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细胞
  • 3篇急性
  • 2篇蛋白
  • 2篇血清标志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患儿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儿童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白血病患儿
  • 2篇病患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蛋白芯片
  • 1篇蛋白芯片技术

机构

  • 5篇乐山市人民医...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夹江县妇幼保...

作者

  • 7篇葛玉平
  • 2篇胡晓
  • 2篇刘文君
  • 2篇陈红英
  • 2篇姜伟
  • 2篇王开正
  • 2篇廖东
  • 2篇李毓林
  • 2篇王俐
  • 2篇岑琴
  • 1篇饶睿
  • 1篇徐嘉惠
  • 1篇代强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头皮针多部位骨穿在儿科的应用
2005年
廖东葛玉平岑琴
关键词:骨穿儿童
吸入速尿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2001年
将 30例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吸入速尿 (1m g/ kg/次 .q8h) ,另一组吸入喘乐宁 (1.2 5 mg~ 5 m g/次 .q8h) ,比较吸入药物后 1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6小时、 1天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结果 :在吸入药物后 15分钟、 30分钟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而其它时间内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哮喘急性发作期速尿比喘乐宁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而其它时间内两者作用相似 ;结果还表明 :小剂量。
王俐徐嘉惠李毓林鲁志力申川桥葛玉平彭晓康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速尿喘乐宁
蛋白芯片技术筛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血清标志蛋白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约占所有儿童白血病的75%。ALL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临床表现少,诊断必须建立在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早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30%的基础上才可确诊,因此临床诊断时间较晚,延缓了治疗时机。我们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对ALL患儿、ALL完全缓解(ALL—CR)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对比分析,
葛玉平刘文君陈红英胡晓王开正姜伟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患儿血清标志蛋白蛋白芯片技术早期临床表现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3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对比,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83例传单患儿住院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还有咳嗽(39.8%)、眼睑水肿(38.6%)、皮疹(13.3%)、鼻塞(8.4%)。外周血WBC增高(73.5%),异常淋巴细胞≥10%(81.9%)。肝功能检查以酶学改变为主。结论:传单为EB病毒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不等,预后较好,可考虑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酌情加用抗生素。
廖东岑琴葛玉平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7例
2005年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疗效及优点。方法10例PDA患者,2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34例膜部VSD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国产封堵器经导管进行封堵治疗,术中进行造影或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TTE)检查,术后24h内,1,3,6个月随访TTE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6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2例ASD、1例VSD患者有2处缺损,两者相距较远,大的缺损封堵后,小的缺损仍有残余分流,2例VSD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3,6个月随访全部无栓塞、溶血、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TTE提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术后再通,对主动脉,肺动脉及房室瓣均无影响。结论选用国产封堵器治疗PDA、ASD、VSD是安全、有效的。
葛玉平高伟
关键词:国产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饶睿李毓林王俐葛玉平代强
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期、缓解期(CR)患儿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旨在筛选可用于ALL早期诊断、病情变化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蛋白质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质芯片CM10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得ALL、正常健康儿童血清蛋白表达指纹图谱,并用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通过检测、分析发现,AL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的蛋白质峰有14个,并获得质荷比(M/Z)为2770.43、7576.2和5288.68的蛋白质在ALL患儿血清蛋白质谱中波峰强度明显升高;进一步利用这3个蛋白质建成的诊断模型,可将ALL与正常儿童正确分组,其正确分组率分别为93%(25/27)和90%(19/21)。ALL完全缓解后血清蛋白质谱中,原高表达的蛋白质明显下调。结论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易行、用量少和高通量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出ALL患者血清中特异的蛋白标志物,其对于ALL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葛玉平刘文君陈红英胡晓王开正姜伟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蛋白质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