直径较大的病灶,但术中仍可出现新发缺血病灶。
金点石邓东风高宝山周敬斌任刚
关键词:弥散保护伞
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对大鼠脑出血的病理及基础研究
2020年
目的观察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对大鼠脑出血的止血效果及病理的基础研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分为自凝组、止血纱布止血组、旱莲草超微粉止血组及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止血组,每组12只,做成大鼠出血模型,观察每组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止血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细胞水肿程度较对照组低。结论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止血效果优于单一止血材料,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周围细胞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
李彦钊邓东风任刚孙晶郎明飞张绪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