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宏宇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5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血管危象临床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原因,探讨影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5年9月—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记录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危象类型及抢救结果。计算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危象发生率、危象抢救成功率等。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812块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7.8%(794/812)。发生血管危象者35块,抢救成功17块,坏死18块。35块发生血管危象的皮瓣中,静脉危象31块(88.6%)、动脉危象4块(11.4%)。术后16 h内皮瓣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术后16h以后的抢救成功率(70.6%∶27.8%,P=0.011),静脉危象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动脉危象的抢救成功率(51.6%∶25.0%,P=0.316),但差异无显著性。穿支血管受损是导致股前外侧皮瓣危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针刺出血试验是目前判断皮瓣危象发生与否及危象类型最准确的临床观察方法,也是目前判断皮瓣危象发生与否及危象类型的金标准。
- 任振虎吴汉江谭宏宇王铠龚朝建张胜
- 关键词:游离皮瓣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危象动脉危象
- 246块游离股前区(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区(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适应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采用游离股前区(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45例(246块皮瓣)。男...
- 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吴湘卿王志平段红明王铠谭宏宇张胜龚朝建李运良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修复
- 文献传递
- 早期发现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的影响:1072块皮瓣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 评估皮瓣危象的早期发现与探查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危象探查成功率的影响,总结提高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2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 张胜任振虎杨淇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王志平段红明吴湘卿谭宏宇王铠贺智晶龚朝建陈林
-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静脉栓塞动脉栓塞颌面部缺损
- 股前外侧皮瓣在腭部、咽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腭部、咽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腭部、咽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14例。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57...
- 吴湘卿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王志平段红明王铠谭宏宇张胜龚朝建李运良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阔筋膜缺损重建术后缺损咽侧壁
- 文献传递
- 1100例股前外侧皮(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的应用
- 吴汉江龚朝建任振虎朱兆夫刘金兵王志平段红明吴相卿张胜王铠谭宏宇
- 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临床研究
- 目的:1.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颈淋巴转移的一般规律.2.探讨口腔癌颈淋巴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 CLNM...
- 张胜王铠龚朝建贺智晶任振虎李学杰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王志平段红民吴湘卿谭宏宇
- 关键词:口腔癌颈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因素
- 舌鳞癌舌淋巴结转移及连续整块切除术治疗舌癌的意义
- 目的:研究舌鳞癌患者舌淋巴结的出现率、转移率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舌原发灶、口底、颈淋巴连续整块切除术治疗舌鳞癌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07年12月我科行舌原发灶、口底、颈...
- 张绚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吴湘卿王志平段红明王铠谭宏宇张胜李运良
- 关键词:出现率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舌癌连续整块切除血管化(肌)皮瓣修复重建术后的功能评价
- 目的:研究行舌癌原发灶、口底、颈淋巴连续整块切除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或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后的语音、咀嚼功能及(肌)皮瓣的萎缩率,为临床舌癌连续整块切除后舌重建(肌)皮瓣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200...
- 杨骁伦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吴湘卿王志平段红明王铠谭宏宇张胜李运良
- 关键词:整块切除前臂皮瓣皮瓣修复股前外侧重建术功能评价
- 文献传递
-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 王铠谭宏宇吴汉江朱兆夫刘金兵龚朝建
- 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科皮瓣
- 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2154例应用经验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方法并评估其修复效果。方法:回顾并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2115例(2154块皮瓣)
- 吴汉江龚朝建朱兆夫刘金兵张胜王铠谭宏宇王志平吴湘卿段红明贺智晶陈林赵志立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头颈部缺损重建血管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