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近视
  • 5篇高度近视
  • 4篇巩膜
  • 4篇后巩膜
  • 3篇血管
  • 3篇眼底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巩膜葡萄肿
  • 3篇后巩膜葡萄肿
  • 2篇眼底血管
  • 2篇眼底血管荧光...
  • 2篇眼轴
  • 2篇荧光
  • 2篇荧光造影
  • 2篇造影
  • 2篇误诊
  • 2篇近视眼
  • 2篇高度近视眼
  • 2篇病因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12篇袁南菱
  • 9篇王超英
  • 4篇贺江勇
  • 4篇刘世钺
  • 2篇朱振山
  • 1篇郝岗
  • 1篇郝岚
  • 1篇陈维毅
  • 1篇包永琴
  • 1篇田毅霄
  • 1篇郝岚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实用眼科杂志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03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lar gla-ucoma(NVG)又名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以虹膜表面有许多新生血管、眼压升高为特征,它对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手术治疗均不敏感,故临床工作中颇感棘手。过去常因失明后仍伴有剧烈眼痛、头痛而摘除眼球,近年来对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有进一步认识,故其预后已有所改善。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980~1989年间,我院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均为单眼,右眼9只,左眼8只,其中男10人,女7人,年龄23~75岁,平均51岁。入院视力:无光感~0.06,其中光感以下15眼(占88%)。眼压3.26~12.4kPa,平均7.714kPa。处理方法:前房穿刺、滤过手术、球后无水醇注射及视神经剪断各1例,睫状体透热10例,眼球摘除3例。
袁南菱刘世钺
关键词:青光眼
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分期、分型的初步研究
1994年
本文观察高度近视(HM)61例122眼,以眼底大体形态结合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将HM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萎缩三期。在第三期内又将弥漫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分为A型、斑块状脉络膜全层萎缩分为B型。临床常规检查,Ⅰ到Ⅲ期,患者的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弧盘比值、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等项均逐渐升高或加重。视觉电生理检查亦有相应改变,且早于眼底改变。
袁南菱王超英刘世(钅戊)朱振山贺江勇
高度近视眼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本文观测了高度近视56例112眼的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后巩膜形态、屈光状态、眼内压及巩膜壁硬度,并与正常对照组62眼比较。高度近视的眼轴明显延长,主要是眼球后部扩张。这种变化在发生后巩膜葡萄肿的病例更为显著。高度近视组巩膜壁硬度下降,眼内压无明显改变,提示眼球壁抗力降低似为眼轴延长的重要因素。
袁南菱王超英贺江勇朱振山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轴后巩膜葡萄肿
白色家兔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初步研究
1999年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自7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作者尚未见到对白色家兔眼底造影做过报道。出于其它课题的需要,我们对白色家兔眼底造影各个细节进行了摸索,找到了较为合适的造影模式及曝光强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造影图象。
袁南菱王超英郝岚
关键词:眼底
高度近视EOG和ERG的联合应用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为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特征及其与眼底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国际标准方法记录双眼ERG最大反应和自然瞳孔条件下的EOG。结果:高度近视组与对照组比较,除b波峰时值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异常。高度近视组在眼底尚未出现改变的Ⅰ期,其EOG和ERG就已出现异常,随病变加重,其指标的异常也更加明显。高度近视眼组各期、型间,EOG和ERG某些指标也有明显的差异,但高度近视组EOG与ERG各项指标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高度近视眼功能上的损害早于眼底的改变,这种损害是多层次同时发生的,对高度近视眼应联合使用多种视觉电生理的检查方法。
王超英袁南菱朱振山杨素碧
关键词:近视眼电图视网膜电流图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1994年
本文对高度近视53例106眼的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简称PS)进行了临床研究。采用电脑声像仪直接观察后巩膜形态,本组病例PS的检出率为59.43%。PS的发生率随眼轴加长、屈光度加深、弧盘比值加大而上升。已发生PS的眼散光机率明显大于未发生PS眼,而矫正视力则明显低于未发生者。临床观察PS与视盘环形弧的关系较为密切。漆样裂、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块等眼底退行改变,几乎均出现于已发生PS的眼,患者年龄增加,PS的发生率亦有明显上升。
袁南菱王超英刘世贺江勇朱振山
关键词:近视后巩膜葡萄肿
108例视神经炎病因分析被引量:14
1993年
自Nettleship(1884)首次报告了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征以来,它已成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为了有效地治疗ON,努力寻找其病源。为同一目的,我们对1980年—1990年间我科收治的108例ON患者做一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引起ON 的不同病因,力求从临床角度对ON 病因有进一步认识。临床资料ON 患者共108例,184眼,双眼76例(占70.4%),单眼32例(占29.6%)(右眼12、左眼20)。男性69(占63.9%)。
袁南菱刘世钺
关键词:视神经炎病因
高度近视眼及其后巩膜葡萄肿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
王超英陈维毅袁南菱郝岗吴文洲等
该研究利用临床视觉电生理技术,明确了眼电生理检查在高度近视眼的诊断、病情判断与发展方面的价值,发现EOG、ERG的改变早于眼底可见形态改变,并随病情发展,电生理改变也加重,PVEP潜伏时延长与眼轴加长呈正比,而振幅与之呈...
关键词: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电生理诊断
高度近视眼视觉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观察了3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其P100潜伏期和振幅的平均值分别为99.9ms和6.41μ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100潜伏期有非常显著的延长,而振幅则差别不显著。高度近视P100潜伏期与眼轴长度成正相关,而振幅与眼轴长度成负相关。表明随着高度近视程度的加重,视网膜的损害也越严重,但是这种损害产生的部位和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王超英刘世钺袁南菱朱振山贺江勇
关键词:近视视觉诱发电位眼轴长度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情况探讨
1995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情况探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袁南菱,刘世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下称Rb)为婴幼儿多见的原发于视网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眼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和生命。本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早期...
袁南菱刘世钺
关键词: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