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 作品数:54 被引量:173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金华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金华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外固定支架术后行经皮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术和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15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组和联合组。外固定组81例,男48例,女33例;年龄21~68(42.58±7.44)岁;Gustilo分型Ⅱ型49例,ⅢA型3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5~10(4.25±0.74)h;行外固定支架术。联合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20~69(41.39±7.02)岁;Gustilo分型Ⅱ型35例,ⅢA型35例;伤后至就诊时间3~9(4.31±0.85)h;行外固定支架术后行MIPPO治疗。比较两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10.17±2.33)个月。联合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8±4.02)d、(70.26±12.15)d,优于外固定组(18.56±4.37)、(79.87±15.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Rasmussen、HSS评分为(26.79±3.11)、(83.36±9.44)分,高于外固定组(24.51±4.63)、(79.63±8.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切口感染、钉道感染各2例,支架松动、骨折移位、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各1例;联合组生物相容性反应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外固定支架术后行MIPPO可加快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蔡鹏飞 赵巍 王金华 陈仁盛 李晓飞关键词: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术 经皮钢板内固定 膝关节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使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23)和对照组(n=22)。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儿使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切口的长度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使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小,其术后康复的速度较快。 蔡鹏飞 赵巍关键词:钛制弹性髓内钉 闭合复位 胫骨骨折 锁定钢板固定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在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锁钉钢板(LCP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病例18例。记录术前、术后患者卧床及翻身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翻身时疼痛明显减轻。骶骨处钢板不适感可以耐受。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的骶骨骨折,可以达到稳定骨折,减轻疼痛的目的,且术后钢板引起的不适感较轻。 赵巍 曹扬关键词:锁定钢板 骶骨 骨折 微型组织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随着“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出现,微型组织瓣移植在手外伤修 复中,也已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增多。微型组织瓣由于静脉壁薄,管径细小,吻合较为困难。本文通 过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进行微型复合组织瓣静脉回流实验研究,提... 邢进峰 杨宁 施铁军 赵巍 陈中 曹扬 林平 姜丹生 汪志明 倪东亮关键词:静脉回流 成活率 文献传递 膝上外侧血管蒂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与限制 目的:探讨膝上外侧血管为蒂复合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与限制。方法:对自1998年10月起采用膝上外侧血管蒂组织瓣移植修复手、前臂远端、踝部及足背部外伤后伴有骨,肌腱和皮肤缺损的病例58例,进行组织瓣供区和组织瓣受区进行随访... 邢进峰 赵巍 施铁军关键词:组织瓣移植 文献传递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 被引量:3 2001年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是一种复杂性损伤。常因带手套违章操作,被车床、钻床轧压而后强行撕拉所致,或儿童手部被压强行抽拉造成。常伴有血管、神经、肌腱在不同平面撕脱、断裂。常规方法难以再植成功。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血管、神经、肌腱移位、移植或二期重建等方法,再植9例9指,存活7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手功能。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6~43岁,平均21.6岁;致伤原因:拖拉机皮带轧压后撕脱2例,车床、钻床轧压后撕脱5例,碾米机致伤2例。血管、神经大部分从近端撕出离断,肌腱则于前臂肌肉交界处抽出,皮肤创面不规则,污染严重。 邢进峰 陈中 张春 林平 赵巍关键词:撕脱 再植 离断 拇指 手功能 微型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小型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微型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小型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117指,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手指组织缺损,分别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背侧皮瓣、指动脉神经岛状皮瓣、邻指皮瓣、指端V-Y推进皮瓣、腹部或腹股沟皮瓣和各种游离微型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游离微型组织瓣移植修复23例。结果随访6~12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手指屈伸功能较佳,外形良好、骨愈合时间3~4个月,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微型组织瓣面积小,易与创基和创缘建立侧支循环,成活率高。游离移植在手部皮肤、肌腱和骨缺损的小型创面修复中具有一次完成手术的优势。 邢进峰 施铁军 赵巍 姜丹生 林平 倪东亮 汪志明 曹扬关键词:微型组织瓣 显微外科手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ILF技术对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24(15.67±4.9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5.83±1.4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5.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1);VAS评分术前平均(9.17±0.72)分,术后平均(0.42±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P〈0.01)。结论应用TILF方法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成浩 曹扬 汪志明 倪东亮 林平 施铁军 姜丹生 赵巍 杨骐宁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脊柱融合术 肩胛骨骨折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03年 自1997~2001年共收治肩胛骨骨折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施铁军 曹扬 陈中 姜丹生 赵巍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CT检查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l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ner角变化,并观察椎体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3min(52~125min),出血量120mL(50~350mL),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8个月(12~24个月),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ner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施林军 曹扬 赵巍 林平 倪东亮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柱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