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国
- 作品数:135 被引量:2,15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PSR模型的松嫩平原西部湿地生态环境评价被引量:35
- 2004年
- 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松嫩平原西部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及响应等的指标,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基本结论,(1)15年来该区人为干扰压力不断加强,造成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下降。(2)15年来该区湿地内部结构和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湿地景观异质性在不断增加,湿地破碎化及退化严重。(3)15年来湿地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是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类对湿地变化的响应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在不断增加。
- 杨一鹏蒋卫国何福红
- 关键词:湿地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环境松嫩平原
- GIS支持下的基于DEM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以洞庭湖为例被引量:18
- 2009年
-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洞庭湖为研究区,设计了水文响应单元划分的实现方案和算法,即用适度指数法确定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从DEM中提取子流域,并与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使得生成的每个水文单元仅含有单一的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结果表明:洞庭湖流域被离散成105个子流域、19 759个水文响应单元,符合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的需求;适度指数法用于设置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避免了人工率定阈值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子流域生成的精度和智能性。
- 张旭蒋卫国周廷刚唐宏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2001—2010年洞庭湖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与变化分析被引量:50
- 2015年
- 生态系统质量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质量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GIS综合指数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对2001—2010年洞庭湖区域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分析。以NPP年均值和变异系数构建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EPI)和稳定性指数(ESI),结合PSR模型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系统承载力指数(EBCI),并基于熵值权重法,构建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分数达到59.81(总分100),而且在三项指数评价中,各指数均值分别为72.79、52.21和71.86,可见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略差。三项指数在2001—2010年期间变化表现不同,EPI和EBCI分别下降8.85%和9.11%,ESI小幅度上升3.09%;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下降5.97%,平均变化率为-0.508/年。针对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最低,同时在这十年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最明显,降幅达12.97%,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较小,降幅只有2.26%。
- 陈强陈云浩王萌杰蒋卫国侯鹏李营
-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洞庭湖
- 基于序列模式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7
- 2020年
-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传统的转移矩阵方法只能在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之间相互比较而不能总结长期整体的变化规律,频繁项集不能导出变化序列。针对这些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序列模式的土地利用变化序列分析模型。首先给出土地序列数据库的定义,然后根据土地序列数据实际特点和垂直格式的序列模式SPADE算法,给出土地变化序列模式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在以中国广西为实例的研究中,计算了1970s-2015年共7期22种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序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之间,部分林地转换为厂矿、采石场、交通道路等建设用地类型;城镇用地主要由旱地和水田转换而来;在研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土地单元转化成水田。
- 廖伟华聂鑫蒋卫国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湿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蒋卫国雷璇
- 基于ALOS数据的城市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被引量:17
- 2008年
- 在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中,理解与把握城市景观格局信息至关重要。本文以海淀区2006年ALOS卫星为研究数据,运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方法获取景观类型分布,选取景观分维数、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来定量描述海淀区的景观格局。研究表明海淀区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景观类型面积所占比例差异大,人为作用影响显著。居民地及工矿用地景观和耕地景观构成海淀区的景观基质,道路交通景观构成廊道景观,林地景观相对较稳定,而水域景观和草地景观受人为干扰严重,需要加强管理与规划。
- 易文斌蒋卫国国巧真李京
-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
-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被引量:38
- 2011年
-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了流域空间尺度上的LUCC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生态指标对LUCC的响应程度略有不同:(1)从景观生态格局角度看,反映生态系统斑块形状特征的景观指数对LUCC的响应较弱,而对生态系统斑块之间关系的景观指数对LUCC的响应较强。2007年与1992年相比,SHDI呈现出变大的趋势,分别反映出各生态类斑块呈均衡化状态变好。CONTAG呈现出变小的趋势,反映出优势生态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2)从生态功能效应角度看,2007年与1992年相比,LUCC使得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能力等单因子生态功能效应指标呈现出变好的特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文化与支持功能的综合生态功能效应呈现出持平的特征。
- 侯鹏王桥王昌佐蒋卫国赵彦伟
- 关键词:流域生态效应
- 广西北部湾三叶鱼藤与桐花树、白骨壤潜在适生区及其生态位重叠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三叶鱼藤(Derris trifoliate)与红树林竞争生境,破坏红树林植物生态系统。深入了解三叶鱼藤、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潜在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预测及生态位分析,确定三者之间的生境竞争关系,对三叶鱼藤防治和红树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北部湾三叶鱼藤、桐花树、白骨壤为研究对象,利用ENM Tools工具,筛选出16个环境因子,采用R语言,调用kuenm包,优化最大熵模型的倍频和特征组合参数,建立植物分布的预测模型,分析3种植物的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及生态位重叠度。研究结果表明,高程为影响三叶鱼藤、桐花树和白骨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适合3种植物分布的高程最小值从小到大依次为白骨壤、桐花树和三叶鱼藤;适合三叶鱼藤生长的最暖季平均海表盐度小于11.226‰,三叶鱼藤更适合生长在盐度较低的高潮滩位区域;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白骨壤、桐花树和三叶鱼藤,其值分别为0.280 6、0.259 5和0.135 0;三叶鱼藤与桐花树、白骨壤生态位重合度值分别为0.903 4、0.441 8,表明三叶鱼藤与桐花树之间具有较大的竞争关系;预测的三叶鱼藤、桐花树、白骨壤的最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5 603.35 hm^(2)、13 112.28 hm^(2)、11 794.86 hm^(2),其中桐花树和三叶鱼藤最优适生重叠的区域主要位于廉州湾。
- 李丽凤刘文爱韦江玲薛云红蒋卫国蒋卫国
-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红树林
- 智联网经验拼图模式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本文基于应用智联网原理来解决风险分析问题的前提,探讨了经验拼图模式在智联网信息处理中的实现,智联网的基础组成单元是智能体,而具有高等智慧的人是智能体的主要存在形式,智联网利用人类具有感知经验的优势,将存在于众多智能体身上...
- 曾凡雷蒋卫国黄崇福王蔚丹
- 关键词:信息融合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
-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格局演变分析--以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为例被引量:18
- 2008年
- 准确了解区域洪水灾害风险演变状况及规律,对于洪水灾害预警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年和2000年洪水灾害风险等级数据和风险指数数据,分析了10年来区域洪水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1990~2000年10年之间,研究区的洪水灾害风险在空间分布格局及时间演变过程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2)高风险区与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在增加,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的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等级结构变化最突出的特征。(3)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之间的不对等转化是各种风险等级结构特征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4)2000年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较1990年高,整个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在增加,但局部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变化不一。(5)区域洪水灾害风险演变的本质就是风险等级类型结构和功能的自组织,对于揭示洪水灾害演变的普遍现象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蒋卫国盛绍学朱晓华左伟
- 关键词:洪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