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清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出血
  • 9篇脑出血
  • 7篇颅内
  • 6篇动静脉
  • 6篇动静脉畸形
  • 6篇脑动静脉
  • 6篇脑动静脉畸形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瘤
  • 6篇静脉
  • 6篇静脉畸形
  • 6篇畸形
  • 5篇血管
  • 5篇水肿
  • 5篇脑水肿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人脑
  • 3篇手术
  • 3篇脑损伤

机构

  • 30篇复旦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上海市医学会

作者

  • 30篇谢清
  • 24篇宫晔
  • 22篇陈衔城
  • 13篇汤海亮
  • 9篇汪戴军
  • 8篇郑名哲
  • 8篇朱宏达
  • 6篇毛颖
  • 6篇周良辅
  • 6篇谢立乾
  • 5篇徐宏治
  • 5篇赵帆
  • 3篇王宣春
  • 3篇黄峰平
  • 2篇吴劲松
  • 2篇张晓硌
  • 2篇田红
  • 2篇沙红英
  • 1篇高亮
  • 1篇张海石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变型脑膜瘤的预后和治疗的综合分析--上海华山医院的经验
目的 恶性脑膜瘤在WHO 2007年分型中属于III 级,包括间变型、横纹肌型、乳头型,非常少见,其中主要为间变型.间变型的脑膜瘤死亡率和复发率均很高,预后差,治疗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8年在上海华山医院...
宫晔谢清朱宏达汤海亮汪戴军陈衔城
一种分离培养人脑膜瘤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涉及脑膜瘤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从离体的人脑膜瘤组织分离和传代培养脑膜瘤细胞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鸡尾酒式组合酶将离体的人脑膜瘤组织进行分步消化,获得脑膜瘤细胞悬液,在特定的培养液中低...
宫晔沙红英汤海亮谢清郑名哲汪戴军陈衔城毛颖周良辅
文献传递
年龄是加重大鼠自发性脑出血后脑损害的重要因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年龄对大鼠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热休克蛋白-32(HSP3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3月、10月和18月龄组(每组34只)SD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分别检测脑水含量、HSP32表达及行为学评价。结果:18月龄组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较3月和10月龄组大鼠更加严重(P均〈0.05),HSP32水平也显著上调。结论:年龄是影响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脑损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关系到神经功能恢复。
宫晔谢清陈衔城赵帆谢立乾
关键词:脑出血年龄脑水肿热休克蛋白
广泛侵袭(侵犯眼眶、鼻腔、颅内)的前中颅底复发脑膜瘤--手术和治疗策略的探讨
宫晔谢清华领洋汤海亮朱宏达李京润陈衔城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不同年龄大鼠自发性脑出血后的表达差异
2007年
自发性脑出血(ICH)多发生于老年人,是最常见、易危及生命的卒中类型。目前多数实验性脑出血(EICH)的结果却源于年轻动物,不能准确反映衰老在ICH转归中的作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HSP)属热休克蛋白(HSP)亚家族,主要有HSP27和HSP32,可作为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年龄大鼠EICH后HSP27和HSP32表达水平的差异。
谢清宫晔陈衔城赵帆徐宏治谢立乾
关键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自发性脑出血年龄HSP27实验性脑出血
高压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观察高压氧预处理(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300~350 g),其中18只大鼠接受连续5次HBOP(HBOP组:3个绝对大气压,100%O2,每次1 h,1次/d,连续5 d),另18只大鼠接受连续五次假预处理(对照组:1个绝对大气压,空气,每次1 h,1次/d,连续5d).预处理结束24 h后,立体定向基底节内注射自体股动脉血100μL建立基底节脑出血模型,72 h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24只大鼠,HBOP组及对照组各12只);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12只大鼠,HBOP组及对照组各6只);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对脑组织水含量值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 HBOP组脑出血72 h后血肿周围基底节脑组织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1.6±0.7)%vs.(82.8±0.9)%,(P〈0.01)];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HBOP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显著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以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施振华徐宏治丁建波谢清秦智勇
关键词:高压氧脑出血脑水肿炎症反应
中枢的恶性神经鞘膜肿瘤—17例临床研究报告
目的:通过分析中枢部位的恶性神经鞘膜肿瘤(包括起源于颅神经根、脊神经根和其他部位来源)这一组罕见肿瘤的临床资料,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中枢部位的恶性神经鞘膜肿瘤多见于儿童及中年患者,男性居多;肿瘤...
谢清
关键词: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在前颅底脑膜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前颅底脑膜瘤术前计划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新加坡VI公司Dextroscope系统对10例前颅底脑膜瘤患者的头颅CT、MRI和MRA等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获得肿瘤与颅底颅骨、脑组织、脑神经以及颅底动脉等解剖关系图像,并运用系统工具进行模拟手术。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制定了手术计划和模拟手术操作,可直观地显示脑膜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颅底动脉的解剖关系。本组病例均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实施手术,术中情况与术前模拟基本一致。10例患者均全切肿瘤,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无后遗症。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前颅底脑膜瘤手术前应用,能在术前获得肿瘤和颅骨、血管的解剖信息;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对脑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有益。
汤海亮宫晔毛颖吴劲松张晓硌谢清谢立乾郑名哲汪戴军陈衔城
关键词:虚拟现实术前计划
各亚型脑膜瘤的PE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增殖指数相关分析
宫晔华领洋谢清华逢春朱宏达汤海亮李京润陈衔城
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在人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差异表达以及瘦素对其出血机制的探讨
第一部分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在人脑动静脉畸形不同部位的差异表达 目的:通过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研究人脑动静脉畸形/(brain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BAVM/)不同结构部位的...
谢清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瘦素脑动静脉畸形瘦素瘦素受体脑出血脑出血瘦素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