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谌翠容

作品数:32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乙型
  • 20篇肝炎
  • 18篇乙型肝炎
  • 17篇慢性
  • 16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细菌性
  • 6篇血清
  • 6篇乙型肝炎患者
  • 6篇唾液
  • 6篇细胞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肝炎患者
  • 6篇病毒
  • 5篇自发性细菌性...
  • 5篇细菌性腹膜炎
  • 5篇腹膜
  • 5篇腹膜炎
  • 5篇肝组织
  • 4篇调节蛋白

机构

  • 2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0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浦江县...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江山市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32篇谌翠容
  • 23篇潘红英
  • 16篇卢德荣
  • 15篇娄国强
  • 11篇张永乐
  • 10篇施军平
  • 10篇叶荣夏
  • 9篇李冰茹
  • 5篇孙洪运
  • 5篇王洁
  • 4篇徐晶
  • 4篇陈群伟
  • 4篇朱月季
  • 4篇金洁
  • 4篇俞立飞
  • 3篇陈亚岗
  • 3篇孙振江
  • 3篇顾慧华
  • 2篇岑立冲
  • 2篇陈丽

传媒

  • 8篇国际流行病学...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2007年浙...
  • 1篇2010全国...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性痢疾的菌谱变迁及耐药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分析598株痢疾杆菌的菌型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福氏菌557株,宋内氏菌41株;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9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喹喏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但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出现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本地区抗药优势菌为福氏菌,我们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现象。
谌翠容岑立冲顾慧华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菌谱耐药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 方法:前瞻性对200例CHB患者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
潘红英张永乐谌翠容王洁李冰茹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细胞
文献传递
细菌16S rRNA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腹水细菌16S rRNA基因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细菌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例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疑似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及6例慢性肝病伴非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细菌DNA,同时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DNA复制,检测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和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6例非感染性腹水荧光定量PCR及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 腹水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谌翠容潘红英孙洪运陈群伟徐晶叶荣夏娄国强卢德荣
关键词:腹膜炎细菌RRNA
唾液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HBV 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的证据,文中就唾液HBV 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潘红英谌翠容
关键词:唾液HBVDNA
抗生素应用对16SrRNA基因芯片检测腹水细菌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抗生素的应用是否影响基因芯片(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腹水细菌16SrRNA基因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6SrRNAPCR-基因芯片检测76例临床疑似SBP肝病患者的腹水细菌16SrRNA基因,与同期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相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应用抗生素(31例)和未应用抗生素(45例)患者的细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76份疑似SBP患者的腹水样本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率22.37%(17份),明显高于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的7.89%(6份),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05,P〈0.01)。应用抗生素组腹水细菌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率为19.35%(6份),略低于未应用抗生素组的24.44%(11份),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74,P〉0.05)。应用抗生素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0/31),而未应用抗生素组阳性率为13.33%(6/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88,P〈0.05)。结论16SrRNA PCR-基因芯片检测腹水细菌与腹水培养相比可能更少受抗牛素府用的影响。
陈群伟潘宏仪孙洪运徐晶谌翠容尚世强叶荣夏娄国强潘红英
关键词:寡核苷酸序列分析腹水RRNA基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抗生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方法对200例CHB患者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cAg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拷贝/ml)20例,B组(≥3 log10拷贝/ml-<5 log10拷贝/ml)13例,C组(≥5 log10拷贝/ml~<6 log10拷贝/ml)24例,D组(≥6 log10拷贝/ml~<8 log10拷贝/ml)116例,E组(≥8 log10拷贝/ml)27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175例,占87.5%,A组HBcAg阳性率55.0%(11/20),B组53.8%(7/13),C组75.0%(18/24),D组96.6%(112/116),E组100.0%(27/27),HBcAg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HBeAg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其中20例HBV DNA阴性者中(A组),HBeAg阳性者5例(25%),HBcAg阳性者11例(55%);15例HBV DNA阴性且HBeAg阴性者中有7例HBcAg阳性,占46.7%。结论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能更可靠地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状态。检测肝组织内HBcAg对CHB患者疗效评价和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潘红英张永乐谌翠容王洁李冰茹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病毒乙型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不同时机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单药治疗发生应答不佳及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初始联合治疗的差异。方法选择LAM治疗24周后应答不佳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的CHB患者各20例,分为A组和B组,初始联合治疗CHB患者20例为C组。三组均给予taM(100ms/d)联合ADV(10rag/d)治疗48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HBVDNA载量、ALT水平、HaeAg阴转率及YMDD变异情况。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5.00%、80.00%和90.00%,HBeAg转阴率分别为31.3%、30.8%、33.3%,两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84、0.025,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06、10.871、11.807,P〈0.01);AL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157、2.109、2.653,P〈0.05)。经48周联合治疗后三组中共有9例患者HBVDNA仍阳性,但均未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LAM联合ADV治疗CHB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CHB患者的HBVDNA及ALT水平,但对HBeAg血清转换的效果并不明显。LAM应答不佳或耐药后联合ADV治疗与初始即采用联合治疗的效果相当。联合治疗后未检测到YMDD变异。
徐晶潘宏仪谌翠容金洁朱月季孙振江俞立飞卢德荣潘红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不同时机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价并比较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三种不同时机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联合阿德福韦酯(A组)、拉米夫定耐药联合阿德福韦酯(B组)及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
徐晶潘红英谌翠容金洁朱月季孙振江俞立飞卢德荣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疗效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CHB 患者肝组织 HBcAg 阳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对200例 CHB 患者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检测血清 HBV DNA 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 HBeAg 含量,同时进行肝活体组...
潘红英张永乐谌翠容王洁李冰茹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
文献传递
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核苷(酸)类似物(NAs)和IFN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主要药物,但NAs、IFN单药治疗会出现应答不佳、耐药等不良反应,所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此文就近年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陈丽谌翠容潘红英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