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园园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不同形态纳米氧化铝对血红蛋白的吸附影响
- 铝的材料学和催化剂以及生命体系中铝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是21世纪铝化学未来研究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前沿方向,不同形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表面与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在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世界卫...
- 马菲蒋园园王国祥杨浩杨小弟
-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血红蛋白XRD
- 文献传递
- 茜素/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应用于人类端粒DNA的测定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茜素(AR)掺杂石墨烯(CRG)、壳聚糖(CS)制备了AR/CRG-CS电极。该修饰电极在pH 7.4的PBS中出现了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阳极峰的峰电位为"0.573 V,阴极峰峰电位为"0.652 V。通过循环伏安法(CV)证明AR在电极上发生了两电子两质子的氧化还原可逆过程,电子传递速率Ks为1.69 s"1。基于AR与人类端粒DNA相互作用导致的AR峰电流减弱及式量电位(E0')负移的电化学信号,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重现性好、稳定性好的测定人类端粒DNA的电化学方法,线性响应范围为8×10"8~1.4×10"5mol/L(R=0.9995),线性回归方程为Δi(μA)=8.4860+0.5366C(μmol/L),检出限为2×10"8mol/L(S/N=3)。
- 蒋园园王坤许崇正杨小弟李卉卉
- 关键词:茜素端粒DNA相互作用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
- 染料及药物小分子与人类端粒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 小分子和DNA的结合模式与DNA自身的转录和复制密切相关,对它们之间结合模式的研究能够进一步阐明DN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抗癌、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理解某些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等。 本论文以分析速度快、方法...
- 蒋园园
- 关键词:邻苯二酚紫茜素竹红菌甲素染料
- 文献传递
- 光谱法研究纳米氧化铝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 纳米颗粒与环境生物体中的生物大分子与进行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反应,使其结构、形态和毒性发生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呼吁要优先研究超细微的颗粒物尤其是纳米尺度颗粒物的生物机制。Science和Nature等报道了植物中铝的致...
- 马菲蒋园园王国祥杨浩杨小弟
- 文献传递
- 不同形态纳米氧化铝对血红蛋白的吸附影响
- 铝的材料学和催化剂以及生命体系中铝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是21世纪铝化学未来研究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前沿方向,不同形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表面与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在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世界卫...
- 马菲蒋园园王国祥杨浩杨小弟
-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血红蛋白
- 文献传递
- 光谱法研究纳米氧化铝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 纳米颗粒与环境生物体中的生物大分子与进行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反应, 使其结构、形态和毒性发生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呼吁要优先研究超细微的颗粒物尤其是纳米尺度颗粒物的生物机制11。Science 和Nature等报道了植物...
- 马菲蒋园园王国祥杨浩杨小弟
- 关键词:光谱法纳米氧化铝牛血红蛋白致毒机制
- 石墨烯-壳聚糖/茜素修饰玻碳电极测定端粒DNA
- 蒋园园鲁嘉李卉卉杨小弟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纳米α-氧化铝上的吸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纳米α-Al2O3粒子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NAD+的吸附量受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较大,说明NAD+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纳米α-Al2O3粒子上。采用ATR-FTIR光谱分析了不同pH值溶液中及被吸附的NAD+,发现吸附后的NAD+与溶液中NAD+的ATR-FTIR光谱相似,但磷酸根的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说明磷酸根参与了表面静电作用。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荧光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吸附剂α-Al2O3用量的变化,NAD+构象也发生变化。
- 李丽汤勇铮蒋园园陆天虹杨绪杰杨小弟
- 关键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静电作用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