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 作品数:26 被引量:387 H指数:9 供职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一种红薯中天然生物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薯中天然生物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新鲜洗干净的红薯用捣碎机制成红薯粉末,取一定量红薯粉末加入水中,搅拌后反复过滤,得红薯渣和滤液;将滤液静置后取上清液至灭菌容器中,同时加入红薯渣,混合搅拌后加入纤维素水解... 舒友菊 刘锦琼 薛冬 王自力 刘萍 贾晓慧 王青云 郭永仓文献传递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6 2005年 研究了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代谢商、土壤酶活性及水稻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征。随着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表现为先升后降,到成熟期有所回升的变化规律,且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差异显著,而土壤微生物代谢商一直下降。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酸性磷酸酶与脱氢酶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规律。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水稻移栽后的30 d左右形成峰值,而脱氢酶活性则在50 d左右形成峰值,且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差异显著。随着水稻生长,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在移栽后70 d左右形成峰值,然后急剧下降,POD的活性则表现为逐渐增强,而脯氨酸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不过上述水稻生理指标与土壤各生物化学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曾路生 廖敏 黄昌勇 罗运阔 薛冬关键词:水稻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脯氨酸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催化光度法研究了亚硝酸根-溴酸钾-二甲基黄体系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探讨了试验中影响因素的最佳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 μg/25 mL,NO2-检出限为2.39×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02%,试样加标回收率是98.2%.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亚硝酸根含量,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刘琼 杨刚宾 薛冬 张莹莹关键词:亚硝酸根 二甲基黄 溴酸钾 催化分光光度法 简单芽孢杆菌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PS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对菌株PS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絮凝活性分布以及pH、CaCl2、絮凝剂投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菌株PS1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6 h,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全部存在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当pH为7.0~8.5、CaC12投量为0.25~0.35 g/L、发酵液投加量的体积分数为1.5%~2.5%时,菌株PS1发酵液对4 g/L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97%。菌株PS1所产絮凝剂对城市污水、啤酒废水、淀粉废水、医院废水的絮凝率可达90%以上。 薛冬 黄向东 靳朝喜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特性 Bacillus simplex利用啤酒废水产微生物絮凝剂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implex PS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利用啤酒废水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并考察所产絮凝剂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Bacillus simplex PS1以啤酒废水为原料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啤酒废水COD浓度5 000 mg/L、KH_2PO_4 1 g/L、K_2HPO_4 2.5 g/L、初始pH值7、接种量2%(体积比)、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70 r/min、培养时间36 h。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6.8%,对城市污水、乳品废水、医院废水、淀粉废水、餐饮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对废水浊度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表明Bacillus simplex PS1利用啤酒废水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废水是完全可行的。 薛冬 黄向东 靳朝喜 杨瑞先关键词:啤酒废水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微生物课程体系改革措施探讨 被引量:2 2015年 从教学的计划、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改进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利用验证性、示范性的相关实验来设计综合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操作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科研素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科研素质和课程教学质量。 王祖华 杨瑞先 薛冬 宋根娣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多样性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 被引量:5 2013年 目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固定及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及优化措施,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黄向东 薛冬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牡丹园土壤微生物生态演变、修复及微生物资源开发 薛冬 黄向东 王祖华 宋根娣 刘 牡丹是中国的重要出口花卉,在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已形成了以牡丹种苗、花卉、药用、食用及观赏旅游的规模化,随着牡丹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牡丹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牡丹连作种植障碍严重影响牡丹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项目从2011...关键词: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 一种利用耐盐植物四翅滨藜进行赤泥固废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耐盐植物四翅滨藜进行赤泥固废修复的方法,选取脱硫石膏和污泥作为赤泥改良剂一次性均匀撒施在赤泥堆场表面,然后进行旋耕将脱硫石膏和污泥与赤泥混合均匀;采用播种育苗或扦插育苗的方式在与改良剂旋耕后的赤泥堆场表... 石犇 曲洋 张琳 薛冬植茶年龄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9 2005年 分析了浙江省两个典型茶区土壤化学、微生物学性质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的酸化程度随植茶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土壤有效态N以NO-3 N为主。两茶区高龄茶园的土壤微生物量均很低,表明长期植茶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两茶园土壤微生物代谢商(Rmic/Cmic)都较非茶园对照土壤低,并且随植茶年龄的增加,两者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商的变化可能与茶园土壤环境胁迫状况有关,低龄茶园的土壤微生物商(Cmic/Corg)高于非茶园对照土壤,也明显高于高龄茶园。土壤有机碳,全N ,有效P ,NH-4 N ,NO-3 N ,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植茶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薛冬 姚槐应 黄昌勇关键词:茶园土壤 微生物特性 年龄 酸性磷酸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 生物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