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华菊

作品数:51 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8篇旅游
  • 9篇生态
  • 6篇入境旅游
  • 5篇乡村
  • 5篇乡村旅游
  • 5篇国家公园
  • 4篇生态系统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旅游产业
  • 4篇旅游业
  • 4篇民族
  • 4篇可持续发展
  • 3篇生态旅游
  • 3篇文化
  • 3篇旅游资源
  • 3篇健康
  • 2篇地质旅游
  • 2篇中国入境旅游
  • 2篇生态文明

机构

  • 47篇青海师范大学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广西师范学院
  • 5篇青海大学
  • 3篇昆明学院
  • 3篇教育部
  • 2篇南京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49篇薛华菊
  • 18篇方成江
  • 10篇马耀峰
  • 8篇黄毅
  • 5篇唐仲霞
  • 5篇张文
  • 4篇范钟庆
  • 4篇吴成永
  • 3篇毕丽芳
  • 2篇张涛
  • 2篇鄂崇毅
  • 2篇曹广超
  • 2篇魏晓燕
  • 2篇陈克龙
  • 2篇张忠孝
  • 2篇王薇
  • 2篇章锦河
  • 1篇张海峰
  • 1篇周强
  • 1篇曹生奎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党的生活(青...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江苏商论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年份

  • 8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海省旅游—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评价模型,对青海省旅游—经济—环境系统(TEE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2000—2014年青海省TEE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但耦合度处在磨合阶段,协调度也仅达到初级协调水平。旅游业与经济系统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在2008年后高于环境阈值,环境成为青海省TEE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今后,青海省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青藏高原地区TEE系统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薛华菊唐仲霞方成江范钟庆
关键词:生态文明协调度耦合度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被引量:47
2013年
运用锡尔指数、ESDA、质—量矩阵、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从时序演变、空间关联、质—量态势、区域影响因素4个视角对近10年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①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整体呈提升态势,中部逐渐赶超东部,西部常年最低。②省区间服务质量差异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比重较高。东、中部服务质量势能差转换较好,差异在低值上表现出连续倒U型演变;西部差异高度震荡,服务质量势能差没有实现稳定、渐进式转换。③与入境旅游流及收入不同,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未呈现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④局部空间相关关系的波动主要由邻近省区一方跃迁造成,多为质量下降型;低值集聚区在西部扩大的同时,由西南内陆向南部沿海扩散。⑤东部高值集聚区比重较大,但显著程度降低;中部随着吉林的崛起,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显著程度超过长三角;西部形成滇—川、新—青—藏两大显著低值集聚区。⑥东部质—量态势最优,但出现数量型粗放发展趋势;中部质量发展好于数量;西部质—量态势日渐堪忧。各省区表现出9种质—量态势演变类型。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待设施、劳动力供给、经济生活水平等区域因素正向相关,与入境旅游收入及接待量相关关系不强。
黄毅马耀峰薛华菊
关键词: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及SWOT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质背景形成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对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薛华菊张文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地质旅游SWOT分析
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与产业开发态势分析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质背景形成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根据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的自然经济、环境、社会和科学属性及地质科学属性,对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从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产业开发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张文薛华菊
关键词:旅游产业地质资源
文献传递
基于TCIA-CVM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游憩价值评估为景区管理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本研究基于2020~2021年的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 CVM)和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 TCIA)分别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非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核算,共同确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游憩价值,并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游憩价值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非使用价值为36.5亿元每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直接使用价值为76.4亿元每年,二者合计为113.9亿元每年;2) 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游憩价值的因素,按照相关系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旅游满意度、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了解程度、游客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水平;3) 如果能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三江源国家公园游憩价值每年可增加约17.7亿元。
魏晓燕于红妍于瑶范钟庆薛华菊
关键词:游憩价值
一种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生态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并筛选指标,对其进行分类细化处理;S2、根据指标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比性...
薛华菊
中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须关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9
2016年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旅游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为逻辑思路,从"结构、空间、产业"3个维度,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结构性矛盾与问题突出、空间拓展与利用不足、产业转型与升级任重道远;并从顶层设计视角提出一些建议:(1)调整结构,促进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寻求休闲度假旅游的突破;消费结构优化——积极促进非基本消费增长;城市供需结构性耦合——分类强化城市旅游供给短板规划建设;三大市场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入境旅游。(2)重塑格局,开拓空间:空间重构——科学优化我国旅游空间大格局;轴线重铸——以"三道"走廊重铸我国旅游发展轴线;海洋拓展——积极开拓我国海洋旅游空间;乡村升级——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的质量性增长。(3)转型升级,融合创新:基础提升——实现基础性产业要素转型升级;融合延展——推动融合性产业要素交叉嫁接;创新驱动——推进创新性产业要素创造性发展。
马耀峰张春晖薛华菊刘军胜
关键词:中国旅游业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流程化管理探析被引量:2
2007年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旅游业流程化管理的分析,认为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流程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旅游规划的体验化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方成江薛华菊黄建清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价值链旅游规划
近30年来青海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多大风,冻融、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易发生土壤风蚀。气候对土壤风蚀的影响可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度量。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C计算方法,根据1984-2013年间连续完整的青海省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重心及其转移模型,并结合本文定义的有效敏感性指数、有效影响面积等指标,得到全省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并对其驱动力和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全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并呈下降趋势,风蚀气候侵蚀力强的区域明显向西南扩展,20世纪80年代是柴达木盆地,90年代扩展到青南高原西北部边缘,21世纪基本涵盖了青南高原的西部;风速是影响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导因子,其有效敏感区重心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边缘,移动到海拔较高的青南高原西部地区,这与高原近地面气旋系统中心总体移动趋势相反;其次是气温,其有效敏感区重心从海拔较低的青海省中部地区向海拔较高的青南高原移动,这与青南高原地区的海拔梯度式增温规律有关,即从高原边缘向高原腹地升温,且海拔越高,增温越快;降水主要影响柴达木盆地的侵蚀力,其有效敏感区重心向东南扩展,这可能与高原夏季风进退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土壤风蚀灾害的预防、评估以及预测提供区域性差异化的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也可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生源要素(C、N、P、S等)循环的大尺度驱动力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吴成永吴成永陈克龙段水强曹广超鄂崇毅罗正霞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高原季风青藏高原
亳州市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被引量:6
2006年
享有“药都”、“酒乡”之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区位优势明显,但旅游业发展严重滞后.对亳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SW OT)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发展亳州旅游业的对策及建议.
薛华菊方成江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