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芳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质金属蛋白2、9、12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感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12(MMP-2、9、12)的含量与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关系,同时观察 MMP-2、9、12的含量与肺气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AECOPD 患者90例,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 ELISA 法测定血清 MMP-2、9、12的含量.结果 AECOPD 患者血清 MMP-2、9、1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 患者血清 MMP-2、9、12的含量均与肺功能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AECOPD 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高表达,在 COPD 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与吸烟人群对 COPD 的易感相关,与 FEV1%占正常预计值,RV/TLC%呈相关性.
- 王月花宋昱晨赵美芳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吸烟
- 血清GRO-α水平和MRpro-ADM水平预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和死亡风险的意义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评估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预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死亡风险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干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出院后随访的稳定期COP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GRO-α、MRpro-ADM水平,分别以检测值的中位数73.5 ng/L、0.69 nmol/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GRO-α、MRpro-ADM高水平组和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2016年3月开始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记录入组到第一次急性加重时间、急性加重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最终共有153例患者完成随诊,7例失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GRO-α、MRpro-ADM水平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死亡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以及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GRO-α、MRpro-ADM高水平组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病死率高于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入组到第一次急性加重时间短于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住院时间长于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P<0.05)。血清GRO-α水平预测COPD急性加重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可信区间(0.785,0.948)],最佳截断值为74.5 ng/L时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74%,Youden指数为0.67;血清GRO-α水平预测COP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95%可信区间(0.729,0.937)],最佳截断值为93.5 ng/L时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9%,Youden指数为0.62。血清MRpro-ADM水平预测COPD急性加重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62,0.930)],最佳截断值为0.70 nmol/L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8%,Youden指数为0.58;血清MRpro-ADM水平预测COP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95%可信区间(0.770,0.973)],最佳截断值为0.81 nmol/L时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9%,Youden指数为0.58。结论血清GRO-α、MRpro-ADM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加重、死亡风险�
- 汪群智盛美玲宋昱晨赵美芳郭安
- 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抑癌基因p16、FHIT、MGMT、APC的甲基化表达水平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抑癌基因p16、FHIT、MGMT、APC的甲基化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肺癌住院准备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气管镜检查,收集病变部位肺泡灌洗液,提取DNA,进行p16、MGMT、FHIT和APC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的MSP检测。结果P16、FHIT、MGMT、APC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5.00%、50.00%、55.00%、58.00%,其中4项指标阳性率为44.00%,任意阳性率为71.00%。结论通过肺泡灌洗液抑癌基因p16、FHIT、MGMT、APC的甲基化检测发现抑癌基因的甲基化与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密切相关。
- 赵美芳王月花
- 关键词:抑癌基因甲基化
- 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好转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肺隐球酵母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治疗与转归,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4例临床表现不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咳嗽及乏力为主,肺部CT表现为近胸膜团块实变影9例、病灶周围伴有晕征6例、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各2例,分别占45.0%、30.0%、10.0%、10.0%,初诊时误诊12例,误诊率高达60.0%;经氟康唑或伏立康唑等抗真菌治疗后,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随访未见其他脏器播散。结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症状较轻,近胸膜团块实变影及病灶周围伴有晕征是其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氟康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愈后未见复发。
- 赵美芳宋昱晨王月花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动脉血气指标及最高峰流速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动脉血气指标及最高峰流速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支持治疗,两组均治疗3d,比较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气指标及最高峰流速的差异,计算动脉血气指标及最高峰流速的改善值,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最高峰流速P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最高峰流速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比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55,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7.26±2.43d比10.26±2.8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4,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够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状态,更快的纠正患者酸中毒,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而需要气管插管上有创通气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赵美芳
- 关键词:重症支气管哮喘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动脉血气
- 布地奈德联合BiPAP通气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独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 宋昱晨王月花赵美芳
- 关键词:布地奈德BIPAP通气稳定期COPD肺功能
- 文献传递
-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月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50份痰液标本,对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将3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无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0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占69.51%、革兰阳性菌31株占9.45%、真菌69株占21.04%;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较敏感,耐药率<30.00%,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仅对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为0,真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滥用、营养不良是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较严重,临床应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做好耐药菌的监测和预防控制。
- 宋昱晨赵美芳王月花
- 关键词: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 热休克蛋白70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患者130例,按照暴露情况分为吸烟COPD组100例(按肺功能分为轻、中、重度)、不吸烟COPD组30例;同时选取对照组60例,按暴露情况分为吸烟对照组30例、不吸烟对照组30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HSP70表达。分析四组及不同程度的吸烟COPD患者与HSP70的关系。结果吸烟COPD组、不吸烟COPD组、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的HSP70吸光度分别为:19.22±5.33、21.96±7.85、22.65±10.01和22.21±8.94,吸烟COPD组中外周血HSP70的表达明显低于不吸烟COPD组、吸烟对照组及不吸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1、3.25、2.98,P均<0.05);重、中、轻度COPD组的HSP吸光度分别为:17.92±5.81、24.13±13.11和26.82±14.93,重度的COPD患者外周血HSP70的表达明显低于中度及轻度的COPD患者,中度COPD患者低于轻度的COP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3.93、3.18,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P70与COP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HSP70与COPD的发生相关,且HSP70表达的高低与COPD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王月花楼仙宋昱晨赵美芳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学检测分析被引量:32
- 2017年
-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择COPD无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为对照组。对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糖尿病史及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是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2.841、6.386、2.084,P<0.05),雾化吸入为保护因素(OR=0.437,P<0.05)。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75.79%;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5.79%;真菌检出率8.42%。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一、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药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 赵美芳宋昱晨王月花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维生素D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患者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8、17(IL-6、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COPD组),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同期门诊体检无异常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α水平,肺功能的变化。使用SPSS 18.0软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治疗前,试验组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7、TNF-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A和试验组B,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7、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8、IL-17、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A与试验组B比较,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7、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和试验组B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空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道仍然存在慢性炎症,维生素D能通过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中的炎症因子IL-6、IL-8、IL-17和TNF-α等起到抗炎作用,从而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
- 王月花宋昱晨赵美芳
- 关键词: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