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安全

作品数:169 被引量:241H指数:1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会议论文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7篇近视
  • 76篇高度近视
  • 42篇植入
  • 42篇巩膜
  • 41篇晶状体
  • 39篇后巩膜
  • 37篇人工晶状体
  • 33篇后巩膜加固
  • 31篇加固术
  • 31篇巩膜加固术
  • 28篇后巩膜加固术
  • 27篇晶状体眼
  • 27篇病理
  • 26篇有晶状体眼
  • 26篇病理性
  • 26篇病理性近视
  • 25篇前房
  • 24篇植入术
  • 22篇人工晶状体植...
  • 21篇近视眼

机构

  • 13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5篇温州医科大学
  • 11篇温州医学院
  • 7篇焦作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深圳市眼科医...
  • 2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Attard...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169篇薛安全
  • 101篇王勤美
  • 42篇朱双倩
  • 36篇王树林
  • 34篇俞阿勇
  • 21篇苏炎峰
  • 20篇郑林燕
  • 19篇孙传宾
  • 15篇孙涛
  • 14篇瞿佳
  • 13篇常枫
  • 12篇黄江
  • 11篇孙长文
  • 11篇陈敏
  • 10篇周翔天
  • 9篇包芳军
  • 9篇宋宗明
  • 8篇吕帆
  • 6篇潘伟华
  • 6篇郑斌

传媒

  • 21篇2006年浙...
  • 1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第十届国际眼...
  • 4篇眼视光学杂志
  • 4篇眼科研究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眼外伤职业眼...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2005年浙...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2007年浙...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中原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25篇2007
  • 5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3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和非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RS)和非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RDH)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高度近视患者186例849只眼中合并MRS和MRDH的19例24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主觉验光、双目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Goldmann三面镜检查,以及眼底照相、A/B型超声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349只眼中后极部存在MRS和(或)MRDH24只眼,占6.9%。眼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有后巩膜葡萄肿(PS),占100.0%;玻璃体黄斑牵引条带(VMT)2只眼,占8.3%;黄斑部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2只眼,占8.3%;黄斑全层裂孔1只眼,占4.2%。B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伴有PS,占100.0%;黄斑部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7只眼,占29.2%,脱离的视网膜与PS锥顶形成弓样结构;VMT条带2只眼,占8.3%。OCT检查结果显示,黄斑部外层视网膜劈裂(ORS)22只眼,占91.7%,其中合并黄斑部内层视网膜劈裂(IRS)8只眼,占黄斑部ORS的36.4%。MRDH5只眼,占20.8%,其中合并0RS3只眼,占MRDH的60.0%;单纯性MRDH2只眼,占MRDH的40.0%,其中合并VMT1只眼。VMT13只眼,占54.2%;黄斑囊样水肿(CME)3只眼,占12.5%;黄斑板层裂孔4只眼,占16.7%。结论MRS和MRDH是伴有PS的高度近视眼的常见并发症。与常规眼底检查和B型超声相比,OCT是发现MRS和MRDH的更为有效的检查手段。
孙传宾王勤美薛安全陈彬黄江孙涛
关键词:近视相干
5~12岁高度近视患儿5a近视进展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5~12岁高度近视患儿5 a的近视进展情况和视力预后。方法对我院就诊的5~12岁高度近视患儿每6个月~1 a随访一次,每例入选患儿在初次检查及每次随访中均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眼底检查及眼轴测量等。结果 52例患儿每年近视进展(-0.66±0.43)D,其中双眼近视进展者32例(61.5%),单眼近视进展者4例(7.7%),双眼近视平稳者16例(30.8%)。初始近视度数-6.0^-9.0 D组、-9.0^-12.0D组和>-12.0 D组患儿近视进展比例分别为86.4%、68.8%和42.9%,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组和无高度近视家族史组近视进展比例分别为88.2%和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间近视进展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1例(78.8%)患儿随访终末双眼BCVA≥0.5,34例(65.4%)≥0.8。初始近视度数-6.0^-9.0 D组、-9.0^-12.0 D组和>-12.0 D组患儿随访终末双眼BCVA≥0.5的比例分别为95.5%、75.0%和57.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12岁高度近视患儿每年有较快的度数增长,初始近视度数和高度近视家族史是其危险因素,多数高度近视患儿能保持较理想的BCVA。
刘兴亮喻谦杨建华薛安全
关键词:高度近视
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的观察
目的观察LASIK术后角膜皱褶的特点、总结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尽早发现和处理,以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对13例17眼LASIK术后发生较明显的角膜瓣皱褶病人,询问病史,用裂隙灯后部照明法进行观察,并测视力、电脑验光、综合...
薛安全王勤美郑斌
关键词:LASIK泪膜破裂时间
有晶状体眼前房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对36例72眼高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前房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术后随访3...
王树林王勤美薛安全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植入
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被引量:2
2008年
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sine pig-mento,RP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临床上较罕见,目前国内外仅有散在病例报道^[1-4]。自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
孙传宾刘哲潘伟华薛安全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无色素性病例报告
单眼高度近视患者眼前节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了解高度近视眼眼前节形态的结构特点,探讨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屈光不正眼的眼前节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单眼高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年龄(24.1±12.4)岁(范围8~49岁),屈光参差(8.73±4.73)D(范围1.62~16.75 D),进行双眼间的对照研究,高度近视眼(屈光不正度数高于-6.00 D)为高度近视组,对侧眼(屈光不正度数在-5.75 D之内)为对照组.用A型生物超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Pentacam眼前节三维分析仪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中央区角膜最大与最小子午线角膜曲率的平均值)或曲率半径、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形态(30°范围的平均Q值)、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前房容积.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配对t检验用于双眼间的参数比较,直线相关用于两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组的眼总散光、眼轴长度及跟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值)分别为(1.43±1.26)D、(27.45±1.63)mm及3.60±0.22;对照组的眼总散光、眼轴长度及AL/CR值分别为(0.93±0.92)D、(24.19±1.41)mm及3.16±0.1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5;t=8.606,P〈0.01;t=8.167,P〈0.01).高度近视组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前房容积分别为(44.1±1.8)D、(-6.3±0.3)D,(1.4±1.0)D、(0.3±0.2)D,-0.35±0.13、-0.16±0.18,(3.12±0.30)mm,(38.7±4.2)°及(178±37)mm^3;而对照组的上述参数分别为(44.1±1.8)D、(-6.4±0.3)D,(1.3±0.8)D、(0.4±0.2)D,-0.33±0.10、-0.20±0.19,(3.08±0.32)mm,(38.8±5.8)°及(175±40)mm^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度在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均显示了高度线性相关关系(高度近视组r=0.662,P〈0.01;对照组r=0.618,P〈0.01).在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角膜顶点曲
郑林燕薛安全陈世豪周雯王勤美
关键词:近视眼轴前房深度
IOLMaster与OBSCANⅡ测量前房深度和角膜直径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 IOLMaster 与 OBSCANⅡ测量前房深度和角膜直径的结果,分析二者关系。方法:对26 例48眼准备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分别用 IOLMaster与 OBSCANⅡ对前房深度(ACD)和角膜直径 ...
李康寯朱双倩薛安全
关键词:前房深度IOLMASTER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 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刘琼淦强叶波邱新文黄银花薛安全
关键词:硅油填充后巩膜加固术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研究
薛安全王佳颖朱双倩郑林燕潘蕊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基于循证医学构建白内障患者报告结局条目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制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白内障患者报告结局(PROs)条目池,为合理评估白内障PROs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遵循国际PROs测量工具研制流程构建白内障PROs条目池。首先建立条目池理论框架,再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所有白内障PROs测量工具,进一步按照条目初筛、跨文化调试、患者访谈、条目分类及再次筛选、专家评审、确立条目主干及选项、人群验证等步骤构建白内障PROs条目池。结果条目池理论框架由视觉症状、视觉相关活动受限和精神心理健康等3个维度构成。通过文献检索后纳入19个PROs量表,条目初筛后纳入249个条目,患者访谈后保留204个条目,条目分类及再次筛选后保留118个条目,专家评审后保留94个条目,人群验证后形成的白内障条目池最终版本包括94个条目,其中视觉症状维度28个条目、视觉相关活动受限维度41个条目、精神心理健康维度25个条目,所有条目选项个数均为4个。结论本研究基于PROs循证医学方法,规范地构建了包含视觉症状、视觉相关活动受限和精神心理健康这三大维度的白内障PROs条目池,具有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并能反应视功能损害等特点,改善了目前眼科领域PROs测量工具的缺陷,为白内障PROs条目池构建的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黄锦海朱森淼高蓉蓉涂瑞雪朱睿郑景伟俞阿勇陈海丝李玉陈世豪薛安全黄芳陈辛红王勤美
关键词:循证医学白内障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