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急性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急性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血管
  • 3篇血管痉挛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2篇血栓
  • 2篇叶酸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节苷脂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维生素B12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老年

机构

  • 12篇上海市徐汇区...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8篇谢连红
  • 6篇任传成
  • 6篇余桂军
  • 5篇倪冬艳
  • 5篇徐艳红
  • 4篇周玲
  • 3篇钱湘绮
  • 3篇周亚刚
  • 3篇许嗣漪
  • 3篇张娴
  • 2篇孟令平
  • 2篇刘进香
  • 2篇朱旭婷
  • 2篇李擎
  • 1篇沈展
  • 1篇王云甫
  • 1篇靳珍
  • 1篇沈婷婷
  • 1篇朱福
  • 1篇施永辉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康复
  • 1篇科学生活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9例,男性84例,女性45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3个月以上。利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50例及阿司匹林敏感(AS)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129例患者AR发生率为38.7%,AR组在胆固醇、空腹血糖、HbAlc、hs-CRP、c TNI等方面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AS组比较,AR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降低,A-angle值、MA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203 95%CI:1.024~1.411=0.001)和总胆固醇(OR=3.028 95%CI:1.120~5.342=0.032)是A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存在更高的血栓风险,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是其危险因素。
朱旭婷张娴谢连红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老年冠心病血栓弹力图
叶酸、Vit B_(12)干预对高Hcy的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是否能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组(92例),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叶酸5mg.d-1和维生素B12500ug.d-1,其他两组仅予常规治疗。随访患者1年,观察血浆Hcy水平以及患者预后(NIHSS以及不良预后事件)。结果干预组Hcy水平显著降低(P=0.008),但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善,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但是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可能与维生素治疗不能改善炎症反应有关。维生素治疗能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
徐艳红谢连红许嗣漪刘进香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维生素B12预后
microRNA195在心力衰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micro RNA-195(mi R-195)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H9C2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7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6例心衰患者和40例正常人群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 R-195的表达,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i R-195类似物(mimic)转染到H9C2心肌细胞中,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Ed 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其下游CDCA4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心衰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及转染心肌细胞中mi R-195表达、分析mi R-195对心肌细胞增殖及CDCA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心衰患者血清中mi R-195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MTT结果显示在转染48、72、96 h后,转染mi R-195 mimic组细胞吸光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Ed U结果显示mi R-195转染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 R-195抑制心肌细胞中CDCA4蛋白表达。结论 mi R-195在心衰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可能通过影响CDCA4的表达抑制H9C2细胞的增殖。
张娴谢连红朱旭婷林琳曲毅
关键词:心力衰竭增殖心肌细胞
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接受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2组均常规使用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若梗死面积较大,加用脱水剂.所有患者均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即患者入院后第1天开始康复训练.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训练方式,包括肢体摆放、关节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1次/d,每次1 h.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50 ml+神经节苷脂GM1100 mg,静脉滴注1 h以上,连续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7、21、90 d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10.9±8.6)、(8.5±4.7)、(6.1±3.3)分,对照组分别为(14.7±8.6)、(11.3±7.6)、(9.0±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1、90 d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89.7±8.3)、(95.8±4.5)分,对照组分别为(72.8±10.5)、(80.8±5.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早期康复是一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案.
谢连红徐艳红许嗣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
MRI指导下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规范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在MRI指导下规范化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符合人选及排除标准的6-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本研究制定的规范方案分别接受20-30U的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MRI和MRA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ESS评分是66.98±16.99,对照组的ESS评分是65.32±16.4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为77.91±18.62和68.14±17.56(P<0.05);治疗21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是84.12±17.18和76.89±19.32(P<0.01);治疗90d后两组的ESS分别为91.76±14.05和80.07±15.90(P<0.01),两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3.17±2.87cm2和2.81±2.33cm2(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2.43±2.51cm2和2.70±2.41cm2,治疗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在治疗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前MRA显示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治疗后MRA均显示血管再通。④巴曲酶治疗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MRI指导下,利用巴曲酶进行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降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谢连红任传成孟令平周亚刚钱湘绮余桂军段磊倪冬艳
关键词:巴曲酶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磁共振
警惕老年人群的健康杀手——肺栓塞
2025年
肺栓塞是因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所致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栓子为血栓,又称为肺血栓栓塞症,血栓主要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肺栓塞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渐递增,临床表现具有隐匿及非特异性的特点,如未经及时诊治,可能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但如果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肺栓塞的救治成功率可达到90%,治愈率可达到50%~70%。近年来,随着深静脉血栓早期筛查工作的加强,及时诊治率有所上升。
虞莉娜谢连红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综合征老年人群肺栓塞
2型糖尿病及单纯性糖耐量受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IG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糖情况,将1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54例)、T2DM组(63例)和I-IGT组(78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时的病情。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于发病后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相仿(P>0.05);入院1周时,T2DM组和I-IGT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T2DM组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57.1%、44.4%,I-IGT组分别为48.7%、41.0%,均明显高于与正常组的31.5%、20.4%(P<0.05)。T2DM组与I-IG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8%和70.5%,亦明显高于与正常组的27.8%(P<0.05)。结论 T2DM及I-IGT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谢连红李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处理策略研究
任传成谢连红段磊倪冬艳沈黎炜施永辉靳珍石蕾余桂军
该课题通过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规范化治疗研究,制定了急性脑梗死的溶栓、降纤治疗规范,包括治疗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详细的规范化治疗流程;通过研究拓展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NINDS试验已经证实rt-PA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2次注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通过 2次注血的方法建立鼠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 :2 1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注血组、二次注血组 ,分别经额钻孔沿蛛网膜下腔插导管于Willis环处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15 0 μl、一次注血组注入自体血 15 0 μl、二次注血组在 1次注血后2 4h再次注入 10 0 μl。结果 :①大体观察 :2次注血组开颅取脑见大量血液积聚于Willis环处 ,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均被陈旧性血凝块包裹 ,前颅窝底、蝶鞍及后颅窝处均有陈旧性血凝块残留 ;一次注血组有陈旧性血凝块 ,但量较少 ,对照组无异常。②rCBF测定 :一次及二次注血组rCBF值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1) ;二次注血组与一次注血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③微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图象分析 :一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和血管数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而平均血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二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均与对照组和一次注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一次注血后微血管开放减少 ,二次注血后发生脑血管显著痉挛。 2次注血可制成恒定的鼠脑血管痉挛模型。
任传成谢连红余桂军周玲倪冬艳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RCBF
结肠癌术后20年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2010年
徐艳红谢连红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结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