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晓波 作品数:60 被引量:22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动态心电图及剂量体积直方图联合评估调强放射治疗胸部肿瘤患者的心肌损害 肖和卫 李汇涓 杨苏萍 蒿艳蓉 覃晓波 卢志红 张琴 陈治 任务来源:“动态心电图及剂量体积直方图联合评估调强放射治疗胸部肿瘤患者的心肌损害”是桂科字[2014]279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桂科攻14279009,项目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20...关键词:关键词:胸部肿瘤 心电图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前后心律失常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病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先心封堵术患者101例,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加(P<0·05),其他心律失常无明显变化;③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以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房室干扰脱节多见(P<0·05)。结论:经皮穿刺先心封堵术后ASD及VSD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其中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且较严重,但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改变。 覃晓波 孙中波 伍广伟 张琴 黄颖 秦国伟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肺癌和乳腺癌调强放疗致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和乳腺癌调强放疗(IMRT)后动态心电图(DCG)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IMRT左肺癌43例和左乳腺癌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hDCG监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IMRT后DCG改变的影响。结果 IMRT后出现DCG改变32例(占39%),将患者临床资料及DVH参数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OR=1.52,P<0.05)、心脏V40>22%(OR=1.15,P<0.05)与DCG改变密切相关。结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IMRT治疗后以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为主,性别及心脏V40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覃晓波 张琴 杨苏萍 陈晓婕 吴洁关键词:胸部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动态心电图 青年广泛性焦虑心率变异性与汉密顿焦虑量表相关研究 覃晓波 张琴 杨苏萍 梁佳 陶建青 孙中波 唐文红 陈晓婕 黄颖 吴洁 课题«青年广泛性焦虑心率变异性与汉密顿焦虑量表相关研究»项目来源为:广西卫生厅自筹课题,合同号桂卫Z2008078。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关键词:关键词:广泛性焦虑 心率变异性 汉密顿焦虑量表 P波离散度预测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有PAF原发性高血压组(研究组)与无PAF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Pd、LAD(左房内径)值,采用Revman4.2.2统计学软件,以加权平均数(WMD)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13个研究Pd的WMD为14.92,95%可信区间为(13.64,16.19),合并效应检验z=22.96,P<0.01,说明Pd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LAD的合并效应量(WMD)为2.25,95%可信区间为(0.97,3.52),合并效应检验z=3.45,P<0.01,说明LAD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剔除质量较低文献后,做敏感性分析,结论相同。结论 Pd,LAD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PAF有相关性,Pd可能是PAF的预测指标之一。 杜昭贵 李华才 覃晓波关键词:P波离散度 左房内径 原发性高血压 心房颤动 META分析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择期手术病例60例(60只眼);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表面麻醉组(Ⅰ组)和球周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以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HRV频域检测,分别比较Ⅰ组与Ⅱ组间以及两组手术前2 h、术中、术后2 h三个不同时段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Ⅱ组LF、HF、LF/HF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与Ⅰ组(P<0.05);Ⅰ组除LF外,HF、LF/HF在术中较术前2 h显著下降(P<0.05);Ⅱ组LF、HF、LF/HF在术中和术后2 h均较术前2 h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HRV能较为敏感地反映不同麻醉方式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在表面麻醉方式下进行白内障手术,可能对心脏ANS功能损害较小,提示用表面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可能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老年心血管病白内障手术,无论是表面麻醉还是球周麻醉,术中和术后均可能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时期。 孙中波 梁健毅 曾思明 陈琦 张琴 覃晓波 袁军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 心血管疾病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原发性高血压2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24h平均脉压(APP)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有LVH组与无LVH组APP值,采用Revman4.2.2统计学软件,以加权平均数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8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为-7.61,95%可信区间为-8.72~-6.49,合并效应检验Z=13.36(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APP与LVH密切相关,APP增大是高血压性LVH的高危因素。 覃晓波 张琴 孙中波 陈晓婕 黄颖 秦国伟关键词:高血压 左室肥厚 META分析 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DVH参数比较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及动态心电图(DCG)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72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IMRT组和CRT组,每组36例,分别于治疗前、中、后进行24 h DCG监测,分析两组DVH参数及DCG改变情况。结果 IMRT组心脏V30、V40、V50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RT组及CRT组治疗前、中、后DCG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后IMRT组DCG异常发生率均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引起DCG改变,但在相同剂量照射时,IMRT组心脏受照体积减少,对DCG影响更小。 杨苏萍 覃晓波 蒿艳蓉 张琴 陈甲信 莫晓云 肖和卫关键词:胸部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动态心电图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 failure,CRF)病例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CRF终末期的重要治疗方法。房颤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9%~27.0%,以阵发性房颤最为常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是1998年Dilaveris等提出的反映心房内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新概念,是预测房颤发生的体表心电图新指标。本文将P波离散度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房颤发生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如下: 陈晓婕 覃晓波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P波离散度 阵发性房颤 慢性肾衰竭 体表心电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期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的患者80例,在透析期间进行心电监护或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发生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透析前进行血钾浓度测定及超滤量设定。结果在80例患者共975例次的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209例次(21.4%)。不同年龄段、不同超滤量及血钾正常与异常患者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07,6.42,38.11,均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且与MHD患者年龄增加、超滤量增加及血钾异常有一定关系。 李瑾瑜 覃晓波 覃宗蕙 唐业莹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