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望泓

作品数:136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艺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球菌
  • 28篇口腔
  • 25篇变异链球菌
  • 23篇细胞
  • 16篇抗菌肽
  • 16篇基因
  • 13篇生物膜
  • 13篇龋病
  • 13篇儿童
  • 12篇流行病学
  • 12篇活性
  • 11篇牙周
  • 11篇根管
  • 10篇磨牙
  • 9篇教学
  • 8篇第一磨牙
  • 8篇牙髓
  • 8篇牙周膜
  • 8篇牙龈
  • 8篇口腔医学

机构

  • 8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3篇兰州大学
  • 9篇兰州医学院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佛山市第二人...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白银市第一人...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深圳市龙华区...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130篇赵望泓
  • 21篇吴补领
  • 13篇侯晋
  • 10篇王建林
  • 10篇陈璇
  • 9篇谭咏梅
  • 8篇邓子龙
  • 8篇李转玲
  • 7篇徐稳安
  • 7篇张静
  • 6篇苏少晨
  • 6篇钟慧
  • 6篇张嘉
  • 6篇许良
  • 6篇凌觉明
  • 6篇陈晓丹
  • 6篇陈明
  • 4篇司庆宗
  • 4篇高杰
  • 4篇张乐

传媒

  • 11篇口腔疾病防治
  • 6篇牙体牙髓牙周...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口腔医学...
  • 4篇华西口腔医学...
  • 4篇2013年全...
  • 4篇2018年中...
  • 3篇广东牙病防治
  • 3篇第九次全国牙...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兰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三次全国...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15篇2018
  • 15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对变异链球菌的防龋抗菌肽的设计、筛选及机制研究
目的:构建抑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活性的抗菌肽及探讨它的防龋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罗伊氏素6(Reuterin 6),构建并筛选出高抗S.mutans活性和低细胞毒性...
梁东生李焕影梁靖恒赵望泓
关键词:抗菌肽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文献传递
粪肠球菌细胞外囊泡促进小鼠根尖周炎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难治性根尖周炎代表性致病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释放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对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的影响。方法:首先通...
马榕阳邓子龙杜沁园江伟艺戴杏竹赵望泓
关键词:粪肠球菌根尖周炎
变异链球菌UA159中SMU.2055基因在致龋性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SMU.2055基因缺陷菌株,确定SMU.2055基因对S.mutans形态及与致龋性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MU.2055基因缺陷菌株。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野生菌株及基因缺陷菌株的形态结构。连续监测野生菌株及基因缺陷菌株的菌液A600值及p H值,比较其生长能力及产酸能力。对两种菌株进行酸适应后,分别进行酸冲击,评价其耐酸能力。结果经过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鉴定,变异链球菌SMU.2055基因缺陷菌株构建成功。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相比,基因缺陷菌株菌体形态发生改变,菌体间不规则物质较少。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缺陷菌株细胞膜较模糊,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基因缺陷菌株的生长能力及耐酸能力较野生菌株均有所下降,而基因缺陷菌株与野生菌株间的产酸能力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SMU.2055基因与变异链球菌的形态、生长及耐酸能力密切相关,而对其产酸能力不造成明显影响。
陈璇许晓虎吴昕彧李转玲赵望泓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乙酰基转移酶致龋性
双峰驼解剖组织学研究
王建林陈秋生赵望泓俞诗源李海燕刘仪杜晓华
1.课题来源与背景主要来源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00097;39500109)和两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以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特有的双峰驼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解剖学、组织学等方法探讨双峰驼适应...
关键词:
关键词:双峰驼组织学解剖学
广州市中老年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病率及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患病率及其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为中老年人种植后维护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5岁及以上的72位曾行种植治疗的...
梁悦娥陈晓丹赵望泓吴昕彧陈璇
关键词:中老年人患病率口腔卫生习惯
变异链球菌SMU.2055基因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SMU.2055蛋白是假想的乙酰基转移酶,通过同源性序列比对属于GNAT家族(Gcn5-related N-acetyltransferase...
李转玲赵望泓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初探异叶败酱提取物对鸡胚翅芽发生中基因表达模式的作用
2010年
目的:利用鸡胚翅芽模型检测异叶败酱提取物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带有异叶败酱提取物的丙烯酰胺念珠植入鸡胚翅芽,进行原位杂交,观察异叶败酱提取物对基因Myf5、Myod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异叶败酱提取物(200 mg/mL)能下调在翅芽发育过程中基因Myf5、Myod和PCNA表达。结论:异叶败酱提取物能抑制细胞分化和增殖。
胡燕程卫东赵望泓刘欣王学习
关键词:异叶败酱鸡胚MYF5MYODPCNA
iRoot BP Plus与MTA应用于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应用于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因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去腐后露髓的成熟恒牙75颗,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患者,试验组使用iRoot BP Plus(iRoot组),对照组使用MTA(MTA组)作为盖髓剂。术后1、3、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性别、年龄、牙位、洞型、穿髓孔数目、大小等因素对直接盖髓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12个月后完成复诊60例患者61颗患牙(i Root组30例患者31颗,MTA组30例患者30颗),iRoot组的成功率90.3%,MTA组成功率为90.0%,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牙位、洞型、穿髓孔数目、大小等因素对两组疗效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因龋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效果均良好,但iRoot操作较为简便。
蔡贵爱卢嘉健梁悦娥莫振飞赵望泓
关键词:牙髓暴露直接盖髓术临床疗效
一种抗菌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7中任一种所示。本发明中的抗菌肽能更高效地抑制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的变异链球菌的活性,在具有快速杀菌效果、低细胞毒性和高抗生物膜活性的同时...
赵望泓梁东生梁靖恒
文献传递
变异链球菌磷酸转移酶系统ptxA、ptxB基因对细菌生长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变异链球菌(S.mutans)磷酸转移酶系统(PTS)中抗坏血酸家族ptxA、ptxB基因对细菌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txA、ptxB和ptxAB双重基因缺陷菌株以及ptxAB功能补偿菌株。在仅以抗坏血酸作为唯一碳源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野生株中ptxA、ptxB基因的表达情况。连续监测野生株、缺陷株和补偿株的菌液OD600值,比较其生长能力。结果经过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鉴定,结果证明缺陷株和补偿株构建成功。在以抗坏血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野生株ptxA、ptxB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缺陷株的生长能力较野生株有所下降,但是在补偿株中可以得到补偿。结论 ptxA、ptxB基因与S.mutans对抗坏血酸的吸收利用密切相关,缺陷株和补偿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目的基因在S.mutans抗坏血酸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吴昕彧陈晓丹赵望泓侯晋陈璇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抗坏血酸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