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季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被引量:3
- 1995年
- 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滇中高产田块(13.5~16.6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株数67500~105000,每穗粒数550~670,千粒重250~320g,穗粒重0.18~0.2kg。滇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条件和受季风影响,形成了高原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玉米生长期降水集中,气候温和平稳,夏无酷暑,太阳辐射强,日较差大。玉米的生育期特别是生殖生长期显著延长,有利于小花分化和大穗形成。株型紧凑,整齐度高,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籽粒灌浆期处于高原雨季,日照时数偏少,气温偏低,光合速率和灌浆速度处于中等水平,但滇中玉米的灌浆期长,叶面积稳定期长,干物质总的积累水平较高,其千粒重偏低与籽粒总库容大有关。
- 路季梅李坤阳俞炳杲宋令荣程在全
- 关键词:滇中高原玉米
- 滇中高原光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 1995年
- 滇中小麦生长期间,冬温不低,夏温不高,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春性和弱冬性小麦一直以较高达率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形成,加之昼夜温差大(14℃~15℃),对干物质的积累十分有利.小麦生长季节,日光合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光能利用率达1.7%~2.3%,干物质积累高于内地乃至青藏高原,即使在冬季(12月~2月)干物质日增长量最高也有148.7kg/hm^2(内地最高仅为15~75kg/hm^2),开花一灌浆初期平均可达378.0kg/hm^2.
- 程在全宋令荣陈利田玉仙路季梅俞炳杲
- 关键词: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光照
- 滇中高原高产小麦的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1
- 1998年
-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促进产量器官的形成和群体的协调发展。秋冬晴暖,麦苗无越冬过程,苗期的光温有效性高,分蘖早生快发,叶蘖生长出现n-2的超同伸现象。分蘖高峰持续期长,分蘖成穗率高。拔节孕穗期长,幼穗分化充分,有利于壮秆大穗的形成。抽穗灌浆期长,不出现30℃以上的逼熟高温,叶片功能期长,叶面积指数大,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效的灌溉是实现高产的基础。
- 路季梅李亚俞炳杲俞炳杲程在全
- 关键词:滇中高原高产品种小麦
- 南京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被引量:12
- 1992年
- 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颖原基分化以前的阶段.从种子萌发至生长锥伸长至单棱出现要求较宽范围的中低温诱导,单棱至二棱要求某种低温诱导,二棱至护颖原基出现要求一定的日长和温度诱导.品种间随冬性增强,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对日长反应更为敏感,各阶段经历的天数相应延长.能进入护颖分化的播期均能正常抽穗,迟播因温度条件不能满足而穗分化滞留在单棱、二棱或初生阶段.
- 路季梅张国泰
- 关键词:小麦幼穗分化
- 江南红壤丘陵区农业气候特点与作物生产的气候相宜性被引量:7
- 1999年
- 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部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气候的基本特点有①水热资源总量丰富,光资源总量偏低;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和初夏雨涝,伏秋干旱,水热同季不同步,光温降水不协调;③光温降水的年际变率大,气候灾害多,农业生产波动性大。春季和初夏持续过量的阴雨洪涝对春播作物的立苗和生长不利,亦是导致该区冬季农业薄弱的主要障碍。伏秋干旱严重胁迫旱地作物的生长。抗逆避灾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
- 路季梅刘洪顺
- 关键词:红壤气候作物丘陵地区农业气候
- 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的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1
- 2001年
- 研究表明 ,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 (10 5~ 15t·hm-2 )的产量形成特点为 :(1)产量结构上具有单位面积穗数多和每穗粒数多的优势 ,在大群体条件下仍保持高的结实率和大穗优势 ;(2 )水稻的生育期长和高原独特的光温条件有利于植株的稳健生长和产量器官的协调发展 ;(3)光合速率高 ,干物质积累量大 ,库源关系协调。
- 路季梅杨家庆宋令荣程在全普双有
- 关键词:水稻生育进程
- 滇中高原小麦分蘖的特点被引量:1
- 1997年
- 滇中高原小麦分蘖的特点李亚路季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THECHARACTERISTICSOFWHEATTILLERSINTHEMIDDLEYUNNANPLATEAULiYaandLuJimei(DeptofAgronomy,Na...
- 李亚路季梅
- 关键词:小麦分蘖滇中高原
- 滇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效应分析被引量:3
- 1994年
- 试验结果显示,滇中高产玉米每公顷能获13500kg以上的产量,主要是选用了优良杂交玉米品种,增加了种植密度,使叶面积指数由传统栽培的2.7提高到5.2,光能利用率由1.72%提高到2.66%。发挥了品种、密度、早播、壮苗等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效应。
- 宋令荣程在全陈利路季梅王万超
-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与增产途径被引量:2
- 1977年
-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解放前在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群众生活极端贫困,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单产只有百余斤。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和文化大革命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业生产亦出现飞跃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1972年以来推广冬小麦,促进了耕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产量显著上升。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多万克(克为西藏土地面积单位,相当于内地的亩)。
- 俞炳杲路季梅
- 关键词:麦类作物增产途径光合产物春小麦生育期光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