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烧伤
  • 14篇皮瓣
  • 10篇皮瓣修复
  • 9篇深度烧伤
  • 9篇创面
  • 7篇伤创
  • 7篇烧伤创面
  • 6篇缺损
  • 5篇岛状
  • 5篇岛状皮瓣
  • 5篇植皮
  • 5篇褥疮
  • 5篇软组织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组织缺损
  • 4篇岛状皮瓣修复
  • 4篇深度烧伤创面
  • 4篇高压氧
  • 4篇高压氧治疗
  • 3篇手术

机构

  • 13篇安徽省六安市...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六安市人民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32篇薛忠信
  • 30篇赵遵江
  • 30篇章荣涛
  • 28篇张保德
  • 15篇刘勇
  • 10篇任少强
  • 8篇梁其国
  • 5篇徐良媛
  • 5篇胡育栋
  • 5篇李传勇
  • 4篇刘道东
  • 4篇王修坤
  • 4篇罗正军
  • 4篇周琴琴
  • 2篇方林森
  • 2篇刘勇
  • 1篇宁金龙
  • 1篇杨良军
  • 1篇汪琴
  • 1篇尹宗生

传媒

  • 5篇安徽卫生职业...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2010年第...
  • 1篇全国烧伤创面...
  • 1篇全国危重烧伤...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臀肌皮瓣修复瘫痪患者骶尾部Ⅳ期褥疮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瘫痪患者骶尾部Ⅳ期褥疮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臀大肌、臀中肌等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骶尾部Ⅳ期褥疮30例,其中合并窦道6例,扩创前创面最小为5.0×6.0cm,扩创后创面最大为6.5×8.5cm,创面平均大小为6.0×7.5cm。结果:瘫痪患者Ⅳ期褥疮及窦道30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本组病例经6个月~10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临床可常规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骶尾部Ⅳ级褥疮。
赵遵江方林森薛忠信李传勇张保德章荣涛
关键词:肌皮瓣褥疮
颈肩皮瓣修复患儿颌颈部瘢痕粘连
目的:探讨颌颈部瘢痕粘连修复方式,选择优于传统瘢痕松解植皮手术的方法。<br>  方法:颌颈部瘢痕粘连松解后,根据缺损面积选用一侧或两侧颈肩部皮瓣转移一次性手术完成修复治疗:单个移植皮瓣的面积为11 cm&#...
赵遵江薛忠信张保德章荣涛刘勇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
关键词:植皮手术
褥疮的临床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褥疮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病程普遍较长,患者痛苦大,医疗和护理工作繁重.一直是医护人员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褥疮患者21例,对其中的19例行手术话疗,2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一些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任少强薛忠信周琴琴赵遵江张保德章荣涛刘勇
关键词:褥疮手术
肌皮瓣修复瘫痪患者臀骶部Ⅳ期褥疮及窦道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瘫痪患者臀布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等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其中扩创前创面最小为5.0cm×6.2cm,扩创后创面最大为6.4cm×8.5cm,创面平均大小为6.0cm×7.5cm。结果瘫痪患者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肌皮瓣全部成活,3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本组病例经6个月~10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临床可常规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级褥疮及窦道。
赵遵江薛忠信李传勇张保德章荣涛
关键词:肌皮瓣褥疮窦道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任少强薛忠信赵遵江张保德章荣涛刘勇
关键词:岛状皮瓣烧伤缺损
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对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245例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创面细菌培养、鉴定细菌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45份标本中237份阳性,检出细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1株,革兰阳性球菌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7株,大肠埃希菌12株,肠杆菌属11株,肠球菌属9株,真菌4株,其他细菌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笨唑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9%、80%、38%、39%、6%、0%,革兰阳性球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笨唑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6%~89%之间,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8%、8%、18%、11%、14%,革兰阴性杆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在8%~18%之间。结论 目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次之;且这些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另外肠球菌和真菌也有所增加。提示在烧伤早期应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宜滥用广谱抗生素。
赵遵江薛忠信黄新明张保德章荣涛
关键词:烧伤创面细菌耐药性
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赹遵江张保德刘勇章荣涛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王修坤薛忠信尹宗生杨良军汪琴
该研究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研究手指血管神经解剖的基础上,提出在切取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岛状皮瓣和游离延长蒂部时,在指固有神经外侧适当多带一些软组织,以保护和保留...
关键词:
中指尺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以中指尺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根据患指缺损面积大小,在中指尺侧上设计以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 12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4~36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感觉、功能正常。结论应用中指尺侧动脉岛状皮瓣在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指感觉及外形满意等优点。
赵遵江薛忠信张保德章荣涛刘勇任少强梁其国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皮瓣
生物流体膜与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生物流体膜与湿润烧伤膏在治疗Ⅱ度烧伤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生物流体膜治疗组276例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组264例中各随机抽取8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对浅Ⅱ度烧伤两组平均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但生物流体膜组在...
赵遵江薛忠信李传勇章荣涛罗正军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疗效分析
文献传递
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创面18例被引量:1
2009年
1临床资料 2005年3月-200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深度烧伤患者18例(23个伤指),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5±5)岁。损伤部位:拇指3个,示指9个,中指7个,环指3个,小指1个。致伤原因:电烧伤10例14指,热压伤3例4指,鞭炮伤2例2指,强酸烧伤3例3指。创面缺损面积1.5cm×1.0cm~4.0cm×3.0cm。就诊时间为伤后1~96h。
赵遵江薛忠信张保德章荣涛刘勇任少强
关键词:深度烧伤创面岛状皮瓣修复指动脉烧伤患者致伤原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