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志荣

作品数:69 被引量:37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电生理
  • 14篇神经病
  • 14篇病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9篇神经电
  • 9篇神经电生理
  • 9篇周围神经
  • 9篇周围神经病
  • 8篇诱发电位
  • 8篇神经传导
  • 7篇血管
  • 7篇神经系
  • 7篇神经系统
  • 7篇生理学
  • 7篇综合征
  • 6篇电生理学
  • 6篇急性
  • 5篇电生理检查
  • 5篇神经电生理检...

机构

  • 57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宁夏自治区人...
  • 3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9篇贾志荣
  • 32篇石昕
  • 30篇梁为
  • 23篇王亭亭
  • 18篇黄一宁
  • 13篇潘涛
  • 11篇柳竹
  • 11篇王洪霞
  • 10篇孙相如
  • 7篇高素荣
  • 6篇王朝霞
  • 6篇张华
  • 5篇袁云
  • 4篇孙葳
  • 4篇刘冉
  • 4篇孙伟平
  • 4篇郝洪军
  • 3篇卢俏丽
  • 3篇李晨
  • 3篇吕鹤

传媒

  • 15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宁夏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科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节血管病变记忆障碍的再研究
1995年
基底节血管病变(梗塞与出血)较多见。它的损害除涉及躯体的生理功能外,现已发现基底节梗塞还可引起一些高级神经活动的障碍如记忆障碍等。本文目的在于比较两类病人记忆损害的异同,基底节梗塞或出血范围大小与记忆下降的关系。
张华兰茂升闫立民贾志荣高素荣
关键词:记忆障碍
伸肘及屈肘在短节段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寸进法检测尺神经伸肘位与70°屈肘位是否存在差异,提供寸进法在临床上操作的依据。方法入组患者59名,共70条卡压病变的尺神经,健康对照组30名志愿者,共60条尺神经,年龄、性别与患者组匹配。以肘部肱骨内上髁至鹰嘴...
柳竹贾志荣王亭亭石昕梁为
关键词:神经传导速度短节段
文献传递
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发病<14 d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1例,分为对照组59例和磁疗组62例,均给予抗凝、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同时口服尼莫地平片4 mg,每日3次。磁疗组增加交变电磁场治疗,每日1次。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结果:经过平均20 d的治疗,磁疗组MMSE及MoCA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ADL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磁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延缓痴呆进程。
张华李灵真李娜贾志荣徐晓东罗英姿蔡海燕刘顺达哈若水陈宽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应用纤维鼻咽喉镜吞咽检查联合新斯的明试验评价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联合新斯的明试验(FNT)在重症肌无力(MG)相关吞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例存在吞咽障碍症状,已确诊或疑诊MG的患者进行FNT试验。结果:3例患者FNT试验为阳性。其中1例以吞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诊断为MG;1例已确诊MG的患者被证实其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的吞咽障碍是由于MG引起的;1例患者被发现存在MG相关的吞咽疲劳现象。FNT试验阴性的1例患者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结论:FNT试验在MG相关吞咽障碍的诊断和处理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评估工具。
孙伟平贾志荣刘冉王朝霞白静张巍黄一宁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
不同失语类型的命名障碍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失语患者的视命名问题。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法),对50例因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引起的不同类型失语患者进行了5项视命名检查。结果动作命名成绩与少用物命名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动作命名平均成绩高于常用物命名、身体部位命名及颜色命名成绩。结论失语患者在接受5项视命名检查中,动作命名较容易,推测动作命名在大脑内的神经网络基础可能比较广泛。
贾志荣李德洋高素荣
关键词:失语喉疾病
糖尿病继发性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7年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告2例成人POTS临床资料、电生理及直立倾斜试验(Head-upright tilt test,HUTT)情况。结果:2例均有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有脑干梗塞,交感皮肤反应(SSR)提示周围自主神经病变,HUTT提示POTS。结论:HUTT可用于POTS诊断,结合电生理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有利于发现糖尿病继发性POTS。
彭清黄一宁贾志荣孙葳
关键词:倾斜台试验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PPN)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以疼痛、麻木等感觉症状起病,其中3例首先累及双下肢,3例双下肢不对称受累,3例累及植物神经,2例累及颅神经,所有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均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性发展。4例患者均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其中3例以轴索损害为主,1例以脱髓鞘损害为主;1例伴有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以脱髓鞘损害为主。4例行腓肠神经活检的患者中,3例为活动性轴索改变,1例为轴索和髓鞘混合性改变,4例均无小血管周围炎性改变。结论 PPN多为不对称分布的感觉神经病,进行性发展,颅神经和植物神经受累常见。PPN的电生理以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轴索损害较重。活动性轴索变性是PPN的主要病理改变,极少伴有小血管周围炎。
黎思娴吕鹤贾志荣石昕梁为郝洪军左越焕
关键词: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感觉神经病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贾志荣王亭亭潘涛石昕梁为王洪霞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采用SEP的检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方法收集本院1995~2002年住院确诊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共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9~72岁,平均50.3岁。病程1个月~26年,平均...
贾志荣石昕孙相如
关键词:亚急性联合变性体感诱发电位
文献传递
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上肢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特点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SCD)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上肢各波潜伏期及各波峰间期改变特点,探讨SCD的上肢SEP特点及上肢SEP对SCD中枢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确诊的SCD患者临床资料、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脊髓MRI的检查结果并观察其特点。对比SC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EP各波潜伏期的差异,将SCD组的SEP结果按照周围段及中枢段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D组上肢N9[(10.80±1.07)ms与(10.23±0.64)ms,f=3.223]、P14[17.28±2.56)ms与(14.62±0.84)mS,江6.643]、N9~P14[(6.48±2.27)ms与(4.40±0.58)ms,t=5.951]及下肢N9[(12.11-4-0.83)ms与(10.93±0.56)ms,t=5.690]、P30[(36.964-5.56)ms与(30.37±2.20)ms,t=7.217]及P38[(46.94±5.83)ms与(39.80-4-2.54)ms,£=7.353]各潜伏期均较健康对照组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CD组P14~N20间期较健康对照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D组SEP异常率为80.9%(110/136),上肢异常率为85.3%(58/68),下肢异常率为76.5%(52/68)。上肢N9~P14间期异常率最高,为72.1%(49/68)。在N9正常的神经中,中枢传导时间中N9~P14节段的异常率(64.9%,24/37)最高。SCD组N9正常的神经和健康对照组比较,N9~P14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8±1.90)ms与(4.40±0.58)ms,}=5.267,P〈0.01]。结论SCD不仅可累及感觉神经周围段传导通路,还可累及脑干和大脑半球的中枢段感觉神经传导通路。在SCD患者上肢SEP中,N9~P14异常率较高,中枢病变以颈髓到脑干的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更明显。SEP上肢中枢传导时间的测定,可提供SCD中枢受损的客观依据。
王亭亭贾志荣潘涛柳竹石昕梁为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诱发电位躯体感觉上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