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移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四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及其诊治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例被误诊为肝脓肿的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人院后检测血常规、肝功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等指标,行肝胆超声检查、上腹部CT、胃镜及肠镜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7.8±0.8)℃,发热伴寒战2例,上腹痛或上腹不适4例。WBC升高伴ALP升高2例,CA19-9升高3例,CEA升高2例,AFP升高1例。超声检查及CT示多发病灶3例,单发病灶1例,其中囊性病灶2例;CT示边缘强化明显者3例,内部不均匀强化者2例,内部无强化者2例;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3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2例,胃癌肝转移1例,临床诊断为胃肠道或肝外胆管癌肝转移1例。2例患者入院后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行肝肿瘤穿刺活组织检查+液化坏死组织置管引流术,1例患者因肠梗阻行结肠癌切除术。4例患者均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1例患者确诊后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截止至投稿日期,1例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仍在接受化疗,生活质量尚可,其余2例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结论 部分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肝脓肿。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该病患者宜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但预后较差。
- 赵东林楠李龑杼李红春陶红光钱福永
-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转移肝脓肿误诊
- 肝移植术后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合并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7例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法及治疗结局。结果肝移植术后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时间为术后2.5~48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感染部位均在肺部。7例病例中有5例在确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占比71.4%),有3例肺部CT有典型结核杆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占比42.9%);有5例结核特异抗原检测阳性(占比71.4%),3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痰液1例,14.3%;肺泡灌洗液2例,28.6%),2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占比28.6%)。7例病例的抗结核治疗策略有HRZE方案1例,异烟肼单药1例,左氧氟沙星+异烟肼+乙胺丁醇方案1例,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乙胺丁醇+异烟肼方案1例,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方案2例,利福喷丁+异烟肼方案1例。随访2个月~19个月,2例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余死亡,3例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愈,2例仍在抗结核治疗中。结论肝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延误治疗可致使预后差,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此类疾病,及早筛查,及早治疗。
- 赵东唐建信杨根东谢霖洁梁梓明方泰石张康军闫旭金鑫赵宁波
- 关键词:肝移植结核分枝杆菌肺部
- 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治分析
-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对107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血常规、血沉、胸片、颈部彩超检查,95例行PPD试验,74例行颈部CT检查,17例行颈部MRI检查。10...
- 赵东秦杰李藕王海江李红春
-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结核结核病灶清除术抗结核治疗临床诊治分析
- 文献传递
- 超声造影应用于肝移植术后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索超声造影技术用于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的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及超声造影诊断的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患者的图像特征。结果 9例患者超声造影早期均表现为移植肝血管无异常,大面积肝实质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却无增强,肝功能急剧恶化,与CT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超声造影具备操作便捷,可动态观察的特点,可作为肝移植术后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工具。
- 赵宁波谢晓娟赖宇婷赵东李志艳
-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移植
- 颈部肿块120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颈部肿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均采用肿块切除术或活检术,确诊率100%;病理类型有颈部淋巴结结核107例,颈部淋巴结炎5例,颈部转移癌3例(鼻咽癌颈部转移2例,肺癌颈部转移1例),淋巴瘤1例,腮腺囊肿1例,单纯性囊肿1例,一般细菌性脓肿1例,血肿1例。肿块切除者,伤口均期愈合;结核病灶清除者,经过反复换药,伤口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天~5个月。随访到9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个月~4年;有1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抗结核治疗半年后复发,其余患者目前生存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颈部肿块来源广泛,类型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性质有时很难判断,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手术切除肿块不但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诊断正确率可达100%,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王锦赵东
- 关键词:颈部肿块手术
- 肝移植供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治多中心专家共识
- 2025年
-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根治手段。近年来伴随着肝脏移植手术与抗排斥药物的进步,移植手术并发症与器官排斥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相对地,移植相关感染却逐步成为了影响移植受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重症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供体于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时间延长,移植受者术后继发感染尤其是供体来源性感染成为了受者感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肝移植受者感染常由革兰阴性病原体引起,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目前已经成为肝移植受者致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降低供肝来源性感染风险,需要加强供体筛查与评估,制定标准化检测流程,合理调整移植后抗感染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策略,并加强受者免疫状态监测。多学科合作与新技术的应用则是未来感染防控的关键。针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的供体来源性感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合国际总结防治经验,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肝移植供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治多中心专家共识》。
- 孔凌祥汪守平徐西徐岗吕涛杨俭宋九林伊力亚尔·艾尔肯何敏张中伟黄一鸣王普森赵东高伟高伟郭文治李明杨亮黎利娟黎利娟陈森飚栗光明吴忠均吴忠均吕国悦易慧敏杨家印
- 肝脏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诊疗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 2025年
-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是肝脏移植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识别多重耐药菌感染并有效防治是提高肝脏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组织全国多家医学中心并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成熟经验,围绕肝脏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抗菌药物的治疗与选择、多重耐药的防控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肝脏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诊疗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 汪守平王普森吕涛杨俭孔凌祥徐岗宋九林谢坤林赵东阙伟涛黄一鸣唐建信方泰石蒋忠仪高伟董冲陈刚朱兰郭文治陶若琳傅志仁宋少华陈昌斌王园园杨亮栗光明易慧敏张中伟钟林杨家印
- 关键词:肝脏移植多重耐药菌耐碳青霉烯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 2025年
-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寿命延长,肝脏疾病成为其重要致死因素之一。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HIV/AIDS肝脏移植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诊疗规范,因此制定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的多中心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和优化HIV/AIDS肝脏移植的诊疗流程,为国内HIV/AIDS肝脏移植提供了系统指导,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多学科协作。在此共识中,明确了HIV/AIDS肝脏移植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强调了术前供者和受者的全面评估,包括感染控制、免疫功能监测以及合并症管理;术中方面,提出了术中操作规范及防范职业暴露的策略;术后方面,强调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个体化管理及并发症监测,确保患者顺利恢复和长期生存;远期随访管理重点,包括定期检查肝功能、免疫状态及HIV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本共识将不断更新。
- 赵东唐建信王普森阙伟涛方泰石黄一鸣张毅何云吴强何云郑虹高伟郑虹高伟郭文治汪守平孔凌祥杨家印钟林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
- 定向纳米孔病原学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感染防治中应用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 2025年
-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移植术后感染显著影响患者预后。传统感染检测及诊断因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速度的不足难以满足精准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需求。定向纳米孔病原学测序技术(简称“纳米孔测序技术”)凭借读长优势、实时检测及灵活适应性的特点,在病原体鉴定、结构变异分析和耐药基因解析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术后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共识围绕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感染防治中的规范化应用,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建议及检测流程3个方面展开阐述,结合其特点,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提出样本处理及结果解读的标准化建议。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推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诊断效率与精准性,改善患者预后,为该技术的普及提供指导。
- 黄一鸣孙云柯王普森赵东阙伟涛方泰石陈琦军杨亮夏雨高伟高伟郭文治栗光明孔凌祥汪守平蔡金贞吕国悦吕国悦吴忠均陈刚杨家印
- 关键词:器官移植
-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肝动脉血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7.5%;另外1例患者因出现腹腔大出血,停止溶栓;7例溶栓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有3例患者血管通畅,1例患者血管狭窄,3例患者血管闭塞;有3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早期HAT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的常规治疗方法。
- 冯凯刘文浩黄湘荣朱文科赵东王立非
-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