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丽

作品数:64 被引量:277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肺炎
  • 9篇细胞
  • 7篇社区获得性
  • 7篇获得性
  • 6篇流感
  • 6篇发热
  • 6篇杆菌
  • 5篇粒细胞
  • 5篇病毒
  • 4篇真菌
  • 4篇真菌感染
  • 4篇社区获得性肺...
  • 4篇深部真菌
  • 4篇球菌
  • 4篇曲霉
  • 4篇曲霉菌
  • 4篇粒细胞缺乏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获得性肺炎

机构

  • 6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呼吸疾病...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64篇谷丽
  • 25篇曹彬
  • 19篇刘颖梅
  • 16篇杨春霞
  • 12篇王春雷
  • 9篇黎斌斌
  • 8篇尹玉东
  • 8篇李冉
  • 8篇王珊珊
  • 7篇郭益群
  • 6篇王鹏
  • 5篇郭萍
  • 5篇栗方
  • 4篇曲久鑫
  • 4篇王辰
  • 3篇陈曦
  • 3篇班承钧
  • 3篇白羽
  • 3篇巫琳
  • 2篇于晓敏

传媒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2014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医药与保健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室诊断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男,26岁。2008年3月3日因“被污水溺淹6min”入院。入院前5h,在下水道抢修工作中,污水管道爆裂,患者被污水淤泥掩埋,被人救出后,有自主呼吸,意识不清,躁动,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浅昏迷,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大量散在湿性啰音。入院诊断:重度硫化氢中毒、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栗方曹彬谷丽刘颖梅杨春霞黎斌斌王珊珊郭萍王春雷
关键词:尖端赛多孢子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院查体大小便失禁硫化氢中毒吸入性肺炎
新甲型H1N1流感12例重症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2009年4月北美地区出现新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我国2009-2010年及2010-2011年冬春季不断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现将北京朝阳医院隔离病房及呼吸科ICU收治的12例新甲型H1N1流感危重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20日至2011年3月30日收治的12例死亡的新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1],用实时逆转录PCR法检测患者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
班承钧谷丽曹彬孙兵詹庆元代华平王辰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分析重症呼吸道标本
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接诊的2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总结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2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分布集中于50~69岁,占80.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0.0%;接触史主要为饲养羊,占92.0%。2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腰痛,占40.0%,其余首发症状有发热、膝关节疼痛、肩颈疼痛、胃痛、乏力、口干、腹痛等症状,有1例患者首发症状不明;伴随症状以发热为主,占88.0%。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结果多为阳性,占84.0%,有4例患者未查布鲁氏菌病抗体;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多处于正常范围内,分别为84.0%、76.0%,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下降,占36.0%。2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治疗以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利福平为主,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多为有饲养羊接触史的农民,首发症状以腰痛为主,伴随症状以发热为主;经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可对布鲁氏菌病进行诊断,采用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辅助判断;治疗以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利福平为主,转归良好。
张治谷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发热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病学
肺毛霉菌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提高对肺毛霉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分析肺毛霉菌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25例肺毛霉菌病病例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预后等资料,其中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资料分析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实验室检查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以寻找肺毛霉菌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平均年龄(52.64±13.74)(32~76)岁,住院时间15(10.5,21.5)d,最常见的肺毛霉菌病易患因素有糖尿病(20/25)、糖皮质激素暴露(13/25)、毛霉不敏感抗真菌药物应用(10/25)和实体器官移植(5/25)。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21/25)和咳嗽(21/25),其次为呼吸困难(10/25)、咯血或痰中带血(9/25)。其中死亡患者8例,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P=0.003),有实体器官移植史占比更高(P=0.023),余一般情况及易患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存活组患者[174(78,227)×10^(9)/L vs 310(229,347)×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25例患者中最常见的毛霉目真菌为根霉属(包括少根根霉、小孢根霉等)和根毛霉属(主要为微小根毛霉)。肺内多发结节影是存活组患者更为多见的影像学改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肺毛霉菌治疗包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和手术或介入治疗,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实体器官移植增加了肺毛霉菌病患者的死亡风险(OR=16.000,95%CI:1.381~185.405,P=0.027)。结论肺毛霉菌病病死率高,存在糖尿病以及糖皮质激素暴露、使用免疫抑制剂、实体器官移植等是目前较常见的易患因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大多无特异性,多�
白羽李雪清郭益群杨春霞谷丽
关键词:肺毛霉菌病实体器官移植预后
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肾移植后肝囊肿反复感染行肝移植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受者肾移植术后肝内囊肿反复感染接受肝移植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肾移植术后肝内囊肿反复感染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受者为男性,60岁,31年前发现多囊肾合并多囊肝,2年前因肾功能衰竭(血肌酐700μmol/L)开始规律接受血液透析,15个月前(2018年3月20日)接受右肾切除术,并于9个月前接受肾移植。受者应用巴利息单抗行免疫诱导,免疫维持采用他克莫司+麦考酚钠+醋酸泼尼松。术后移植肾功能稳定(血肌酐在120~150μmol/L),术后2周顺利出院。6个月前,受者反复因高热伴左侧腰痛等症状入院,经与感染科、肝胆外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会诊,考虑肝囊肿反复感染,决定行肝移植。肝移植术中病肝内可见多发囊肿,囊腔内大量脓性粘稠物质。术后感染得到迅速控制,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肾功能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截至末次随访,移植肾和移植肝功能均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对于多囊肝囊肿感染的处理,抗生素联合适当外科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反复感染,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受者,应考虑行肝移植术。
郑翔谷丽郎韧孙兵李绪言王玮
关键词:多囊肾多囊肝肾移植肝移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讨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RE)感染和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北京地区18家二级或三级甲等临床医院共482例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以感染CRE的患者为病例组(n=247),以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目细菌(CSE)的患者为对照组(n=23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结果:CRE菌株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耐药,但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0%和99.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30 d内气管插管(OR=2.607,95%CI:1.655~4.108,P<0.001),以及使用过三/四代头孢菌素(OR=2.339,95%CI:1.438~3.803,P=0.001)、碳青霉烯类(OR=2.468,95%CI:1.610~3.782,P<0.001)和喹诺酮类药物(OR=2.042,95%CI:1.268~3.289,P=0.003)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OR=3.390,95%CI:1.454~7.904,P=0.005)、心力衰竭(OR=4.679,95%CI:1.975~11.083,P<0.001)、中重度肝病(OR=3.057,95%CI:1.061~8.806,P=0.038)、感染前30 d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2.882,95%CI:1.241~6.691,P=0.014)以及发生感染性休克(OR=7.772,95%CI:3.505~17.233,P<0.001)是CRE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感染前3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降低患者感染CRE的概率。依据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CRE感染患者进行分级治疗,预测和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张安汝王启周朝娥张建港王晓娟赵建康鲁炳怀杨春霞谷丽马立艳苏建荣曹彬王辉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预后
人肺孢子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成功治愈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男,75岁。因间断发热,咳嗽20d,加重伴气短3d于2011年7月27日收入院,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郭益群谷丽李冉刘颖梅刘振嘉王春雷曹彬
关键词:肺孢子菌治愈间断发热
托珠单抗治疗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炎症风暴在重症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白介素-6(IL-6)可作为预警新冠肺炎患者炎症风暴的生物标记物,且IL-6水平升高与新冠肺炎不良预后相关。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tocilizumab)已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为了评估托珠单抗(tocilizumab)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美国西奈山医院等多家医院联合进行了一项全球性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入组标准是: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且年龄≥18岁;已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被排除。该研究随机分配(以2∶1的比例)未接受机械通气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接受一或两剂托珠单抗(剂量:8 mg/kg)或安慰剂治疗,临床结局包括28 d内机械通气和死亡情况。
谷丽尹玉东Salama CHan JYau L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肺炎患者安慰剂生物标记物无创正压通气
2013年-2018年北京朝阳医院萋-尼式抗酸染色检测结果分析
背景萋-尼氏抗酸染色方法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效、简便的方法 ,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萋-尼氏抗酸染色方法的标本种类多样,如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脑脊液、尿液以及脓液等。目前对于综合医院抗...
刘永哲隗明谷丽李冉
关键词:抗酸染色阳性率样本数
文献传递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最大值<6 000 pg/m L;血清BPI最大值<80 ng/m 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1/31)。结论以血清PDGF6 000 pg/m L和BPI 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刘萌窦云鹏谷丽吕喆王一民刘颖梅安云庆曹彬
关键词:肺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