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甲状腺癌热消融治疗后再手术2例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1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技术治疗的原发性甲状腺癌病例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各1例,分别经过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证实癌灶残留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热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肿瘤发生癌灶残留和淋巴结转移灶遗留风险较高,尚不能作为初治可手术原发性甲状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
- 马奔王宇嵇庆海赵志泓陈彤箴常彬卢忠武杨舒雯周力吴毅
- 关键词:热消融甲状腺癌肿瘤残留
- 血管生长刺激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预后的关系
- 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肝癌肿瘤组织中血管生长刺激因子的表达及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论证各因子与肝癌组织血管密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最终揭示在肝癌中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有确定意义的指标.该研究分二部分.一,运用免疫组化方法通...
- 赵志泓
-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
- 文献传递
- 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IL-6、IL-10、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IL-6、IL-10、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IL-6、IL-10、CXCR7的表达,比较三者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三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IL-6、IL-10、CXCR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62.0%vs.30.0%,52.0%vs.20.0%,66.0%vs.35.0%,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L-6、IL-10的高表达与癌灶的包膜侵犯有关(均P<0.05),CXCR7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IL-6、IL-10和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侵袭及转移参考的指标。
- 孙振华赵志泓蒋华平许立生孙亚军龙卫国王坤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肿瘤侵润
- NF-κB圈套性寡核苷酸诱导骨髓DC疫苗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大鼠(Lewis大鼠)骨髓来源改良树突状细胞(DC),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移植排斥反应作准备。方法Lewis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经重组大鼠细胞因子GM-CSF、IL-4诱导成DC;核因子-κB(NF-κB)圈套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用于阻止DC的成熟,降低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制备改良的DC;LPS用于刺激DC的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情况,分析DC的细胞特性。结果体外GM-CSF和IL-4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DC纯度高、数量丰富。NF-κB decoy ODN能明显降低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表现为非成熟状态;经LPS刺激仍能保持非成熟状态。结论经NF-κB decoy ODN处理的大鼠骨髓来源DC,其状态稳定,低表达表面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DC疫苗。
- 赵志泓朱兴国徐三荣李德春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核因子-KB圈套寡核苷酸
- 45岁以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TSH浓度的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差异,并着重讨论≥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TSH浓度与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对近3年收治手术的525例≥45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和289例<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浓度差异,并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不同血清TSH浓度段中的比例变化。结果:≥45岁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浓度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P<0.001);随着血清TSH浓度的升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比例逐渐升高,当TSH>5.0 uIU/ml时,恶性率为60%以上;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TSH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术前血清TSH浓度测定同样可以作为≥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良恶性判断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 钱超李昌文赵志泓黄中晶
-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结节年龄
-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双套管在处理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28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方法,分析其术后并发症中手足抽搐、食管损伤、颈深间隙感染产生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手足抽搐患者予以静脉补钙治疗,食管损伤及颈深间隙感染的患者以双套管颈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并行抗感染补液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甲状腺手术过程前因人而异,充分评估组织毗邻关系,术中熟悉解剖、规范操作是防止上述并发症产生的有效措施,术后对并发症的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最佳方法。
- 孙振华赵志泓钱超
-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并发症双套管
- NF-κB核苷酸圈套技术制备imDC抗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建立良好的技术平台。
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模型...
- 赵志泓
- 关键词:胰腺移植DCNF-ΚB超声微泡造影剂胰腺移植NF-ΚBDC超声微泡造影剂胰腺移植
- 文献传递
- 纳米炭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 2020年
- 目的评价纳米炭颗粒(CNs)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16例,女44例,年龄范围24~80岁;对照组男14例,女46例,年龄范围22~73岁。实验组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CNs,而对照组则不进行注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所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和甲状旁腺损伤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98.15±15.55)min,较对照组延长(P<0.05);实验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5.77±3.15),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甲状旁腺损伤率3.3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CNs可示踪PTC的中央淋巴结,有效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且具有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 王坤赵志泓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旁腺
- 术前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合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探讨其对腋窝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意义。
方法收集9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并对检查有异常的4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将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将粗针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全部病例中术后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7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49%、63.93%、72.45%及81.08%、91.80%、87.76%。两者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而特异性与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此外,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67%、100%、90.24%。
结论术前腋窝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可提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并指导腋窝手术方式。
- 沈恩超栗翠英王聪徐兆强张浩凌立君王水赵志泓
-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
- 化疗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月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44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闭经的比例、时间以及月经恢复的比例和时间。其中78例接受FEC方案,66例接受TE方案。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化疗致闭经(CIA)及月经恢复的相关性。结果:126例(87.5%)患者出现CIA,其中107例(84.9%)停经出现在前3个疗程后;≤40岁患者C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40岁的患者(P<0.05),化疗方案及激素受体状态对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6例出现CIA的患者中共有74例(58.7%)恢复月经,中位时间为化疗结束后5个月;年龄及激素受体状态对CIA的恢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预测CIA出现和月经恢复的指标。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对月经恢复有显著影响。
- 钱超周文斌赵志泓黄中晶王水
- 关键词:化学疗法内分泌治疗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