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伦 作品数:113 被引量:38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电气工程 更多>>
医学院校开展输血医学系统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6 2010年 蒋天伦关键词:输血医学 教育 系统化教学 医学院校 不同剂量γ射线对红细胞制品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制剂中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以得出最佳的γ射线辐照量。方法以15、20、25、30、35Gy5个不同梯度辐照量照射保存前的红细胞制剂,并分别于0、1、2、3、4周后检测制剂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对照组和照射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照射组(P<0.05),但25、30、35Gy3个照射组细胞因子含量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辐照血最佳γ射线辐照量为25Gy。 黎儒青 蒋天伦 肖瑞卿 任德会 曾杰 帅桂珍关键词:Γ射线 细胞因子 输血 人/猪造血嵌合体构建及特异性免疫耐受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初步探析人/猪造血嵌合体的构建及所诱导形成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条件,为实现嵌合体人源性造血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实验分为3组,新生猪5只/组,实验1组:将人脐血来源CD34+细胞移植入正常新生小型猪体内后,持续注射人源SCF、EPO;实验2组:新生猪移植细胞后不注射人源因子;实验3组(正常对照组):新生猪注射生理盐水。移植后10、20、30、40、50、60d时取嵌合体猪外周血,检测人源CD71+细胞比例,同时检测猪外周血抗人种属抗体。结果2组嵌合体猪外周血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人源CD71+细胞,但实验1组外周血比例显著高于同期实验2组(P<0.01);正常小型猪外周血于16d出现抗人种属抗体,嵌合体猪外周血于移植后50d出现,且抗体效价低于同龄正常猪。结论利用新生乳猪可建立人/猪造血嵌合体,可诱导形成供者型免疫耐受;在人源造血因子作用下,可实现人造血干细胞在嵌合体内分化。 赵树铭 刘真 蒋天伦 范娅涵 王昕关键词:异种移植 脐血 嵌合体 病原微生物核酸无扩增检测与分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原微生物核酸无扩增检测和分型方法以及相关的试剂盒,本发明以多探针并结合荧光量子点层层组装技术,实现病原微生物核酸无扩增检测和分型。本发明的方法对于低浓度核酸无需扩增,可以直接检测;多探针保证了信号放大过... 罗阳 张波 蒋天伦 府伟灵 刘炜文献传递 检验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2000年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医学检验和医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医学检验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学科建设,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具有进取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检验人员队伍。本科生理论基础好、思想活跃、理解能力强,具有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是检验医师队伍的生力军。 蒋天伦关键词:本科生 实习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血液预约系统在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血液预约,缓解血液供需关系。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及互联网优势,制订血液采集计划,招募献血者,控制血液库存。结果:规范了临床用血,缩短了血液在血库的流动周期,降低了血液管理成本。结论:血液预约是缓解血液供需关系的有效途径。 王飞 李刚荣 蒋天伦西尼罗河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3年 蒋天伦 赵树铭关键词:西尼罗河病毒 流行病学 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对人HSC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104/ml分别将人脐血CD34+细胞接种于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以不含MSCs的培养系统为阴性对照,按3U/ml分别加入重组人EPO(rhEPO)。于接种10d后,取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71,以CD71阳性细胞率作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分化率。结果人MSCs支持下的人CD34+细胞在扩增的同时,(86.15±0.69)%细胞向红系分化;猪MSCs支持下的(82.46±1.46)%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阴性对照(44.62±1.20)%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P<0·01)。结论与阴性对照相比,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均能显著促进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 刘真 蒋天伦 范娅涵 赵树铭 黎儒青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 集成化、标准化和集中化是血液信息系统的新趋势 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90年代,我国采供血机构开始着手对血液进行计算机管理,软件厂商开始为采供血业务研发软件,逐步实现了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和临床输注的信息化管理,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逐渐在采供血服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1].随着采供血专业技术的进步和血液管理的规范化,现有血液信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采供血业务的需求,卫生行政部门正在着手考虑血液信息系统的升级[2]. 蒋天伦关键词:血液采集 集成化 采供血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计算机管理 信息化管理 长、短链探针以链延伸反应提高基因传感器检测MRSA灵敏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利用链延伸反应的原理延长引物链以提高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表面的质量负载 ,从而提高传感器检测 MRSA的灵敏度。方法 以不对称 PCR的反应产物做为长链探针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为短链探针 ,在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分别固定上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 A及 fem A的长链及短链探针共 4种探针片段 ,与相应的靶序列杂交后 ,加入 Klenow酶 ,37℃进行链延伸反应 1h。结果 长、短链探针均有效地固定在了传感器表面。mec A、fem A短链探针在链延伸反应前的检测灵敏度为 0 .5 nm ol/L,但经链延伸反应后检测灵敏度提高到了0 .0 5 nmol/L;而长链探针却无法与相应的基因组靶序列发生杂交。结论 短链探针链延伸反应有效地提高了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 ,但该法不适用于长链探针。 陈鸣 府伟灵 刘明华 张波 蒋天伦 公衍文 蔡国儒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 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