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行霈

作品数:77 被引量:38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央文史研究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26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4篇艺术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文化
  • 12篇唐诗
  • 11篇盛唐
  • 10篇文学
  • 9篇中华文明
  • 9篇盛唐诗
  • 9篇盛唐诗坛
  • 9篇诗坛
  • 9篇文明
  • 8篇诗人
  • 8篇陶渊明
  • 8篇国文
  • 6篇学史
  • 6篇诗歌
  • 6篇文学史
  • 6篇历史启示
  • 5篇中国文化
  • 4篇政治
  • 4篇国学
  • 4篇传统文化

机构

  • 56篇北京大学
  • 24篇中央文史研究...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市图书馆
  • 2篇中国美术馆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国家图书馆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求是杂志社
  • 1篇北京画院

作者

  • 72篇袁行霈
  • 10篇丁放
  • 3篇任继愈
  • 2篇吴为山
  • 1篇周有光
  • 1篇戴逸
  • 1篇武寅
  • 1篇程千帆
  • 1篇郑功成
  • 1篇黄楠森
  • 1篇李翀
  • 1篇黄惇
  • 1篇龚书铎
  • 1篇周弘
  • 1篇季羡林
  • 1篇王冬龄
  • 1篇宋惠昌
  • 1篇徐利明
  • 1篇邱振中
  • 1篇陈佳贵

传媒

  • 9篇文学遗产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群言
  • 2篇荣宝斋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民族博览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岭南文史
  • 2篇广西文史
  • 2篇国际儒学(中...
  • 1篇中国书法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前线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世纪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秘书工作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国学——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院长访谈录
2017年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国学的历史传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际,鲁迅在这里讲授中国小说史,胡适在这里讲授中国哲学通史,他们的讲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是以近代方法研究国学的开山之作。今天,北京大学仍然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起重担,继承前辈的开拓,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的国学与以前相比,无论研究的范围,还是研究的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应当更加注意学科的交叉,在多种学科的交汇点上,找到新的研究课题,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建立新的研究领域。北京大学的学科齐全,实力雄厚,只要组织得好就一定会出现更加优异的成果,但仍应当继续扩大对外的学术交流,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介绍给世界,另一方面从外国的学术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以充实自己。
李凡袁行霈
关键词:新国学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开放,是回顾中华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启示。凡是大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时候,文明就繁荣发展,而当与之背离的时候,文明就会减慢发展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在当今世界上,孤立的民族文化是难以存在的,单一的全球文化也是不可思议的。不同文化只能以开明开放的态度互相包容,和平和谐地相处,以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这就是我们对21世纪人类生存方式的正确选择。
袁行霈
关键词:历史启示中华文明
唐诗风神被引量:10
2004年
“风神”乃是文艺作品内在特质之艺术外现 ,是文艺作品给人的一种总体艺术感觉 ,偏重于言外象外的、能给读者以无限想象余地的艺术感发力量。本文以“风神”二字概括唐诗 ,意在探讨唐诗的艺术精髓所在 ,指出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
袁行霈
关键词:风神唐诗诗歌发展史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正>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讲这个题目是出于以下考虑: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校内36位教授,用六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我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此书的主编之一,在撰写过程中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历...
袁行霈
文献传递
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
2012年
盛唐布衣诗人以孟浩然、李白、杜甫为代表。林庚先生说:“唐代的政治活动约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是皇亲国戚豪门世族,他们乃是当然的要人;第三类是进士出身,从中小官职慢慢熬上去,这是当时比较平民化的科举制度;第二类就是布衣。”②本书第七、八、九章所讨论的内容,与林先生所说的三类人的范围大致相同。布衣本义指麻布制的衣服,谓衣着俭朴。后人常将其作为庶人的代称。
丁放袁行霈
关键词:布衣诗人科举制度杜甫世族
逝者已矣,存者何冀
2008年
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表达对汶川特大地震罹难者的深切哀悼,这体现了中央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首先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珍惜人的生命。这么多同胞在地震中顷刻之间丧失了生命,应当为他们举行最隆重的哀悼仪式。为他们默哀吧,把国旗降下一半来吧,让车上的、船上的、防空报警器上的笛声一起响起来吧!借以表达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只有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袁行霈
关键词:以人为本国务院尊重人报警器地震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2008年
我之所以提出“国学的当代形态”这个命题,就是要强调:研究“国学”不是复古倒退,也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具有革新意义的、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学术创造活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袁行霈
关键词:国学
格局·眼光·胸襟·气象——袁行霈访谈录被引量:3
2021年
程苏东:袁先生您好,今年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清华大学共同创办了《国际儒学》期刊,您对刊物有什么期待吗?袁行霈:祝贺《国际儒学》创刊,期待这份刊物为儒学研究开拓出新的格局。《国际儒学》应成为各国学者交流的平台,提倡各国学者互鉴,以及相近学科的交叉。就后者而言,文学、史学中都有儒学的渗透,都应为刊物所容纳,这样,才能显示儒学的包容性及其影响和地位。
袁行霈程苏东程苏东
关键词:儒学研究包容性
“五经”的意义与重译的空间被引量:3
2009年
"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政治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因此,2009年7月27日,国家汉办在北京召开了以重新编译、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原典为宗旨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标志着中外学者合作开展"五经"多语种译本的翻译工作正式启动。会议由国际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教授主持,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知名汉学家,在会议期间研讨了"五经"的翻译体例、底本、出版等问题,并分别就相关的内容作了发言。以下选登部分知名专家的与会发言,以飨读者。
袁行霈
关键词:重译翻译工作《易》《礼》
为学求真 立身以诚——“高二适与新中国江苏书学文脉研究展”学术研讨会摘编
2024年
高二适(一九〇三—一九七七),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晚年署舒凫,斋号证草圣斋、孤桐堂。高二适出身塾师家庭,幼时即习书读诗,至老不辍。
袁行霈张海许江陈振濂吴为山尹树人萧平庄希祖徐纯原王冬龄黄惇邱振中徐利明郁胜天罗鸣吴洪亮赵彦国
关键词:塾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