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生 作品数:51 被引量:88 H指数:5 供职机构: 牡丹江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雪旺细胞共培养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2009年 武庚 赵富生 张际绯 金秀东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雪旺细胞 共培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多向分化潜能 Neuregulin1转染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脊髓损伤一旦发生,其后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就很难恢复,多数患者不得不长期卧床或依靠轮椅生活,给社会、家庭和患者本人带... 赵富生关键词:雪旺细胞 转染 脊髓损伤 文献传递 Neuregulin1转染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2009年 赵富生 武庚 张际绯 金秀东关键词:脊髓损伤 雪旺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转染 神经胶质细胞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自噬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糖尿病(DM)大鼠皮肤创面自噬及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DM)组和NaHS(H2S供体)干预(DM+NaHS)组,每组12只。手术切除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建立皮肤创伤模型,DM+NaHS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NaHS(56μmol/kg),DM组和control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1 d。手术第0、7、14、21天检测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手术第21天,取皮肤创面组织,应用H2S荧光探针C-7Az检测皮肤组织H2S含量;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管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组织CD31表达;采用CD31和beclin-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CD3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P62、Bcl-2、Bax、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碘化丙啶(PI)及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通过CD31和TUNEL荧光双重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DM组相比,DM+NaHS组皮肤创面愈合率、H2S含量及CS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低于control组水平(P<0.01)。HE染色显示,DM组创面表层薄,毛细血管少,创面宽;DM+NaHS组创面表层增厚,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创面宽度减小。与DM组相比,DM+NaHS组创面组织CD31表达显著增加(P<0.01),caspase-3和PI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CD31+/beclin-1+和CD31+/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组相比,DM+NaHS组LC3-II/LC3-I、beclin-1和Bax表达水平降低(P<0.01),P62和Bcl-2表达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H2S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 李媛媛 赵富生 张可心 陈永兰 张娜 姜昕悦 谷春付 武庚关键词:糖尿病 皮肤创伤 硫化氢 自噬 血管形成 松茸多糖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TM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MPP+体外构建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trl)、模型组(MDL)、TMP高浓度(250μg/L)组(TMP-H)、TMP中浓度(50μg/L)组(TMP-M)和TMP低浓度(10μg/L)组(TMP-L),每组3个复孔。TMP处理PC12细胞24 h后,250μmol/L MPP+诱导PC12细胞24 h制备PD细胞模型。用CCK-8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的LDH释放量,荧光显微镜摄片检测线粒体活性,Image J 1.53 r软件计算线粒体网络分支平均长度及网络分支数,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Bcl-2/Bax比值。结果与Ctrl组相比,MDL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及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TMP后,与MDL组相比,TMP-H组和TMP-M组细胞存活率均上升,LDH释放水平降低,ΔΨm及Bcl-2/Bax比值增高(P<0.05),线粒体活性增加,线粒体网络分支平均长度及网络分支数量增多,拮抗膜电位降低(P<0.05),其中TMP-H组在拮抗膜电位的降低作用中更为明显。结论TMP对MPP+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量,拮抗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修复线粒体网络形态,从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吕海燕 沈西雅 赵富生 朱梅关键词:线粒体膜电位 帕金森病 PC12细胞 免疫印迹法 细胞划痕实验专用培养皿 本发明公开了细胞划痕实验专用培养皿,包括培养皿底、培养皿盖和划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盖上设有培养皿盖通道,所述培养皿盖通道两侧上壁面均设有标尺,所述划痕器包括手柄、连接螺丝杆和划痕芯,所述划痕器位于培养皿盖上且活动... 武庚 赵富生 武杨 张可心 李媛媛 姜欣悦 谷春付 陈永兰 张娜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EPO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治疗的效果。方法:培养与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80只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干细胞移植组、EPO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BBB法进行运动能力评分和组织切片观察来评定修复情况。结果: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实验组均可明显促进大鼠运动功能和损伤后组织结构的恢复,其中联合组效果更显著。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EPO具有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 杨国宏 张春军 赵富生 孙晓冬 张静 姚志文 李月珍 梁军 刘志新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脊髓损伤 大鼠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切割损伤模型,为临床脊髓不同平面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组(A组,n=15)、脊髓全横切组(B组,n=15)和假手术组(C组,n=15)。术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活动、进食水、排尿排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死亡情况,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功能。结果术后A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减少,53.33%大鼠出现尿潴留,40.00%大鼠于术后1~4周死亡;B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明显减少,66.67%大鼠出现尿潴留,60.00%大鼠于术后1~4周死亡;C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检测显示,A、B组均低于C组(P〈0.05),而这些评价指标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大鼠尿潴留及死亡率低,行为学评价与脊髓全横切损伤模型类似,适于脊髓不同平面双侧损伤修复的研究。 陈斌 武庚 黄喆 王一更 韩旭 罗元烨 郭亮 赵富生关键词:脊髓损伤模型 大鼠脊髓楔型半切空洞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为临床脊髓空洞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 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A组,n=10)、假手术组(B组,n=10)和正常对照组(C组,n=5)。术后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斜板试验、HE染色和核磁共振(MRI)检测综合评价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术后A组大鼠伤侧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而这些指标在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28 d HE和MRI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区(A组)灰质和白质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脊髓半切模型稳定、可靠,适于脊髓空洞性损伤的研究。 赵富生 武庚 武杨 魏淑芳 郝鑫 李月珍 张际绯关键词:动物模型 不同培养体系中施万细胞对BMSCs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体系中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SCs)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分化以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预变性SD大鼠坐骨神经中分离纯化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均行免疫荧光鉴定。根据培养体系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A组,SCs与PKH26标记的BMSCs在Transwell中接触共培养组;B组,SCs与PKH26标记的BMSCs在Transwell中非接触培养组;C组,PKH26标记的BMSCs单独培养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100蛋白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s-3, NT-3)的含量。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SCs和BMSCs,免疫荧光鉴定SCs呈S-100阳性表达,BMSCs呈CD44和CD90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组S-10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5),B组S-10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5);ELISA检测显示,A组上清液中NT-3含量显著高于B、C组,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在接触共培养体系中,SCs能够有效诱导BMSCs向外周胶质细胞分化,并增强BMSCs的分泌功能。 赵富生 武庚 张晓莉 张际绯 石学魁 刘志新 李玉婷 杨晓丹 戴安关键词:施万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