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嵘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面上课题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6例老年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LA组(n=64)和OA组(n=52)。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A组(P<0.01);LA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OA组(P<0.01);L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OA组(P<0.01)。LA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OA组(P<0.05);两组粪瘘、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低于OA组的40.4%(P<0.01)。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孙康郭建瞿建国范昕谢嵘陈吉祥
-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患者复杂性阑尾炎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崔磊瞿建国党胜春张清谢嵘黄润生
-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疗效微创
- 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建立良好的技术平台。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统计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时间,并常规病理检测术后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共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82次。实验后期能稳定建立起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手术时间25~3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40~55min;受体无肝期时间13~24min;受体手术时间45~65min;2周生存率为93%。移植肝组织在术后1周可见大量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在门静脉周围的汇管区尤为明显;肝脏实质有点状坏死。术后2周细胞浸润增加,肝实质可见桥状坏死。术后1月移植肝组织内细胞浸润和坏死减少,且可见肝细胞和胆管增殖。结论: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是研究肝移植术后机体生化生理改变、免疫状态变化等的良好技术平台。
- 谢嵘徐三荣
- 关键词:肝移植
- 脯氨酰羟化酶3通过β-catenin/TCF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迁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D)3对胃癌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细胞转染上调和沉默AGS和BGC823胃癌细胞系中PHD3的表达;在转染后的细胞系中,通过软琼脂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及Twist的表达;在AGS和BGC823细胞系中,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检测PHD3和Dishevelled-2(DVL2)的相互作用。结果:上调PHD3后,AGS和BGC823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均P<0.01);沉默PHD3后,AGS和BGC823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上调PHD3可抑制转染细胞系中Cyclin D1、c-Myc及Twist的表达,沉默PHD3可促进Cyclin D1、c-Myc及Twist的表达;PHD3与DVL2在胃癌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结论:PHD3可能通过β-catenin/TCF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
- 陈吉祥蒋国雄党胜春瞿建国谢嵘崔磊
- 关键词:胃癌
-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 孙康瞿建国陈吉祥党胜春何宋兵张进谢嵘王韵张建新
- 关键词:小干扰RNAM2型巨噬细胞极化
- VEGF单克隆抗体在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VEGF单克隆抗体对胰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ELISA试剂检测VEGF,TNF-α表达,并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腺组织中Fas,FasL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血清中的TNF-α,VEGF明显高于VEGF单抗组(P<0.01)。I/R组胰腺组织中TUNEL染色见典型的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应用VEGF单克隆抗体后,胰腺组织中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和I/R组相比,胰腺组织中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免疫组化亦显示Fas,FasL在VEGF单抗组中显色弱于I/R组。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降低I/R过程中TNF-α,VEGF表达水平,并且抑制Fas的表达,抑制过度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胰腺的损伤。
- 谢嵘范昕张建新
- 关键词:胰腺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VEGF单克隆抗体FAS/FASL
- 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多药耐药性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顺铂(CDDP)在人体内诱导原发性肝癌(PHC)细胞凋亡(APO)的情况及其与多药耐药性(M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例PHC患者分成两组:CDDP治疗组16例,患者在术前行CDDP诱导治疗(30mg/d,静脉滴注,连续4d);对照组14例,术前未给予任何治疗药物。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患者手术标本的APO和MDR表达情况,并作相关分析。结果CDDP组APO为(7·72±6·6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DDP治疗组S期细胞比率(SP)及增殖指数(PI)分别为(3·01±2·98)%和(7·35±4·92)%,对照组为(8·30±5·49)%和(20·96±13·5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MD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DP组APO与MDR的表达呈负相关(r=-0·6,P<0·05)。结论CDDP在人体内能够诱导PHC细胞凋亡而起治疗作用;MDR的表达(P170)是CDDP诱导PHC凋亡的影响因素之一。PHC细胞的APO与MDR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
- 谢嵘徐三荣王崇高
- 关键词:凋亡肝癌顺铂多药耐药性
-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7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进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组(IMA非根部结扎,保留LCA)74例,不保留组(IMA根部结扎,不保留LCA)7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及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保留组与不保留组在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肿瘤距离肛缘距离、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出血、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永久性造口、住院时间、排便失禁、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口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保留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吻合口漏发生率均低于不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保留组和保留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30±31.34)min和(171.10±41.3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降低了预防性造口率,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缩短了首次通气时间,在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 孙康党胜春瞿建国范昕谢嵘陈吉祥
- 关键词: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吻合口漏加速康复外科
- 1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 孙康崔磊谢嵘瞿建国黄润生张建新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出血胰瘘
- 不间断应用抗凝药对胆囊微创手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不间断应用抗凝药对胆囊微创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进行胆囊微创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持续给予观察组40例患者阿司匹林,对照组40例患者术前7 d停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术后输血、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少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微创手术患者不间断使用抗凝药物能够降低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率,但会延长术后出血时间,因此应当合理控制抗凝药物的使用时间。
- 谢嵘瞿建国崔磊党胜春黄润生
- 关键词:抗凝药物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